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 (515)
2009 (91)
2011 (89)
2015 (78)
2017 (115)
2018 (134)
2019 (117)
2020 (196)
2021 (159)
2022 (98)
2023 (111)
“成了!”醜陋的中國人
台灣知名作家柏楊的遺孀張香華11月18日宣布,將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理由是該書應“功成身退”,擔心被台當局利用。對於這一決定,兩岸網民各有不同的解讀。
今年82歲的張香華周四向中國官媒《環球時報》解釋道,可以說《醜陋的中國人》矛頭直指當時在台灣的國民黨官場,讀這本書不能脫離當時的時代背景,一定要有相應的曆史知識儲備。柏楊生前說當中國進步了,那就可以不要看這本書了,意思是說當中國人不再沉溺於過去的封閉、保守、做事不實在的毛病裏,我們就會有新的目標要追求,這本書就應該廢掉。
《環球時報》在采訪文章中寫道:讓張香華下定決心的更重要原因是:民進黨當局企圖利用柏楊的作品搞去中國化。因此,她把自己的這一決定當成是和民進黨當局的一次直球對決。
《醜陋的中國人》是台灣通俗曆史作家柏楊的著作。本書為柏楊在各種公開場合演講的講稿集結合成的。他在這書中將中國文化比喻為醬缸,而柏楊在海外發表的文章與演講都著重於談論中國人的醜陋與劣根性。
柏楊以醬缸文化來形容中國文化,“我們的醜陋,是在於我們不知道自己的醜陋”,以此為中心點談論中國文化,以喚起中華民族對自身的反省。柏楊認為,反省是走向進步的開始。
此書分為上下兩輯。上輯“沉痛出擊”以柏楊本身在公開講演及短文方式發表於報紙專題集結合而成,〈缺少敢講敢想的靈性〉、〈對事不對人〉、〈隻我例外〉、〈第一是保護自己〉、〈把羞愧當榮耀〉、〈不會笑的動物〉等短文皆摘錄於柏楊本身其他如《不悟集》、《候罵集》、《猛撞醬缸集》、《踩了他的尾巴》等等雜文著作。下輯“怒濤拍岸”則是集結各界對於柏楊所發表雜文的正反回應。
以下幾點為常見的中國人劣根性的例子:
1.自己做不好、幹不來的事,也不希望別人做得來;幹得好,寧願大家都不做,也不能讓別人做得出色;幹得比自己好,你要是做了,他不是釜底抽薪,就是到處搗鼓你、設計你,讓你不得安寧。
2.幸災樂禍,落井下石。看別人笑話,是不少人的劣根。看到別人有了災難,不是伸手拉一把、助人於危難之中,而是在一旁偷笑;最糟糕的是,還有很多人喜歡投石下井。
3.小人不能得誌。小人一旦得誌,不是專橫就是跋扈,幾乎到了連自己父母都不認識的地步,危害社會和平;專橫的就像霸王般強勢,一旦失勢,立馬就變成了懦弱無能之輩。
4.損人利己,見利忘義,為了個人的一點利益,不惜傷害別人,顛倒是非黑白,把白的說成了黑,黑的說成了白,把沒有的說的像真的一樣,那管曾經與之患難與共的朋友。當然有時候就是損了人也不一定就有利自己,目的就是要搞垮人家,搞得別人不如他。
5.大聲嚷嚷,總害怕別人聽不到自己吵雜的聲音。這種行為常常使得他人心情煩躁、不得安寧,是造成社會動蕩的根本原因之一。
6.缺乏公共意識,到處吐痰,亂丟衛生巾和紙巾,把垃圾丟到別人家門口,紙尿片亂拋,不注意個人衛生,出國亂塗鴉,亂爬他國雕塑,不尊重曆史文物等等。
7.道德觀念扭曲。女兒被人強奸,不為女兒出頭,還反過來罵女兒,責罵女兒丟家裏的臉、讓大家都沒臉見人。
8.缺乏文化素養,不分青紅皂白,胡亂責罵他人,從而導致他人心靈受創。自己犯錯,隻怪他人,不願承認自身的錯誤,把一切責任都推到他人身上。凡事不為他人設想,隻顧眼前利益。
小人不能得誌。小人一旦得誌,不是專橫就是跋扈。
最近看英國伊麗薩白女王的視頻,理會到其實她和議會的關係,以及當年華盛頓和國會的關係,這屬君君臣臣的典範,就是各做各的事兒,大家各有各的職責。琴瑟和鳴。
...
不像中國的毛澤東,以為當了頭,就是可以和尚打傘無法無天;以為人生能耍賴皮就叫舒坦。嗬嗬。
有意思的事其他三個作者至今都理直氣壯,隻有柏楊對自己的作品中的觀點最沒自信反而“反悔”。
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