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話三千

念去去千裏煙波 暮靄沉沉楚天闊
個人資料
正文

吉光片羽:19.衣不如新,歌不如舊

(2005-06-27 07:50:33) 下一個

    聽歌,聽音樂是生活裏的一大愛好。耳朵邊沒有一點旋律聲就渾身難過,非要整出點聲音不可。上學的時候,一到做作業,總喜歡將收音機打開聽電台裏那檔外國音樂。別人可能會因為聲響而影響注意力,而我卻因為有音樂才能踏實坐定。所以一心二用之下,作業做好了,音樂和歌聲也留在了記憶中。

    因為喜歡,所以自己還買回很多空白卡帶,錄下了一些特別的專輯。詹姆斯·拉斯特樂隊、保爾·莫利亞樂隊和曼托·凡尼樂隊的輕音樂讓我聽得如癡如醉。而娜娜·莫斯可麗、山口百惠的老歌也是收集了一大堆。更有美國50年代的歌曲集錦,和70、80年代歐洲的流行經典。聽的東西雜,古典、流行幾乎是一網打盡,小學畢業時已經有了很大一箱子的磁帶。也因為自己一直把樂曲和歌曲當背景音樂來聽,因此留下了一個後遺症,熟悉很多音樂到可以完整哼出,卻記不住名字。這個毛病一直持續至今。

   父母在這方麵一直由著我玩,我甚至還像收聽敵台似的從短波裏調出過Radio Australia,從裏麵錄下過一位台灣江姓女歌手模糊卻在當時聽來甚是動聽的委婉愛情歌曲集。這樣,除了鄧麗君那些百聽不厭的靡靡之音外,我還斷斷續續接觸過不少當時台灣的流行歌曲。劉文正、張帝的歌隨著電波也落在了我的記憶中。

   中學時,流行音樂開始席卷我們這一代。就好像一個大閥門被擰開,一下子湧出了好多港台歌手和至今仍覺經典的老歌。費翔的一把火燒起了我們的追星夢。曾經為了購買一本盜版的《費翔傳》而翹課,隻是因為擔心等到放學就可能被售完。到後來,這本書成了女生人手一本的寶典,幾乎可以倒背如流。也因此,多年之後從張小燕的節目裏看到費翔風度翩翩依然時,真有點往昔如昨之感。看著陶子呱呱地興奮著大叫偶像時,心裏卻想起了那些似水流年。

   齊秦、齊豫姐弟、趙傳、童安格、伍思凱、Beyond、達明一派等等,連同Madonna,Michael Jackson,Bonny M等等,堆積起的斷續片斷卻又連貫成了記憶。積累到某點,就像今天,催生了懷舊。

   其實自己一直在將懷舊進行到底。車上的電台裏永遠會有一個50年代Jukebox的頻道,而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瘋似的從網上下載很多舊時歌曲。聽著那些熟悉的歌曲和音樂時,似乎是在回憶,實際上更像是一種心靈按摩,一種本能的自我理療。

   就像高中時念念不忘初中那次班級舞會時頭一回與男生跳交誼舞的音樂:保爾·莫利亞的《小鳥與孩童》;就像Bonny M的舞曲總讓人想起中學上體育課的輕快舞蹈;就像大學時,女生也會在走廊裏用不亞於男生在寢室裏狂吼的淒愴唱起“我是一隻小小鳥”......感慨卻不傷懷,有的隻是淡淡的回味,回味自己一路走來的快樂和傷悲。

   邊走邊唱,邊行邊吟,衣服願著新,而歌卻願聞舊。沒辦法。我知道周傑倫,卻沒覺得他的歌有多好聽。而說起羅大佑、張艾嘉、李宗盛,或是Madonna、Phil Collins、Eagles,或是更老的歌手我卻會很起勁。

   這就是時光的魅力,我束手就擒,:)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