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德國 SchUM 城市的曆史

(2021-07-30 05:35:00) 下一個

德國 SchUM 城市的曆史

施派爾(Speyer) 、沃爾姆斯(Worms)和美因茨(Mainz)等城市曾是猶太教學術重鎮,現在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它們共同組成了SchUM城市——SchUM是它們名字的中世紀希伯來語首字母組合。這些城市深刻影響了中歐和東歐猶太人散居地的文化、宗教和釋法。猶太人社區遺址還包括沃爾姆斯和美因茨的老猶太公墓。美因茨的老猶太公墓最早的葬禮可追溯到1000多年以前,如今這裏還保留著大量曆史悠久的墓碑。這4個組成部分生動地反映了德係猶太人風俗的初期形成過程以及猶太社區的發展及定居模式。

施派爾是位於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萊茵河畔的一座非縣轄城市。1529年4月19日神聖羅馬帝國在此召開帝國會議,討論解凍迫害新教徒的《沃爾姆斯議會》議案,遭到部分與會的諸侯和自由城市代表的反對,史稱“抗議者”(Protestanten),即新教徒的代名詞。約在五千年前,施派爾即擁有著第一批原始住民在這塊土地上活動。接著自從凱撒奪下高盧地區以後,萊茵河成了迅速擴展的羅馬帝國一道保護疆界,而剛好位於萊茵河東方的施派爾,也成了羅馬士兵駐軍的一大據點。

施派爾猶太人的實際曆史始於1084年,當時猶太人逃離 大屠殺在施派爾(Speyer)避難。他們可能是在主教魯迪格·赫茲曼(RüdigerHuzmann,1073–1090年)的煽動下發起的,他在皇帝明確表示同意邀請了更多的猶太人住在他的鎮上。

主教赫茲曼授予的憲章遠遠超出了該帝國其他任何地方的當代實踐。施派爾的猶太人被允許從事任何形式的貿易,交換黃金和金錢,擁有土地,擁有自己的法律,司法製度和行政管理,雇用非猶太人作為仆人,並且無須在通行費上繳納通行費或關稅。城市的邊界。要求猶太人來施派爾的原因是他們在貨幣和貿易業務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偏遠地區。大規模建設放貸機構是需要的 大教堂。猶太人也可以被視為德國城市發展的先驅。

據估計,施派爾的猶太人社區由300至400人組成。大約1100年,猶太人在Judengasse(今天的Pfaffengasse)上建造了Judenhof(猶太庭院)作為其社區的中心。

在施派爾的猶太人社區遺址包括猶太教堂和婦女會堂的建築結構、猶太學校考古遺址、庭院和保存完好的猶太人洗濯池,其建築和施工質量非常高。

沃爾姆斯是德國萊茵蘭-普法爾茨州東南部的一座非縣轄城市,位於萊茵河的西岸。沃爾姆斯也被稱為“尼伯龍根之城”(Nibelungenstadt,源自尼伯龍根的傳說和尼伯龍根之歌)和“路德城”(Lutherstadt,源自馬丁·路德),市內的沃爾姆斯大教堂是三座由皇帝下令建造的羅馬式主教座堂之一(另兩座是美因茨主教座堂和施派爾主教座堂),也是羅曼式建築的代表作。沃爾姆斯也是英雄敘事詩尼伯龍根之歌的舞台。這首詩也被用作歌劇的題材。市內有以此為主題的博物館。沃爾姆斯這個名字來自凱爾特語。市內的氣候頗為溫和。

9世紀時,查理大帝將沃爾姆斯作為他的冬宮,829年和926年兩次在沃爾姆斯舉辦東法蘭克王國的帝國議會(Reichstag)。隨著法蘭克王國的分裂,沃爾姆斯走入了衰落,直到薩利安王朝時期才得以複興,1074年獲得關稅自由,1076年再次舉辦帝國議會,在這次會議上國王亨利四世宣布廢黜教皇格列高利七世,而作為回應,格列高利七世開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接著便發生了著名的亨利四世“卡諾莎悔罪”事件。

繼1125年薩利安王朝衰落之後,霍亨斯陶芬王朝統治沃爾姆斯,腓特烈一世賦予沃爾姆斯廣泛的自由權利,沃爾姆斯由此成為了一座帝國自由城市。

同許多其他城市一樣,新教的宗教改革運動也在沃爾姆斯展開,在著名的沃爾姆斯帝國議會上,馬丁·路德為他在維滕貝格發表的九十五條論綱,向皇帝卡爾五世做出了辯護。沃爾姆斯由此成為了宗教改革運動的中心和試驗田,1526年新約聖經的第一部英語譯本也在這裏發表。沃爾姆斯雖然信仰新教,天主教教徒在1792年前是要被驅逐的,但是天主教的主教和牧師卻擁有特權,並保留著沃爾姆斯的天主教主教座堂。

沃爾姆斯在1792年至1814年間屬於法國,1816年起歸屬黑森大公國。隨著工業革命的發展,沃爾姆斯逐漸恢複了繁榮。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沃爾姆斯分別在1945年2月21日和3月18日盟軍的兩次空襲中遭到徹底摧毀。英國在1945年2月21日的空襲目標是位於沃爾姆斯市區邊緣的主火車站和市區西南麵的化工廠,但除此之外空襲也造成了市中心其它地區的破壞,334架飛機在短短數分鍾內像沃爾姆斯市區扔下了1100噸炸彈,沃爾姆斯大教堂也未能幸免於難,總共有239人在空襲中喪生,60%的沃爾姆斯居民無家可歸,6490棟建築遭到徹底或嚴重損毀。沃爾姆斯市區在戰後重建時,大部分采用了現代風格。

在沃爾姆斯,猶太人社區遺址有戰後在原址重建的12世紀猶太教堂和13世紀婦女會堂、猶太社區禮堂和12世紀的猶太人洗濯池。

早在羅馬帝國末期在美因茨就已經有一個基督教社團了。343年的馬蒂努斯是第一位被證實的美因茨主教。民族大遷徙的混亂平靜後,美因茨成為法蘭克王國的一個城市,在文化、宗教和政治方麵它的影響都非常大。8世紀中聖波尼法爵從美因茨出發向東(主要是針對薩克森人)布道。780年或782年美因茨被提升為大主教駐地,其教區是阿爾卑斯山脈以北最大的。在9世紀和10世紀美因茨獲得了“金色的美因茨”(Aurea Moguntia)的稱號,並成為采邑總主教區,總教區主教同時擁有美因茨的世俗統治權。 13世紀,美因茨的大主教上升為帝國大總理、美因茨選侯國的統治者和選帝侯。大主教威利吉斯(Willigis)下令建造美因茨主教座堂來顯示他的威望,有一段時間由於皇帝年幼,美因茨大主教任帝國攝政,實際上是神聖羅馬帝國的真正統治者。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gwangmsn 回複 悄悄話 從曆史角度來看,中國人類似猶太人,最糟的是發生於自己的土地上,華僑更糟,印尼華僑在荷蘭統冶時期一萬多人被殺害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