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ZT:美無可奈何:中國稀土出口限令加劇F-35漲價

(2010-03-30 07:38:23) 下一個
F-35漲價啦!
  單機價格可能翻番
  國防部費用預計和項目評估部門負責人克裏斯蒂娜·福克斯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說,F-35型戰鬥機的價格眼下“按照2002年的美元價格計算在8000萬至9500萬之間”,大大超過2001年時估算的5020萬美元。
  國防部負責采購、技術和後勤的副部長阿什頓·卡特說,這一數字是根據美國購買2443架F-35型戰機的計劃算出。如果算上通貨膨脹因素,五角大樓實際支付的數字會大大高於這一預計。
  漲價原因不簡單
  專業人士猜測,導致F-35費用增長的因素包括:2006年對F-35進行的減重設計、研製計劃拖期、人力和管理費的增加、通用性降低、生產數量減少、原材料價格上漲(特別是鈦)和重要分承包費用的增加。
  為F-35提供發動機的普·惠公司將發動機的額外成本歸結於很多原因。公司表示:影響STOVL升舉係統的壓力包括不利的國際匯率、全球市場波動的材料成本以及為了空氣係統而進行的結構更改。
  五角大樓生氣了
  2月1日,美國國防部長羅伯特·蓋茨說,由於F-35戰鬥機的研發一再拖延且可能超支,國防部打算暫不支付生產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部分研發費用。
  他說,F-35戰機“過去兩年研發進展和表現不盡如人意”,沒有達到“一些關鍵目標和標準”。國防部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達成協議,決定暫扣大約6.14億美元研發費。
導致費用增長的因素包括:2006年對F-35進行的減重設計、研製計劃拖期、人力和管理費的增加、通用性降低、生產數量減少、原材料價格上漲(特別是鈦)和重要分承包費用的增加。

  由此可見,原材料價格上漲,尤其是鈦金屬價格對F-35總體價格的上漲產生了不小的影響。眾所周知,中國的鈦資源非常豐富,是世界鈦資源大國,其儲量位於世界前列,約占世界鈦儲量的48%。中國鈦礦床的礦石工業類型比較齊全,既有原生礦也有次生礦,原生釩鈦磁鐵礦為中國的主要工業類型,其中的鈦鐵礦占中國鈦資源總儲量的98%。而前段時間中國對稀有金屬的出口限令著實讓美、日等國家頭疼欲裂,畢竟這一限令已經讓高端戰機這些嚴重依仗鈦金屬材料的高精尖武器產生了巨大的負麵影響。以前這些國家購買稀土如同買白菜的錢,如今卻已經換成了黃金價格,並限製了出口數量,如何讓這些西方國家不著急。正是這一原因導致這一款先進的F-35戰機原材料價格上漲,而不得不水漲船高,而高昂的戰機費用勢必會對這一戰機的後續研發生產和部署產生諸多不利的因素。
  美國海空軍很擔心
  3月2日,美國空軍部長邁克爾·唐利宣布,F-35型聯合攻擊戰鬥機將推遲兩年裝備部隊,在2015年形成初始作戰能力。
  唐利宣布的這一安排比空軍方麵原先的計劃晚了兩年。他說,五角大樓仍然全力支持F-35型戰鬥機的研發和裝備。空軍原本打算在2013年將首批交付使用的F-35型戰鬥機組成戰鬥編隊,使這種戰機的裝備程度達到能有效部署的初始作戰能力。
  有人算了一筆帳:目前服役於海軍陸戰隊的AV-8和F-18C戰機,飛行一小時要花費1.9萬美元,而計劃取代前者的F-35B、取代後者的F-35C則更能燒錢,每小時至少會花3.1萬美元。分析人士稱,F-22“猛禽”已因超支問題,美國空軍原定購買381架,在成本飆升後銳降到183架,美國海軍似乎也要效仿來降低F-35的采購量。
  連盟國也要受影響
  美國國防部計劃購買2400架F-35戰鬥機,同時對其盟國出售另外2000~3500架。F-35研發計劃由美國主導的國際財團提供資金支持,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荷蘭等國,負責戰鬥機下一階段的建造以及後續研發工作。如果連財大氣粗的美國海空軍,對引進這款昂貴戰機都顯得猶豫,其他參與國要購買的數量肯定也會“縮水”。訂購數量少了,單價成本自然攀升,形成惡性循環。
  據報道,日本政府原計劃在2008年春季前決定下一代戰機機型,以替代日益老化的F-4戰機,但此項工作現已大幅延遲。除了F-35,F-18A及EuroFighter等也在候選之列。日本航空自衛隊希望在今年秋季決定機型。會不會選擇價格大幅上漲的F-35,我們拭目以待。
二、F-35設計難點在哪兒?
