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2)
不知為什麽,我在第一次看到馬丘比丘的照片時,就有一種強烈的心動感覺。我告訴自己,我一定要去這個建造在山頂之上的城市看看。
於是在新冠疫情剛剛有所好轉的時候,我啟動了去馬丘比丘的旅程。
去馬丘比丘,必須先在庫斯科落腳。庫斯科海拔3千4百米,和拉薩的海拔相若。一般人都會有高原反應。我一個經營旅遊的朋友告訴我說,有些遊客到了庫斯科後因為受不了高原反應,隻能半途而廢,打道回府。所以庫斯科相當於一個門檻,跨不過這個門檻的話,就去不了馬丘比丘。
我另一個朋友建議我吃些抗高原反應的藥物。我一時間也有些惶恐。但抱著對自己健康的迷之自信,踏上了旅途。
到達庫斯科時天色已晚。在旅館辦理入住手續時,前台小姐詢問我們有沒有高原反應,我們很自豪地表示說都沒有。放下行李後我們去餐廳吃飯。結果點的分量太多,根本就吃不完,很努力地隻吃了一半。回房間後我按照慣例洗澡洗頭。後來才知道自己大錯特錯。因為當天晚上我就開始難受,大概在發燒。而且還睡不著。半夜醒了。頭痛,肌肉痛,渾身酸痛,不停地想喝水,上廁所。好不容易熬到天亮,我感覺自己在生病,說不清是高原反應還是得了新冠。結果哪裏也去不了,隻能躺床上睡覺。一直睡到下午才勉強可以起床。後來在網上搜高原反應的帖子,原來人家警告過,說剛到高原的時候不要吃太飽,以及最好不要洗澡。因為這兩件事情都會過度消耗氧氣,導致高原反應。而我先生完全沒有任何不適,獨自在庫斯科逛了一天。我在第三天也總算挺過了高原反應。不至於半途而廢。
到了庫斯科後才知道,印加人在秘魯留下了很多的遺跡,不僅僅是馬丘比丘。
在庫斯科內城,有一段幾百年前印加人留下來的石牆。雖然這段石牆隻有一小段,但仍然吸引了眾多的遊客前來觀賞。據說這裏曾經是印加皇帝的皇宮所在,被西班牙入侵者毀壞,隻剩下了這堵牆。
雖然隻是一段石牆,但其所呈現印加人獨特的建築藝術,令人驚歎。這段牆上的石頭很多都是多邊體。其中最多邊的一塊石頭具有驚人的十二個邊。要知道擁有計算機的現代人若是使用這種多邊形石頭來建築都不容易。難以想象數百年前的印加人,據說隻有傳統的錘子、鑿子之類的青銅工具,使用傳統的測量方法,他們是如何將那些巨石切割成複雜的多邊形然後再堆砌成平整光滑的的石牆的。石牆上的石塊與石塊之間並沒有任何的粘合劑,但卻緊密吻合,連一張紙都塞不進去。
和使用標準一致的石頭相比,使用多麵體的石頭來建造建築物需要更長的時間和更多的努力。這是因為這些石頭有許多麵,而不是隻有一個麵。因此,需要更多的計算和測量來確保這些石頭可以拚合在一起。據說,他們之所以使用這麽不規則的石塊來建築房屋,是因為這樣可以有效地防止地震的破壞。而今天的人們,則從這種形狀特別的建築中,體驗到藝術的美感。如此複雜的建築藝術,印加人究竟使用的是何種特別的技巧和工藝,現代人已經無從得知。文明的失傳是如此地容易,即使他們離我們並不遙遠,不過是幾百年的時間。
在庫斯科城市北部的高山上,有一個叫做Sacsayhuaman的印加遺址。當我迎麵看到這個巨大的遺址時,真的被震撼了。這是一處位於高山上的平原。或者說,是一處被人為地削平了的山頭。這個遺址是由印加的皇帝帕查庫特在1350年開始建造,曆經了90年才完成。據說這裏是印加人用來祭祀太陽神的地方。還有一個說法是這裏曾經是印加帝國的一個城堡。也許這兩者都是對的。因為這個遺址給我的印象就是“巨大+龐大+廣大+碩大”。總之,就是一個字:大!
Sacsayhuaman遺址有好幾層。最下麵的一層使用的都是四、五米高、三、四米寬的整塊巨石築成石牆。這些石牆的石塊不僅巨大,而且也是不規則的多邊體。印加人究竟是如何將這些不規則的巨大石塊拚砌成整齊的石牆的,到今天仍然是一個不解之謎。這些石塊,有些重達100噸。即使是在機械工具發達的今天,要搬運和拚砌這麽巨大沉重的石塊都不是容易的事情,更何況幾百近千年前連鐵器都沒有的印加社會。據估計,這個城堡的建造使用了超過6,000,000立方英尺的石頭。而這些石頭,都是從另外的一座山頭上采集而來的。難以想象,當年的印加人,到底是使用了怎樣的神奇的技術,才在這座海拔4千米的高山上建造起如此巨大的城堡的。
站在石牆邊,看著這些巨碩的石塊,我直接的感覺就是人類的偉大和不可思議。和這些巨石比起來,和地球上其他身形碩大的動物比起來,人類本身是渺小的。渺小的人類卻有著難以想象的智慧。這種智慧甚至到了某個神奇的邊界,以至於後世的有著同樣智慧的人類居然無法破解前世人類的智慧結晶。
人類的智慧,在技術落後的年代所放射出的光彩,是如今一切都依賴電動工具的現代人難以想象的嗎?再過幾百年,機器和機器人代替了人去完成所有的工作之後,人類的智慧會進步還是落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