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盛友文集

創業,閱讀,思考,寫作
個人資料
謝盛友 (熱門博主)
  • 博客訪問:
歸檔
正文

雙螺旋魅力

(2008-01-05 12:15:39) 下一個

作者:謝盛友

大姐來電,很高興的樣子,她說:“小靜參加澳大利亞數學比賽,獲得全澳州第一名,堪培拉大學約見,之後又考上墨爾本最好的高中,再之後考大學時,總分獲得全澳州第二名。……”大姐到澳州闖天下,走時小靜還小,寄宿在國內的所謂“貴族學校”。小靜一直讀書很用功,成績優秀。兩年前到澳大利亞後,大姐為了補償她將親生骨肉“遺棄”在國內所造成的母愛,對現在身邊的小靜除了嚴加管教外,就是送到補習學校強化訓練。大姐總覺得心,欠小靜一大筆債,這輩子怎麽還也還不完。
剛到澳大利亞的時候,小靜英文跟不上,到英文補習學校“惡補”不到半年,小靜的英文進步巨大,口語講得很流利,而且語法詞義掌握得很好。以前在電話裏大姐經常說,她最大的願望是讓小靜讀好的學校,讀好書,哪怕再辛苦她也心甘情願。大姐在澳州畢業後,到洋人公司任會計,為了小靜當然也為了她自己,她做兩份工作,起早摸黑,想多賺一點錢。大姐送來小靜的喜訊後,左右囑咐我,不要心痛錢,自己沒有時間,應該讓子女到強化訓練學校去多讀書。
澳州華人眾多,僅墨爾本就有二十多萬華人。中國人個個“望子成龍”,於是澳州各種各樣的強化補習學校應運而生,這些學校多是華人辦的,有補習英語、數理化的,應有盡有。小靜在的補習學校,英文授課老師是澳州人,其他的數理化老師均是中國人,他們或在大學任教或在澳州人公司任職,周六或周日到補習學校兼課。
大姐以為德國也應該有這類強化訓練學校,於是鼓勵我把兒子送去“惡補”。我不知道德國其他地方有否類似這樣的學校,至少我知道,在德國中小城市沒有,要開設這樣的班級也很難。華人少,基數小,在一個城市,要找到十個同一個年級的華人小孩,很難,而且並不是每個同一個年級的小孩都需要補習,也並不是每一個小孩都願意補習。將來在德國的城市,若華人人數多起來,可以考慮辦這樣的學校,一定有市場,校長可以賺錢,家長也可以圓“望子成龍”之美夢。我居住在班貝克這個小鎮,所有中國人屈指可數,沒有這類補習學校,也免做“望子成龍”的美夢。
現在有一種時髦理論,雙螺旋文化。一個人若在兩種文化背景下成長,那麽他的智慧超出常人。研究者指出,多數在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具有雙螺旋文化基因。比如猶太人在美國,他們既有猶太文化基因,又受到美國文化的熏陶,因此這些人的智慧比常人高。觀察一下華人諾貝爾獲獎者,比如楊振寧、李政道、崔琦等,也是攜帶雙螺旋基因。他們在中國讀了高中或大學,已經接受過中華文化的熏陶,到美國後再接受西方文化,並且由於競爭激烈,華人生來努力奮進,因而出類拔萃。再看在美國“洋生洋長”的華人第二代或第三代移民,盡管有某些優秀者,但因缺少中華文化的那根螺旋,故無法與雙螺旋者比美。
雙螺旋可能是魔方,也可能是迷信,但是,受過中國“填鴨子”教育的中國小孩,知道讀書的味道是什麽,可以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苦”。受苦的中國小孩到西方後更加奮進,因而更加出類拔萃。從這方麵去理解,也許更能說服人。
英美、澳州崇尚“精英”教育,樂於培養尖子,於是設立重點小學、重點中學、重點大學?甚至在重點學校,還增設重點班級,重點班級,又設“重點人才”,層層擠牙膏。德國過去不走“精英”路線,講求均衡發展,因此反對設立重點學校、重點中學或重點大學。精英教育出人才,美國培養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但均衡教育不誤人才,日耳曼文化也培育不少諾貝爾獎和優秀科學家。但是,2006年開始,德國開始時髦“精英”教育,也設立重點大學。

寫於2000 年 8月, 修改於 2007 年12月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穆紫荊 回複 悄悄話 有的時候很怕惡補會成孩子的惡夢。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