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加了中國調味汁的馬克思廣場

(2017-10-28 14:08:39) 下一個

加了中國調味汁的馬克思廣場

 

每個人都像循規蹈矩的學生,呆呆板板,沒有活力。

 

馬克思-恩格斯廣場(Marx-Engels-Forum)是德國首都柏林市中心的一個公園。得名於1848年《共產黨宣言》的作者,現代社會主義的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這個公園由前德意誌民主共和國政府開辟於1986年。

馬克思-恩格斯廣場位於施普雷河的東岸,其西南到河邊,西北到卡爾·李卜克內西街(Karl-Liebknecht-Straße),東北到Spandauer Straße,東南是市政廳街(Rathausstraße)。河對麵是共和國宮(現已拆除)和過去的柏林市政廳(Berliner Stadtschloß)。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此處是一個人口密集的舊城區,介於河流和亞曆山大廣場Alexanderplatz之間,介於威廉皇帝大街(Kaiser-Wilhelm-Straße,今卡爾·李卜克內西街)和市政廳街之間的一段聖靈街(Heiligegeiststraße)穿過這一地區。這一地區在1944年和1945年受到盟軍的猛烈空襲,大部分建築成為廢墟。戰後,廢墟得到清理,原址上沒有再新建建築。

1977年,東德政府任命雕塑家路德維希·恩格爾哈特(Ludwig Engelhardt)指揮這一地區的改建工程,獻給官方信奉的共產主義思想創始人馬克思和恩格斯,包括外側長方形的林地,和內部鋪設地麵的圓形區域,中間是恩格爾哈特創作的馬克思(坐)和恩格斯(站立)大於真人的銅像。雕像後方是一麵展示德國社會主義運動曆史的浮雕牆。

1990年兩德統一以後,馬克思-恩格斯廣場的前途成為廣泛爭議的主題。一些柏林人認為這個廣場是他們反對的已消亡政權的遺骸,不必保留,主張移走雕像,公園更名。另有一些人認為它具有藝術價值和曆史意義,應該保存下來。後一種觀點最後占了上風,得益於柏林政治總體上偏左的氣氛。雕像現在是一處旅遊名勝,遊客喜愛坐在馬克思的膝蓋上拍照。

出生在德國特裏爾的馬克思,死後埋葬在英國倫敦,但是他的社會影響遍及全球,特別是中國。中國不僅以馬克思作為導師。在一九二一年建立了中國共產黨,而且以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在一九四九年建立了共產黨政權。

[ 打印 ]
閱讀 ()評論 (3)
評論
土豆-禾苗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留連' 的評論 : 一針見血啊。
BillyZ 回複 悄悄話 《留連》說的好!
留連 回複 悄悄話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有一俗語是“掛羊頭賣狗肉”。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