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久合必分——科索沃獨立的意義(ZT)

(2008-02-19 13:15:21) 下一個
科索沃(Kosovo)已經從塞爾維亞共和國(Republic of
Serbia)獨立出來。科索沃地區有220萬人民,其中百分之九十二、即200萬人以上
是阿爾巴尼亞族(Albanian),塞爾維亞族(Serbian)僅占百分之五、隻有10餘
萬人。占總人口絕大多數的阿爾巴尼亞族讚成科索沃獨立。因此,科索沃獨立符合
國際社會公認的民族自決(national self-determination)原則。這就是科索沃
獨立的合法依據。


什麽叫民族自決?在一定區域聚居的占人口多數的民族,如果要求獨立,該民族就
有權利建立自己的民族國家(nation state)。這是民族生存與發展的大道理,其
它都是小道理。


十七年前,共產主義蘇聯(Soviet Union)有15個加盟共和國。後來這些加盟共和
國全都宣布獨立。它們的獨立也符合民族自決原則,也被國際社會承認。所以,作
為前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的俄羅斯,沒有理由反對今天科索沃的獨立。


1991 年前,共產主義南斯拉夫(Yugoslavia)由6個共和國和兩個自治省
(autonomous province)組成,其中一個共和國就是塞爾維亞,其中一個自治省
就是科索沃。後來南斯拉夫解體,4個共和國宣布獨立,塞爾維亞與門德內格羅
(Montenegro)組成新的“南斯拉夫”。國際社會承認了這些民族自決。2003年這個
新的“南斯拉夫”改名為“塞爾維亞和門德內格羅(Serbia And Montenegro)”。不
久,門德內格羅獨立出去,國際社會也承認了這個民族自決。所以,經曆過兩次獨
立的塞爾維亞,同樣沒有理由反對今天科索沃的獨立。


現行的塞爾維亞政府表示:不準備以武力阻止科索沃獨立。這是一種明智的態度。
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由前共產黨人斯洛博達·米洛舍維奇(Slobodan
Milosevic)領導的塞爾維亞政府,使用軍隊和警察殘酷鎮壓科索沃地區阿爾巴尼
亞族尋求自治和獨立的民族運動,造成許多阿爾巴尼亞族人民傷亡和被迫離開家
園,最後招致北約(NATO)軍隊以武力製止科索沃地區的嚴重人道主義危機。1999
年北約經過對塞爾維亞79天的空襲,使塞爾維亞的軍隊和警察不得不撤出科索沃。
隨後,米洛舍維奇政府在民主選舉中下台。今天的塞爾維亞政府看來吸取了當年米
洛舍維奇政府的教訓:避免輕啟戰端。


俄羅斯對科索沃獨立不滿,但是它沒有足夠的軍事實力和有效的外交手段阻止科索
沃獨立。科索沃不是俄羅斯的一個州,俄羅斯甚至找不到合法理由或道義借口用來
阻止科索沃獨立。俄羅斯可以不承認科索沃獨立,但是科索沃獨立的合法性不取決
於俄羅斯是否承認。俄羅斯將不得不麵對科索沃獨立的國際事實。


共產黨中國同樣對科索沃獨立不滿,但是它更沒有軍事實力和外交手段阻止科索沃
獨立。正如9年前,共產黨中國支持米洛舍維奇的準共產黨政府,反對北約以武力
製止科索沃地區的嚴重人道主義危機,卻根本無法挽救米洛舍維奇政府的失敗。今
天,共產黨中國也根本無法挽救塞爾維亞永遠失去對科索沃的民族壓迫。


1999 年美國領導的北約對塞爾維亞實行大規模軍事打擊,是冷戰後在全球推廣民
主自由的成功範例。正是那次大規模軍事打擊,徹底動搖了塞爾維亞準共產黨政權
的統治基礎,催生了塞爾維亞的民主變革,並在科索沃地區建立了聯合國(United
Nations)指導下的治理,從而為科索沃獨立創造了現實前提。


今天,美國和歐洲的主要民主國家共同支持科索沃獨立,最終解決了共產主義國家
遺留下的這個地區動蕩問題。


科索沃成功獨立表明:在當代世界,民主國家是主導力量。曾經“崛起”過的前超級
大國俄羅斯不是主導力量,正在“崛起”的共產黨中國也不是主導力量。隻要民主國
家切實有力地運用政治手段、外交手段、軍事手段,就可以進一步在全球推廣民主
自由,就可以建立公正的國際秩序,就可以製止人權災難,就可以結束一切民族壓迫。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