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德國教育(6):大學

(2008-06-17 01:35:02) 下一個




德國教育(6):大學


作者:謝盛友


更正:我在《小學》裏寫:德國是十年製義務教育。更準確地說,應該是,德國義務教育是指,小孩的年限到18歲。

職業學校。德國職業教育的類型,依據不同專業的需求有不同新的發展,而德國義務教育的年限是到18歲,因此為了符合工作領域上的各項專業以及強製學習年齡的要求,有許多針對不同的情況所設立的學校,例如:職業學校Berufsschule、職業專門學校Berufsfachschule、專科學校Fachschule等...各種職業學校的類型。
除此之外,文理高中也因應社會工作需求,提供各種相關於職業的重點科目培養,如:以科技教育為主軸的高中Technisches Gymnasium、以經濟領域為主的高中Wirtschaftsgymnasium、還有高級專業學校Berufsoberschule等...,由此畢業的高中生具有領取高中畢業文憑Hochschulreife的資格。

德國高等教育體係大概含括了340所高等學校Hochschulen,其中大部分是公立,大約有160所的大學、神學院、教育學院以及藝術學院,每年約有3/4的大學生都是集中在這裏學習;其餘的學生則分屬於高專Fachhochschule、職業技術學校Berufsakademien,等相關領域。
高等教育的主要目的在於培養研究人才,對於新知識與學術研究的創造與發展,現今德國約有190萬人在大學就讀,預計到2011年將會成長至220至240萬人。
進入高等教育體係的門檻主要是高中畢業考Abitur,而依據各學係的要求,所應具備的條件也有所差異;而攻讀學位也必須依照學習的發展與考試製度來完成。

按照德國高等教育的傳統,大學畢業時授予碩士學位,其中文科專業為文科碩士學位。如要成為教師、法律工作者、醫生或藥劑師則要通過國家考試。上大學通常至少要學習八個學期,但是實際上許多學科的學習時間要更長一些,因為在八個學期的時間內無法完成全部學業要求。高等專科學校的學生一般都在六個學期之後獲得FH碩士文憑。攻讀博士學位以及為獲取大學執教資格而進行的研究活動隻能在大學進行。

到2010年為止,模塊式的學士/碩士專業將在很大程度上替代這一傳統的一級製教育 — 這是歐洲國家1999年在波羅納聲明中達成的共識。波羅納進程的目的,是在2010年前實現歐洲範圍內高校的統一,以加大文憑質量的可比性,促進學術交流。

目前,德國高校已經開設了4600多個國際碩士學位專業和3000多個國際學士專業,其中很多使用英語授課。目前國際學士碩士專業已經超過了德國所有專業數量的60%。

這一國際承認的英美模式學位的引入在德國大學引起了一場小小的革命,因為學生可以由此早日畢業盡快走向工作崗位。國際學士專業的常規求學時間為隻有六學期,碩士專業二到四學期。不僅如此,德國畢業生在國際勞動市場上會享有更好的機會,而留學生也會垂青德國,因為這樣的學位頭銜在本國認證時不會出現任何麻煩。

學製的轉換還一些障礙有待克服:新學製設置的非常精練緊湊,很多學生都感到要在很短的時間學習很多內容,他們普遍感到幾乎沒有課餘時間打工,而德國很多州都提高了學費。並且很多新開設的專業卻沒有實習或外國學期的機會。然而新學位製度本應使這些變的更簡單。

全世界有180萬學生學者在祖國以外的大學中進行學習研究,其中十分之一選擇了德國。無論對於初上大學的新生還是已經畢業的新一代科學工作者來說,德國這個學習科研地點都能為外國客人提供一些內容。

德國的大學多種多樣,它把傳統與現代結合在一起。德國有340多所大學,其中有受人尊敬的、擁有廣泛傳統學科的綜合性大學,它們是鍛造高級知識分子的場所。大學中也有許多學科互相交叉、教學與實際工作相接近的場地,即高等專科學校。德國的大學對所有符合入學條件的人敞開大門,因為“學術自由”是德國高等教育的一項基本原則。

綜合性大學建立在“科研與教學相統一”的基礎上,它是開創性質的科研工作之地,在國際上享有傑出的聲譽。德國的綜合性大學是全世界學者和大學生的起步地點。

科研與教學並非在“科學的象牙塔”中進行。現代的大學在尋求接近實際,它除了進行教育外,也進行培訓,除了從事基礎研究,也從事應用研究。與多國康采恩或科研機構合作進行學科交叉科研已非罕見,這些工作最終也加強了畢業生的競爭能力。

今天,很多大學生不再追求純學術的生涯,德國無數高等專科學校向他們提供可以比照大學的高質量職業培訓。實踐知識常常由地方企業進行傳授,這對雙方來說都有好處:德國企業有興趣與高水平的大學畢業生建立聯係,因為這些人回到自己的國家成為領導力量後,將成為德國經濟界的聯係人。
綜合性大學主要傳授做學問的方法和理論知識。綜合性大學傳統的專業是醫學、法學、人文科學和文化學,但常常也有自然科學、經濟學和師範等專業。按照威廉•洪堡的指導思想,綜合性大學把科研和教學緊密結合起來。其中科研應在不依附直接社會利益的情況下進行,這就是說,綜合性大學不以追求實際利益為目的,不追求用途,隻是為了獲得新的知識。學生有自行安排學習的廣泛自由,他們自己決定,選修哪些課程,參加哪位教授主持的考試。然而,各大學也在一定程度上規定了這種自由學習的範圍。綜合性大學的學習不是職業培訓,但是它為今後的工作提供了科學工作的技能。

如果想把學術性的學習與接近工作實際的教育結合起來,那麽上高等專科學校是最好的選擇。近160所德國高等專科學校所提供的專業是相似的,都麵向實際。教學內容是針對今後工作的需要而確定的。雖然高等專科學校現在也越來越重視科研,但是學校的工作重點仍然是教學。

將近三十年前,高等專科學校剛剛設立時,它隻是綜合性大學的“小妹妹”。經過發展,它現在成了綜合性大學需要認真對待的競爭對手。高等專科學校本來的目的是要在培養工程師、經濟師和社會工作者時,加入理論教學的背景,而今天這類學校成了“現代工業社會的大學”。對於學生以及學生今後的工作單位來說,這類學校的優點是:針對今後的具體工作進行學習,目標明確,有規定的教學計劃,比綜合性大學學習時間短。高等專科學校的教師通常是職業經驗豐富的工作人員,也常有管理人員,他們了解企業對未來工作人員的需求,靈活地按照國際慣例進行培訓。高等專科學校的畢業生從中受益匪淺,在自由經濟中具有就業的良好機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