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具中國特色的思維邏輯

(2008-01-30 09:52:54) 下一個
“「是你們民主派,令香港沒有民主!」”


上月二十九日,人大常委會否決二○一二年雙普選,但宣布二○一七年可普選特首,並表明隨後可全麵普選立法會。政府便將之表述為,特區已有落實普選的明確日期,以及視之為今次人大常委會決定的最大「賣點」,認為港人和民主派好應該接受,否則,後果自負。


中央和特區政府官員,以至一眾親中人士都經常強調,民主派必須就香港政製發展停滯不前負起責任,因○五年十月,我們於立法會否決了政改方案。上周六,行政會議成員鄭耀棠及曾鈺成出席在禮賓府舉行的座談會,向全國人大副秘書長喬曉陽提問時,均重提民主派○五年否決政改方案一事,而連日來,喬秘書長亦幾度提及○五年政改方案遭否決,使香港「錯失推進民主發展的一次大好機會」。依照他們的講法,民主派一旦不接受北京拋出的不民主方案,就要背負阻礙香港政製發展的罪名。


然而,○五年的政改方案,根本不能令香港政製達至全麵普選的最終目標,反而是走上一條不歸歪路。人大常委會○四年四月二十六日的決定,不僅將○七、○八雙普選否決,還限定「功能團體和分區直選產生的議員各占半數的比例維持不變」。根據《基本法》,香港政製應依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發展,立法會直選議席所占的比例逐屆遞增,九八年二十席,○○年二十四席,○四年三十席,而功能組別卻一直維持在三十席。按此原則,○八年的立法會,就算不可全麵普選產生,亦應該減少功能組別議席,來增加直選議席。可是,○五年政改方案建議直選與功能組別各增五席,完全違背了《基本法》所定的循序漸進原則,況且,最重要是中央和曾特首皆拒絕製定時間表和路線圖,以致我們無法相信,方案通過後,特區政製仍可達到全麵普選的目標。大家試想想,假如當時方案通過,直選與功能組別現各有三十五席,相信今次人大常委會一樣會否決二○一二雙普選,並依照此「循序漸進」原則,再讓直選與功能組別各增五席、十席,如是者逐漸發展成雙院製;換言之,立法會永遠都不會全麵由普選產生。有見及此,民主派才將該政改方案否決了。


既然否決○七、○八雙普選、二○一二雙普選,以至限製功能組別與直選議席的決定,都是由人大常委會作出,他們又豈能將香港民主發展停滯不前的責任,一次又一次的推卸予民主派呢?


筆者於上周日絕食期間,有位維園阿伯罵我為六四殺害學生的凶手,因當年我們在港舉辦聲援絕食學生的活動,令到學生們更加堅決要留守天安門,最終才會被殺,所以他認為我是凶手之一。


為何責不在下令清場者,反過來竟是在港支援學運的港人呢?此說法等同早前一名被判強奸罪成的犯人,向法官求情時稱,因為受害人衣著性感,引人犯罪,他才會強奸她。


不論是喬曉陽、鄭耀棠、曾鈺成及維園阿伯等人,以至上述強奸犯,他們思考邏輯如出一轍,就是錯不在我,而是受害者。


難道這就是有中國特色的思維邏輯?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