  通用性
  1996年,當美國空軍提出JSF“聯合攻擊戰鬥機”概念時,引來一片詫異之聲。JSF設想實現“三合一”:空軍常規起降型、海軍彈射起飛/阻攔降落艦載機型、海軍陸戰隊垂直起降型。
  而且JSF計劃設想不同型號在一條生產線組裝,包括發動機在內的大部分零部件達到通用。
  同時,JSF還具備隱形、超音速及高機動性能,此外還要可靠性好,並能適合陸、海、空不同作戰任務的需要。
  “三合一”的構想看似簡單,實際不然。艦載機和常規起降飛機尚可通用研製,垂直起降型就困難多了。在波音公司X-32和洛克希德-馬丁公司X-35出台之前,世界上所有現役的垂直起降戰鬥機,如“鷂”、“海鷂”、“鐵匠”,速度均未超過音速,空戰性能低劣。但波音和洛-馬在短短5年內,各自設計了一款優秀戰機,它們的垂直起降型輕鬆突破了音速,戰鬥性能不在最先進的第三代戰鬥機之下!
  發動機一直是JSF研製的重點。發展一種三軍通用的發動機,並適用於垂直起降飛機,研製難度可想而知。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發動機製造商普-惠公司才是更大的贏家。
  綜合的優勢有研究數據顯示:F-35與最便宜的三代機蘇-27(3000萬美元)的空戰效能對比,在僅考慮常規性能時為0.8∶1。在技術使用上,F-35的結構監測係統比EF2000更先進,連天價的F-22目前都沒有裝備此係統。
  隱身設計
  F-35的隱身設計借鑒了F-22的很多技術與經驗,其RCS(雷達反射麵積)分析和計算,采用整機計算機模擬(綜合了進氣道、吸波材料/結構等的影響),比F-117A的分段模擬後合成更先進、全麵和精確,同時可以保證機體表麵采用連續曲麵設計。該機的頭向RCS約為0.065平方米,比蘇-27、F-15(空機前向RCS均超過10平方米)低兩個數量級。由於F-35武器采用內掛方式,不會引起RCS增大,隱身優勢將更明顯。
  在紅外隱身方麵,從一些資料可推斷出該機在推力損失僅有2%-3%的情況下,將尾噴管3-5微米中波波段的紅外輻射強度減弱了80%-90%,同時使紅外輻射波瓣的寬度變窄,減小了紅外製導空空導彈的可攻擊區。
  F-35的隱身設計,不僅減小了被發現的距離,還使全機雷達散射及紅外輻射中心發生改變,導致來襲導彈的脫靶率增大。這樣該機的主動幹擾機、光纖拖曳式雷達誘餌、先進的紅外誘餌彈等對抗設備也更容易奏效。根據有關模型進行計算,取F-35的前向RCS為0.1平方米,與10平方米的情況比較,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前者的超視距空戰效能比後者高出5倍左右。
  機載電子係統
  F-35有四大關鍵機載電子係統——諾斯羅普-格魯曼公司的AN/APG-81有源相控陣雷達和光電分布式孔徑係統(EODAS)、英航宇係統公司的綜合電子戰係統及洛-馬公司的光電瞄準係統(EOTS)。
  其中EODAS由分布在F-35機身的6套光電探測裝置組成,可實現360°的環視視場,圖像投射到頭盔麵罩上,使飛行員能通過自己的眼睛,“穿透”各種障礙看到廣域外景圖像。EOTS則是一個高性能的、輕型多功能係統,包括一個第3代凝視型前視紅外(FLIR)係統,可以在防區外距離上,對目標進行精確探測和識別。
  此外,EOTS還具有高分辨率成像、自動跟蹤、紅外搜索和跟蹤、激光指示、測距和激光點跟蹤功能。
  座艙設計
  不論羅盤、水平位置儀,還是速度表、高度表,老式的儀表統統在F-35的座艙中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塊大型液晶顯示屏。這種顯示器相比老式的MFD顯示裝置,不但可以顯示更多的信息,而且色彩更為豐富。
  由於液晶強度不如傳統的CRT顯示器,因此F-35的顯示屏實際是由2塊20×25厘米顯示器組成。相比之下,F-22一共裝備了3塊液晶顯示屏--兩塊17×17厘米和一塊20×20厘米。在顯示麵積上,閃電Ⅱ已經超過了猛禽。
  值得稱道的,還不止更大的顯示麵積。F-35的顯示裝置創造性地使用了觸摸式顯示技術。
  F-35首席試飛員比利斯曾經參與過F-117的研製,並試飛過F-22。他介紹說,F-22的原型機上曾經用過觸摸顯示技術,但相關的技術還沒有成熟,所以正式生產型上並沒有使用這項技術。到了F-35研發的時代,觸摸屏技術已經相當成熟,極大地減輕了飛行員的操作負擔。
  例如,飛行員在進行飛行控製係統檢測或者選擇進行空中加油,過去要在叢林般的開關中扳動好幾個按鈕。但是現在,全都可以通過觸摸屏幕來解決。除此以外,所有的無線電通訊、任務係統計算機、敵我識別以及導航控製也都可以通過觸摸屏實現。而且飛行員還可以根據情況的需要,自行定製和分割F-35的顯示屏。例如兩個20×25厘米窗口,或者四個10×25厘米窗口,或者更多的Windows組合。
  駕駛過F-35的試飛員都反映,這樣可以最大程度上顯示最重要的信息,例如來襲的導彈或者急需打擊的目標。
  F-35顯示界麵的先進性是由其複雜的任務決定的。與爭奪空中優勢的F-22不同,F-35的任務涵蓋範圍更廣。飛行員不再是簡單的駕駛員,而是更高級的空中戰術決策者。F-35的設計者認為,戰鬥機越來越複雜,向飛行員展示所有係統的情況和工作狀態隻能使人疲於奔命。
三、F-35的未來:稱王稱霸,還是死於繈褓?
