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畫家弗雷德裏克·萊頓作品欣賞 弗雷德裏克·萊頓(Frederic Leighton 1830-1896)是19世紀末英國最有聲望的學院派畫家,他輝煌的藝術光芒甚至衝淡了雷諾茲的影響,成了英國皇家學院派的代名詞。不像19世紀大部分畫家那樣,萊頓並沒有在皇家藝術學院學習,他在布魯塞爾、巴黎、法蘭克福接受繪畫訓練,1852年他搬到羅馬居住,古典藝術給了他很大影響。1855年,他回到英國,他的作品 Cimabue's Madonna 展出並被維多利亞女王購買,這是他事業的轉折。1878年,萊頓當選為(英國)皇家藝術學院院長。1896年受封為男爵。他是英國唯一獲此殊榮的畫家。他於同年去世。

《纏毛線》 1878年 100.3cm×161.3cm 布 油彩 悉尼新南威爾士美術館藏
畫家沿用古典繪畫法則,以學院派繪畫的嚴謹,描繪了纏毛線的母女。年輕的母親坐在凳子上,姿態優美地繞著毛線,衣裙的表現呈現古典風格;小女孩全神專注地配合著母親,扭動著身體,一幅稚氣。萊頓以古典手法去表現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並且流露出缺少真實情感表現的缺陷。

《閱讀》 1877年 63.2×65.1cm 布 油彩 利物浦薩德利藝術博物館藏
這是一幅富於情節性的肖像畫,一少女盤腿坐於地攤上,認真、專心地在閱讀畫冊。女孩身著的淺黃色衣裙極富質感,與深色的背景形成對比,更襯托出女孩的專注神情。女孩麵容嬌好,純潔嚴肅,顯示出較好的教養。整個畫麵體現出一種學院派的嚴謹與優雅。

《熾熱的六月》
這幅畫模特 Dorothy Dene 自80年代(十九世紀)中期之後成為萊頓許多作品的靈感來源。獨特的視角,加上模特身體優美的彎曲(拉斐爾的許多作品因此而成功,評論家把這稱為女性身體的韻律)使這幅畫與眾不同。豔麗的色彩也使這幅作品格外搶眼。

《海邊的希臘少女》

《陶醉》

《音樂課》 1877年 92.8cm×118.1cm 布 油彩 倫敦市政廳美術館藏
萊頓以學院派極其嚴謹的態度描繪了音樂課的情景。女教師微微俯身幫助女孩調試琴弦,女孩則依在女教師胸前彈撥著六弦琴。這隻是一幕普通的音樂課情景,卻被畫家描繪得極富美感韻味。女教師麵龐秀美清麗,身著長裙,花紋、質地被畫家描繪得十分逼真;小女孩則被描繪得天真爛漫,純真無邪,表情認真,顯得十分可愛。衣服、麵部及背景的描繪,都體現出學院派畫風,但是這幅作品卻有著內在的充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