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感動-讀《往事並不如煙》(三)

(2008-10-24 10:32:21) 下一個
<>

感動
-讀《往事並不如煙》(三)
作者:綠水清蓮

站在歲月青青的河道上極目遠望,時光不僅僅帶走了我們的如水的眸光,如絲的黑發,如柳的腰身;也帶走了我們迷離的夢境,絢爛的理想,心中的柔軟。

從看瓊瑤電視劇哭得稀裏嘩啦,需要兩盒麵巾紙到常常捧腹大笑。我們早已不再被塵事所感動。人生道路顛簸崎嶇,奮力掙紮的我們;匆匆地行走在辦公桌與灶台之間的我們;忘記的如詩的情懷,如歌的旋律,如畫的美景。我們淡淡地看著世人,世人也冷眼看著我們。

我常常在腦海看著這樣的自己,心中充滿了無奈和悲哀。直到那一天,那一刻,我翻開了那一本書,讀了那樣一個故事,知道了曾經有過那樣一個人,眼眶微微發熱,我才知道我還是能夠被感動的。

張伯駒這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豪門子弟,直隸總督張鎮芳之子,赫赫有名的民國四公子之一。

他曾經玩票似地站在權力的最頂端是袁世凱稱帝的籌劃者之一,但最終卻是以收藏鑒賞家、書畫家、詩詞學家、京劇藝術研究家而被青史所流傳。

想象他意氣風發,麵如銀盆,目如朗星,一曲空城,高天五峰的英姿。冥想他纏綿秀雋,行雲流水,時而婉麗淒清,時而格高韻絕的超逸文章。欣賞他丹青妙筆下的春夏秋冬,花香鳥語,或者瑰麗煥彩,或者秀雅清馨。不覺神思悠悠,滿心向往。

當書作者的父親一一道來他的收藏品李白的真跡,杜牧的字,範仲淹的手卷,那都是價值連城的無價之寶。真正豪氣的讓人咋舌。居然在白日裏幻想著白玉為堂的富貴景象。可是往下讀去卻尤讓人歎為觀止,他就那麽樣的就全數捐了出去,換來的那麽樣一張懸靠在貼近房梁牆上蒙塵的獎狀。“富貴於我如浮雲”在他的身上得到了極大的體現。

說到張伯駒就一定要說一說他的夫人潘素,作者是這樣描寫她的”體態豐盈,麵孔白晰,雙眸烏黑,腮邊的笑靨,生出許多嫵媚。溫聲細語,吹氣如陋室空堂蘭.....”可以想象她年輕時候的美貌妖嬈。當然作者最推崇的還是她那“神韻高古,直逼唐人”的畫。

一直以為張伯駒是幾世修來的福分,才能得到潘素這樣又有美貌,又有智慧,又有畫才,可以紅袖添香,也能素手做羹湯。可以風月場上鶯歌燕舞,又能陋室空堂吳儂暖語。富貴跟隨,貧窮相伴。

後來才知道她的美貌雖然天生,但是韻味卻來自後天。當年一個天皇貴胄俗世翩翩佳公子,一個零落依木,風塵嬌驕豪俠女。在上海西藏路汕頭路路口一見鍾情,勾起了天雷地火般的愛戀。衝破了重重障礙,攜手在一起。

才知道當年如果不是遇見了張伯駒,恐怕潘素也隻是秦淮河畔一歌女,在歲月之秋光中漂泊。又怎麽會有後來的畫壇揚名,“神韻高古,直逼唐人,”風流無限。

讀了他們的故事才知道,傲雪紅梅,即是梅給了雪萬古韻唱,永恒芬芳。又是雪給了梅千姿百態,絢爛皎潔。

有了這樣高潔俊雅的張伯駒,才有了這樣清幽明媚的潘素。有了這樣風雨同舟的潘素,才有了這樣淡泊寧靜的張伯駒。

他的文采讓人折服,他的風範讓人景仰,他的愛情讓人向往,他的人生讓人籲歎。他的不羈讓人宛然。但是讓我感動,繼而決定一定要寫出自己的感動,卻是他與袁克定之間看上去平淡如水實則重逾高山的情誼。

袁大公子,這位曾經的天之驕子。如果時運好一些,他就是九五之尊。應該會顯赫一時,三宮六院,錦衣玉食。在壽終正寢後進入皇家陵園。可惜曆史車輪滾滾向前,不肯停留,何來倒退。於是在天翻地覆之後,他像大海上的泡沫一樣在陽光下散去了水漾光華,被世人遺忘。

曾經的廣廈萬間,如今無片瓦遮身。曾經的金蓴噎喉,如今無粗糧飽腹。他在那裏,他在何處,沒人知道,沒人想起,沒人關心。直到章伯鈞有一天想起來問起,才知道袁大公子在張伯駒府上已經過了悠悠十幾年歲月,在那裏度過了他的八十大壽。在濃濃友情之中告別了這個人世。

而贍養他十幾年又為他送終的張伯駒講起來得那樣情深意長,平淡自然。仿佛他就應該贍養袁大公子,就應該為他養老送終似的。沒有那種做了活雷鋒式的誇誇其談,沾沾自喜。

看到這裏,我忍不住熱淚盈眶。看一看現今社會,多少親生兒女都不肯贍養父母。多少禮儀之家,為了一點輕薄房產家私,就兄不是兄,弟不像弟,姐不成姐,妹不為妹。

相比之下他們的人品,他們的友誼怎不叫人感動,於是這篇文章不叫風華逸群,不叫冰魂雪魄 ,不叫相濡以沫,而隻是簡簡單單地叫感動。感動那個淡如菊,潔如梅,皎如鬆,清如蘭叫做張伯駒的人品和故事。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