正文

共軍輿論戰之運用策略析論

(2008-02-25 19:26:03) 下一個



現代戰爭是集政治、外交、軍事、經濟等為一體的整體對抗,其中包括精神力的較量。如果國軍戰力未能順利轉型或軍力對比明顯失衡,則有利於共軍採取癱瘓戰,且對臺採取威懾戰的可能性較大。基於對臺海情勢的考量,中共領導人尚未明訂所謂的統一時間表,但絕不會放棄武力犯臺的軍事準備。

  共軍為遂行更靈活的統戰策略,已積極展開所謂非武力戰方式的「三戰」:「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訓練,透過外交、情報網、媒體、各級機關等多重管道,不斷向我方放話,並進行欺敵與各種情報謀略作為。

一、「三戰」特色

共軍對臺進行「三戰」的理論架構,在其軍事科學院所成立的臺海問題研究中心和政治工作研究所,目前強調重新建構以對臺「三戰」為核心的政戰體係,其中輿論戰就是透過媒體操控、弱化我方抵抗意誌,以達到「兵不血刃、思想征服」的目的。茲將「三戰」的特色說明如下:

(一)共軍對臺的先戰之戰:共軍「總政治部」業已下令將所謂「輿論戰、心理戰、法律戰」列入其「中央軍委」所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中,並通令軍隊展開「三戰」研究及訓練。

1.建立完整研究體係:中共「解放軍報」及各大軍區都曾先後刊載「透視信息化戰爭中的新聞輿論戰」、「法律戰走進現代課堂」、「學好用好戰爭法」等大量有關三戰的研究報告及文章,以加深共軍的三戰研究與訓練。此外,共軍對心戰研究、軍情研究、意識形態與文化研究、軍隊政工研究等,都有相關部門組成完整的輿論戰研究體係。

2.反侵略戰爭的合法化:共軍要求其軍隊了解「國際法」、「武裝衝突法」、「懲治戰爭犯罪」等相關法律,將法律戰的根本目的、基本原則、作戰樣式與手段盡可能釐清,強調「反侵略戰爭」的正義性、合法性,以充分發揮「先法後兵、兵以法行、兵止法進」的法律戰原則。若其與輿論戰統合運用,則單就中共立場而言,便替未來所謂「強調對臺用兵」增加一合理說辭。

(二)傳統輿論手段擴大運用

1.擴大統戰目標:中共以往對臺邀訪的對象大多為在野重要人士與企業界代表等,但近年已明顯擴大統戰目標,進一步加強與臺灣南部本土人士的交往,藉增加交往對象和結合宗教、文化、民俗、鄉土融合等多項訴求,改善南臺灣民眾對大陸的觀感。這種統戰招式目前很難發揮效果,因為基本上臺灣民眾對中共大軍壓境式的文攻武嚇非常不以為然。

2.加深新聞媒體的影響力:原本戰場喊話、宣傳標語、傳單等皆是共軍傳統的輿論戰工具,但現今所採用的手段則是在傳統方式的新發展上活用「軍事新聞理論研究」、「軍事傳播理論研究」、「現代戰爭與大眾傳媒」等各種課題,促進新聞輿論戰教學研究的科學化與係統化。因此在資訊戰發達的今天,中共運用新聞媒體擴大輿論影響力,不難看出輿論戰在戰場上的作用日益明顯。

 

(三)媒體成為戰爭謀略的一部分:共軍「三戰」戰法中,我方最需要反製的是輿論戰戰術。以往共軍的輿論戰稱為文宣戰,其方法非常傳統,諸如戰場喊話、標語、傳單等。在大眾傳播工具發達的今天,中共的輿論戰重點在於掌握新聞輿論。

1.立體宣傳效果: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臺、電視臺,綜合運用網絡、電子郵件、行動電話等現代化技術與手段,形成廣泛而重疊的立體宣傳效果,帶給我方強大的輿論壓力。

2.特殊作戰形式:以輿論輔助戰爭,或將輿論戰作為一種特殊的作戰形式,通過電視、廣播、網絡、報刊等新聞媒體,有計畫的傳遞經過選擇的宣傳,從而影響民眾的情感、動機、主觀判斷與行為抉擇,主導新聞輿論、影響民意傾向、改變敵我雙方整體力量的對比。因此我們可以大膽預測,為防止臺海開戰後美軍或其他外國勢力介入臺海爭端而引起國際法或國際公約問題,共軍必定會對其官兵先行教育,以免共軍受到主動「啟戰」的指控,而將啟戰的罪過歸諸於我方。

以上在在展現出媒體已充分融入並成為戰爭謀略的一部分。現代資訊運用是軍事心理戰最核心的武器,輿論戰亦活用傳播與文宣的功效。共軍將輿論戰納入三戰戰法中,即因已認知到「媒體傳播」在軍事戰略中所扮演的角色。國內快速發展的電子媒體由於具有強大滲透力與較佳的社會影響力,是開展軍事輿論戰的重要工具。

二、波灣戰爭的啟示

  1991年的波灣戰爭曾被認為是新聞媒體參與最多的戰爭,是第一次有電視實況轉播的戰爭,也是交戰雙方輿論戰最激烈、持續時間最長、收視觀眾最多的戰爭。輿論戰因而被視為現代戰爭最廉價、最有效的戰力之一。美軍於開戰前大舉空投心戰傳單,在戰爭結束後,美軍對伊軍戰俘調查顯示,有98%的人看過傳單,更有80%的人相信傳單內容。美軍也在戰事發生時,對伊國空投近萬個收音機,運用無線電廣播的文宣攻勢。事後經統計,約有6成的伊軍聽過廣播,有46%的伊軍相信廣播內容,更有近1/3的伊軍受到廣播內容影響而投降,顯見其功效。

三、如何確保臺海和平安定

  中共對臺的「心理戰、輿論戰、法律戰」等非武力的三戰,加上頻繁又具有針對性的軍演,長期對臺灣安全具有實質而明顯的威脅。在可預見的未來,共軍不會放棄對臺動武,我們千萬不可掉以輕心。為有效反製共軍對臺實施「三戰」策略,我們必須有以下作為:

(一)了解兩岸各種情勢的發展軸向。

(二)爭取國人支持軍購。

(三)強化國防力量,提升人民信心。

(四)勇敢麵對中共文攻武嚇的挑戰。

(五)賡續建構更優質的民主製度。

  兩岸互動的問題不完全在外部,內部缺乏共識、敵我意識薄弱、憂患意識不足等更屬隱憂。中共的輿論戰已指向國內,以三通、經貿交流等漸次瓦解國人心防,因此我們更應研擬破解之道,在兩岸交流熱絡之餘,仍能判清敵我,不為敵對臺之各種統戰策略所蒙蔽。

  目前兩岸對峙仍然壁壘分明,中共唯我獨尊的天朝心態仍毫無調整與轉圜的空間,其對我進行的輿論戰無非就是瓦解我方警覺,並進一步凸顯對我用武的正當性,這些都是其合理化自我行為、具有謀略意義的舉措。我們除應加強宣導以提高心防,也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破解其輿論戰的攻勢與效用,爭取我方在兩岸輿論戰的優勢戰略地位,甚至獲得更高的國際支持度,形成未戰之先的勝場環境,確保臺海和平穩定的形勢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