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寬

時易乾坤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
個人資料
  • 博客訪問:
正文

配樂散文《我與少女的祈禱》

(2008-03-20 17:35:11) 下一個

配樂散文《我與少女的祈禱》 

作者:趙鑫珊。 朗誦者:袁鶴祿。來源:網絡 

如果說你聽過的其他配樂詩朗誦是-杯清茶, 一碟小萊,那麽配樂散文《我與少女的祈禱》就是一桌滿漢全席,希望你解饞。 






趙鑫珊
1938年出生於江西南昌,60年代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語係。曾在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哲學所、上海社會科學院歐亞研究所從事研究工作,已出版著作32本,近600萬字。

  主要著作:《科學·藝術·哲學斷想》《貝多芬之魂》《莫紮特之魂》《普朗克之魂》《建築是首哲理詩》《人類文明的功過》

   趙鑫珊集哲學家、文化學家、文學家於一身,融藝術、自然科學、哲理於一體,以其深厚的底蘊和學養,感悟人生,沉思生活,剖析社會,解讀自然,並嫻熟於東西方文化的比較、透視,給人以深沉之感、振拔之氣,極具感染力。 

《少女的祈禱》是一位波蘭女作曲家巴達爾澤夫斯基卡18歲時的作品,樂曲中充滿了宗教情緒,對於一些年輕的女孩來說,對於她-作曲家本人身世的了解和她的當時心情的了解也是聽懂這首曲子的關鍵,當年的趙鑫珊就談到了當年他對這首曲子的感覺。

    在趙鑫珊的散文中,作者表達了對這首曲子,給予他心靈所造成的衝擊是何等的強烈,而且對於作者來說幾乎是他三十年來的一種精神支撐,趙鑫珊先生說這首《少女的祈禱》,在他生命的記憶中是清晰的,他說:這是他思想上的心靈上的樂曲,而且經常在生活中出現,並給予他一種心理的慰籍。說它是:秋風郎月、宇宙澄清、上下天光、竹影搖動的情景中才可以有的,因為音樂可以讓龜裂的心田接受這種甘露。而且多次蕩滌了他自己靈魂的塵垢,而且作者甚至承認,在他的“少年維特煩惱”的年代,這首曲子所給予他的情緒所給予他感情的皈依,理想的依托,愛欲的升華。而且作者還不乏具有哲理的作出這樣的定義-“藝術世界最深刻的定義之一正是愛欲受壓抑的升華。”

   可是當下有誰會有這樣的情調來對這首由少女來寫少女心情的曲子,充滿了這樣多的情感的積澱,並在了解了巴達爾斯基卡的身世之後,再來傾聽這首曲子呢?當然,能夠走進一位音樂家心靈深處這是了解樂曲最好的方式。

人們現在需要的是一種情欲的驅使下的感覺。而像現在說處於一種情感情調的感覺,而不是相互要產生誘惑的情感微瀾,或是說它有些曖昧也好,說它是充滿了一種異性感覺的情趣也罷。人們現在是太需要這種心靈相互間的慰籍了,而這些似乎無法與成熟而務實的老婆共享。

   少女的感情,最能打動成熟的但是沒有彌滅情欲的男人,隻有成熟的男人和清純的女孩所釀造的刻骨銘心情感,才是可以跨越時空的,而這些也是可以超越情欲的。

  當下,趙鑫珊所說的《少女的祈禱》,其實是十八歲的巴達爾澤夫斯基卡的祈禱,比起教堂裏的儀式,他更喜歡這種徹底藝術化的祈禱。因為它比煙火繚繞、燭火和十字架更能在他心中激起一種憧憬,對某種神秘的、飄忽不定的、既崇高又莊嚴的東西的憧憬,使他的心中又光亮又溫柔。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