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中國人為什麽胃寒?

(2008-02-15 06:48:56) 下一個



中國人為什麽胃寒?

作者:謝盛友

首先摘錄一些好心文友的一些筆記:
“中國人胃寒說,可能誇張了吧。我和身邊一批中國人都是好酒之徒,看似文弱,幾十年下來冰凍啤酒喝下去當以噸計。前兩天紐約氣溫華氏零下11度,也照喝不誤呀。米飯也不是我們的必需品。喝酒吃肉,不吃米飯是常事。前天我在朋友家暢飲啤酒,大嘽火鍋;上星期朋友來我家,吃的主食是沙拉、濃湯,加上自己烤的麵包。家裏麵粉消耗遠超大米的華人相當多。除了前幾天吃過一點有糯米的八寶飯,上次吃米飯的日子我記不得啦。說到足球我就更不敢苟同了。老兄在歐洲,看看今天在英國踢球的中國人就知道。怎麽現在還是言必稱古廣明呢?老兄佳作頗多,看你照片,雄姿英發,正當壯年,令垂暮之年的武某欣羨不已。不過,胃寒有礙文氣,宜早治。”
“隻要你堅持喝涼水涼奶,就跟洗涼水澡一樣,久而久之。是習慣問題。”
“還記得中國人老提上火這事嗎?”
“有點道理,不過,愛吃冷食的日本人,學歐洲學得早,足球籃球也不行嘛!”

胃寒是個問題,之所以成為問題,是因為一個習慣的問題。習慣又是什麽問題,觀念又是什麽問題,是一個文化的問題,那麽文化又是什麽問題。其實很簡單,又不簡單,因為已經習慣了,習慣成自然。
我不能以偏概全,如下小文純屬感知,你可以當我的感知為錯知。
第一感知第一個文友的語錄,今天早上問兒子,你到底喜歡中餐還是西餐,回答都喜歡,不過一定要我選擇,寧可西餐。為什麽?方便快捷,衛生有營養!
說足球說英國,說孫繼海,孫子踢的什麽球?像國內的春晚,他一上場,我就上廁所。我為什麽提古廣明,他是做到帶球不用看球的唯一中國人。不是我的錯知,是足球皇帝貝肯鮑爾親口對我說的,是德國很多很多足球行家和評論員的感知。我很愛古,更恨古,恨古跑不動。
我兒子在德國生長,他更加習慣西餐,可以理解。武兄入鄉隨俗,速度驚人,令我胃寒敬佩!

第二語錄。在湖南長沙工作時,堅持過,那時年輕力壯,現在不是久而久之,而是舊而舊之, 舊了的東西,不習,就不慣。
第三語錄,我們中國人說上火,我就更覺得不對勁,上火了,還要喝熱開水,吃熱米飯?二十年在德國不算白混,所謂上火,就是勞累過度,身體過度透支,睡眠不足是最大的上火,服用什麽藥都沒用,唯一治療就是睡眠補藥。
第四語錄涉及製度問題,下篇文章才錯知錯覺,製定製度。今天先習慣。

我胃寒五十年, 觀察了二十年,無法治療, 沒治有聊。新加坡來的老年人朋友,端上啤酒、可樂、熱茶、白開水,中國老人習慣熱茶。越南來的中年朋友,中意白開水。台灣來的年輕人,還是喜歡白開水。香港來的小夥子,端上啤酒、可樂、熱茶、白開水,小夥子選擇白開水。上海來的小妹留學生,端上啤酒、可樂、熱茶、白開水,小妹還是選擇白開水。……
我已經以偏概全了二十年,已經習慣了,習慣就成自然了。

文化是什麽,簡而言之就是文而化之。化什麽?我們的祖先吃的東西是生的,後來化之,煮熟了吃。我們的祖先不穿衣服,後來化之,學會做衣服穿衣服。我們祖先走到那拉到那,後來化之,學會蓋廁所。我們祖先不會說話,後來化之,學會說話,學會語言,學會製定規則。
……

文化一詞,德文為Kultur,英文為culture,兩者均源於拉丁文字cultura,其意為耕作、培養、教育、發展、尊重。18世紀以後,其含義逐步演化。一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於文化性質的認識不斷深化。最早給文化下一個較完整定義的是英國人類學家愛德華 . 泰勒爵士。他在1871年出版的《原始文化:神話、哲學、宗教、語言、藝術和習俗的發展研究》一書中指出,文化是一個綜合體,其中包括知識、信仰、藝術、法律、道德、習俗,以及作為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的其它能力和形成的習慣。其後,許多學者從不同角度對文化下了各種不同的定義。1952年美國學者克盧伯和克拉克洪發表了《文化——有關概念和定義的回顧》一書,考察了以往學者所下的200多個定義,提出全方位的文化場概念:“文化是人類在曆史進程中為生活而創造的一切設計,包括外在的與潛隱的;理性、非理性與反理性的。在特定的曆史中這種設計樣本是一個人群行為所依據的內在指針。文化通過符號係統習得和傳遞。文化的核心由來自曆史傳統而積累的觀念所構成。文化雖然是人工活動的產物,但也製約人類行為的模式。”
康德1784年在《從世界公民的觀點撰寫世界通史的想法》一文中寫道:“我們通過藝術和科學達到了很高的修養,我們太文明了。以至繁文縟節成了累贅……”“道德觀念屬於文化範疇,”他繼續寫道,“而這一思想的流行,隻不過造就了那些追求名譽、追求表麵的禮儀規範等所謂的德行,隻不過推進了文明而已。”
龍應台說, 文化是隨便一個人迎麵走來,他的舉手投足,他的一顰一笑,他的整體氣質。他走過一棵樹,樹枝低垂,他是隨手把枝折斷丟棄,還是彎身而過?一隻長了癬的流浪狗走近他,他是憐憫地避開,還是一腳踢過去?電梯門打開,他是謙抑地讓人,還是霸道地推人?一個盲人和他並肩路口,綠燈亮了,他會攙那盲者一把嗎?他與別人如何擦身而過?他如何低頭係上自己鬆了的鞋帶?他怎麽自賣菜小販接過找來的零錢?他,獨處時如何與自己相處?
文化其實體現在一個人如何對待自己,如何對待他人,如何對待自己所處的自然環境。在一個文化厚實的社會裏,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為不苟且所以有品味;人懂得尊重別人──他不霸道,因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奪,因為不掠奪所以有永續的生命。
文化對於心中某種“價值”和“秩序”的堅持,在亂世中尤其黑白分明起來。今天我們看見的巴黎雍容美麗一如以往,是因為,占領巴黎的德國指揮官在接到希特勒“撤退前徹底毀掉巴黎”的命令時,決定抗命不從,以自己的生命為代價保住一個古城。梁漱溟在日本軍機的炮彈在身邊轟然炸開時,靜坐院落中,繼續讀書,思索東西文化和教育的問題。兩者對後世的影響或許不同,“抵抗”的姿態卻是一致的。
對“價值”和“秩序”有所堅持,對破壞這種“價值”和“秩序”有所抵抗,就是文化。

謝盛友 錯知於 2008年2月15日星期五, 德國班貝克

下一篇, 胃寒的製度性治療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謝盛友 回複 悄悄話 回複紅地瓜的評論:

弟瓜:
(文化是知識與良心的私生子.)
大哥向你學習! 開心!
紅地瓜 回複 悄悄話 文化是知識與良心的私生子.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