  F-35的定位是低檔五代機
  要搞清楚漲價對於F-35自身發展將帶來什麽影響,首先要對F-35這一項目本身進行定位。
  軍事專家陳虎說,按照西方國家傳統的劃代方法,F-35屬於第五代戰鬥機。第五代戰鬥機的定位有4個標準:首先,要有突出的隱身性能。其次,要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所謂超音速巡航能力是指飛機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具有較長時間超音速飛行的能力。這和之前的飛機是有所不同的。此前的飛機雖然也可以飛到2倍甚至3倍音速,但大部分是在發動機開加力的情況下一個短時的衝刺速度。而第五代戰鬥機的超音速巡航能力要求發動機在不開加力的情況下,能夠較長時間持續進行超音速飛行。第三,要有先進的綜合機載電子係統。第四,要有良好的機動飛行能力。
  在當今世界上,達到第五代戰鬥機標準的隻有兩型,一個是F-22,另一個就是F-35。其中,F-22是第五代的高檔機,而F-35則是低檔機。
  有了這個技術定位,我們就可以看出,所謂F-35是世界第一的這個說法肯定是不正確的。如果F-35是世界第一,那麽F-22怎麽辦?這顯然是自相矛盾了。
  盡管如此,F-35仍然是僅次於F-22的第五代先進戰鬥機,也就是說它處於一機之下,萬機之上的地位。
  “買不起”可能影響F-35項目自身發展
  既然F-35是作為第五代戰鬥機的低檔機進行研製的,所以當初在研製F-35的時候,美國軍方提出的第一個指標就是要“買得起”。也就是說要從價格上對F-35進行控製。這就和F-22有所不同了。F-22的技術背景是不管多麽昂貴的技術,隻要對提高性能有大的幫助,不惜代價都要使用。
  F-35與F-22相比,技術上有一定差距。我們前麵提到的五代機的4個標準中,F-22是全麵達標的,而F-35至少在第2項是不達標的,也就是說F-35沒有超音速巡航能力,此外它在隱身性能上也不如F-22。
  另外,五代機為了滿足其它的要求,比如隱身要求,在其它的性能比如重量、體積上也要作出一定犧牲。這些犧牲所帶來的結果是必然要影響飛機的飛行性能。比如F-35在隱身飛行時不能外掛武器,否則將會破壞它的隱身效果。所以在隱身情況下,F-35是使用機體內部的彈倉掛彈,這就影響了它的載彈量。
  一般來說,戰鬥機執行的作戰任務主要有3項:空中格鬥,也就是所謂的空優作戰、對地攻擊和空中截擊。從F-35研製的目的來看,美軍把對地攻擊作為了F-35的首要任務,所以造成了這個飛機比較笨重。在這種情況下,F-35如果執行空中截擊任務,顯然是不合格的。所以說,F-35空中截擊的性能不好,這是批評它的一個重要方麵。
  另外,F-35的空中格鬥性能也受到了一些限製。因為大、重和動力不足,它的空中機動性能比F-22要差很多。美國空軍是這樣評價的:F-35戰鬥機的空中機動性能和此前裝備的F-16大體相當。也就是說,F-35在空中機動性能上和三代戰機大體相當。所以,在空中格鬥中,如果F-35的隱身性能發揮得不夠好的話,它也沒有更多的便宜可占。
  當然,F-35也有優勢突出的方麵:和大家所熟悉的F-15、F-16、蘇-27、殲-10相比,F-35整整先進了兩代。和歐洲的台風、法國的陣風這些所謂的四代戰機相比,F-35也要先進一些。
  在執行設定的對地攻擊任務時,F-35有明顯優勢。因為它有隱身的突防能力,可以在對方防空預警係統沒有察覺的情況下,深入到對方的縱深進行攻擊。這是它此前的戰鬥機所不及的。從這個角度來看,無論是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還是美國軍方誇讚F-35,都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如果F-35進一步漲價,將可能麵臨與F-22激烈爭奪預算的情況。在這種情況下,美軍內部關於是否更多地采購F-35的分歧將會更大。而如果訂購數量少了,單價成本也會繼續攀升,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由此看來,雖然漲價在美國新型裝備研製投產的過程中屢見不鮮,但是對於F-35來說,將價格控製在各方可以接受的範圍內,還是一項重要而艱巨的任務。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