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70年前的今天美國轟炸德國

(2015-02-22 13:34:50) 下一個




( Foto: Harald Rieger )


謝盛友與Bamberg市長參加紀念活動



70年前的今天美國轟炸德國



二戰期間由英國皇家空軍和美國陸軍航空隊聯合發動的針對德國各個城市的大規模空襲行動,70年後的今天,被看成二戰曆史上最受爭議的事件之一。德累斯頓大轟炸的性質問題尤顯特出,成為爭論焦點所在。從極左翼到極右翼之間,各個政派都發表了意見。

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德國小說家君特•格拉斯與泰晤士報以前的編輯西蒙•詹金斯都把德累斯頓大轟炸看成“戰爭罪行”。

曆史學家馬克思•黑斯廷斯在《盟軍轟炸德累斯頓》一文中說:“我認為把戰略轟炸說成是“戰爭罪行”是錯的,因為在道德層麵上,這樣說可能意指其等同於納粹黨人的行為。雖然是錯的,但轟炸真正打擊了德國的軍事力量。”

德國文學評論家哈羅德•耶納宣稱:“看吧,德累斯頓大轟炸,真正針對平民的襲擊。”

種族滅絕觀察組織的負責人格瑞格雷•H•斯坦頓博士指出:“納粹大屠殺是曆史上最邪惡的種族滅絕行為之一。但盟軍在德累斯頓擲燃燒彈,在廣島和長崎投原子彈同樣也是戰爭罪行——如裏奧•卡玻和埃裏克•馬庫森所說,這也是種族滅絕之舉。”

法蘭克•綽克和庫爾特•約納森在其所著《種族滅絕:史學及社會學》一書第24頁中寫道:“種族滅絕在定義上應排除空襲所造成的參戰國平民傷亡。就此我們與尚•保羅•薩特爾和李奧•庫帕的觀點並不相同”。

德國極右翼也將德累斯頓視為象征,並在轟炸周年集會。他們提出:協約國與軸心國在道德上相去無幾,德累斯頓便是其證明。他們把協約國的空中轟炸行為提升到“轟炸毀滅”的術語高度,尤其針對德累斯頓空襲而言。

相反,也有法律學者反對將德累斯頓大轟炸列為戰爭罪行:從協約國的條約職責中提到的細節可看出:1945年空襲與國際法(Aerial area bombardment and international law in 1945)“根據國際人道法審視此類事件,人們應當牢記二戰期間沒有任何協議、條約、公約或其他手段來履行保護平民或其財產的職責,因為當時的公約隻有效保護陸戰、海戰、醫務船中的傷病員和保護戰俘的戰爭法桉及慣例的實行。”

 

[ 打印 ]
閱讀 ()評論 (6)
評論
雑家1 回複 悄悄話 應該回顧歷史,再把二戰的紀錄片拿出來看看,起初德國是怎樣首先轟炸倫敦的,數百年的珍貴建築毀於納粹的戰爭狂人的炸彈之下,如果不是最後英美聯軍鋪天蓋地的轟炸,對整個德國工業重地進行致命性的摧毀,全世界人民將都難逃納粹的恐怖統治,在那種生死之間的抉擇,哪裡還可能考慮什麼人道不人道的精挑細選?
雅美之途 回複 悄悄話 Dresden轟炸與廣島長崎的原子彈還是有區別的吧?投放原子彈的直接考慮就是避免了美軍登陸可能的傷亡,救了幾十萬或更多美國士兵的生命,看看美軍與日軍在太平洋小島上的死亡人數就知道了,日本是不會輕易投降的。
想家的人1963 回複 悄悄話 樓主的文章讓我有點糊塗了,到底是一戰還是二張?
想家的人1963 回複 悄悄話 轉:一戰:協約國(英,法,俄);同盟國(德、奧、意)
二戰沒有協約國的,是以英法美中蘇為一方的盟國對德意日為一方的軸心國之間的戰爭.
協約國(Xieyueguo)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以英、法、俄為主的帝國主義軍事同盟。19世紀80、90年代,德、奧、意三國同盟建立,德、英友好,英、意交往。法、俄為打破各自的孤立狀態而相互接近,於1893年正式簽訂秘密軍事協定,規定在遭受三國同盟進攻或威脅時互相支持。進入20世紀,因德、英矛盾發展,英、法接近,於1904年簽訂協定,就雙方瓜分非洲等殖民地的矛盾達成協定。該協定意在消解雙方矛盾,共同對德。在日、俄戰爭中俄國失敗,俄國不再成為英國主要競爭對手。1907年,締結英、俄協定,就雙方在波斯、阿富汗和西藏的殖民擴張達成妥協。至此協約國最終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意大利、羅馬尼亞、美國等24個國家先後加入協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宣布退出。自1918年3月,協約國軍開始武裝幹涉蘇俄。德國戰敗後,協約國分別於1919年春、秋和1920年4月發動三次對蘇俄的大規模武裝幹涉,均被挫敗。隨著第一次大戰後世界格局的變化,協約國不複存在。
一師是個好學校 回複 悄悄話 回複 'xp@windows' 的評論 : 老謝不見老。
xp@windows 回複 悄悄話 老謝歲月不饒人啊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