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北京日報: 阿三靠“萬國”武器堆不出第三軍事強國

(2009-09-05 06:50:49) 下一個
專家:印度靠“萬國”武器堆不出第三軍事強國
2009年08月11日

來源:北京日報 作者:石軍

  首艘自製核潛艇下水不久又曝新計劃:未來10年海軍增加125艘艦艇,陸軍和空軍武器裝備現代化也將加速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8月1日報道說,印度正耗資145億美元,建造4艘新型反潛隱形護衛艦,以強化其反潛能力。同時,還計劃在未來10年內為其海軍增加125艘艦艇,並加速陸軍和空軍武器裝備的現代化。為此,《悉尼先驅晨報》引述分析家的話指出,如果印度軍費增長速度保持在當前的兩位數,印度或許在20年內成為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



  海軍: 組建4個航母戰鬥群

  總共造5艘核潛艇

  報道稱,建造4艘反潛隱形護衛艦的工程代號“28工程”。護衛艦全長約109米,排水量2500噸,艦體、空調和動力係統等方麵均采用隱形設計,配備反潛魚雷和火箭等武器,具有很強的防空、反潛和隱形能力。

  印度不惜巨資建造護衛艦,其目的是為未來組建的4個航母戰鬥群鋪路。目前,印度海軍擁有“維拉特”號航母,並從俄羅斯購買了一艘航母“戈爾什科夫海軍上將”號,同時自行研製的首艘“藍天衛士”號航母,也已進入組裝階段,滿載排水量超過4萬噸,可搭載12至24架艦載機、10架通用直升機和2架預警直升機,預計2012年服役。而且,印度還有可能免費得到美國“小鷹”號航母的使用權。

  核潛艇的裝備研製也在加速。7月26日,印度首艘自製核潛艇“殲敵者”號已下水。印度官方稱,“殲敵者”號可攜帶12枚射程達700多公裏的K-15“薩加裏卡”核導彈,每枚可攜帶一枚500公斤核彈頭,可給印度提供“可靠的二次核打擊能力”。

  除“殲敵者”號外,印度政府還批準建造另外4艘核潛艇,包括2艘“殲敵者”級核潛艇和2艘大型彈道導彈核潛艇。

  據印度國防部海軍規劃主任巴特納格爾透露,未來10年,海軍還將建造更多艦艇,包括航空母艦、驅逐艦、護衛艦和兩棲艦艇,加上現役的120艘艦艇,屆時印度將擁有245艘軍艦,成為亞洲規模最大的海軍。

  陸軍:裝備1500輛T-90S坦克

  擴充至500架直升機

  印度陸軍計劃在2020年前部署1500輛T-90S坦克,加上技術更新後的T-72主戰坦克等,將總共部署約4000輛主戰坦克,成為世界最龐大的坦克集群。

  為落實“先發製人”的進攻戰略,印度陸軍還在大力推進火炮現代化的計劃。將進口和生產3600門牽引、輪式和履帶式火炮,裝備220個炮兵團中的180個團,大部分為155毫米/52倍口徑,並計劃在10至15年內,將1400門其它口徑火炮改裝成155毫米。

  印度陸軍從1983年就開始實施“導彈綜合發展計劃”,以實現導彈生產的自給自足。該計劃由5個核心導彈係統組成:包括“普裏特維”短程彈道導彈、“烈火”中程彈道導彈、“藍天”(音譯“阿什卡”)中程防空導彈及“三叉戟”(音譯“特裏蘇爾”)近程防空導彈和“毒蛇”反坦克導彈。

  目前“普裏特維”和“烈火”兩種彈道導彈已經列裝,成為印度陸軍在軍工領域拿得出手的兩張“名片”。“三叉戟”是為印度陸、海、空三軍發展的一種近程防空導彈,性能類似於法國“響尾蛇”和英國“長劍”。而“藍天”機動防空導彈被譽為印度的“愛國者”,已開始列裝,用於中低層對空作戰,可以攔截25千米以內的高速飛機、直升機和巡航導彈,是印度彈道導彈防禦計劃的一個組成部分。“毒蛇”反坦克導彈則被印度陸軍稱為“世界上最先進的反坦克導彈”,采用紅外成像製導方式,可以“發射後不管”,可以采用直接或攻頂方式。

  在發展地麵進攻性裝備的同時,印度陸軍還在大力加強空中打擊力量的建設。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陸軍將采購197架具有運輸和攻擊能力的直升機。據俄《紐帶》網報道,印度軍方發言人日前宣布,印陸軍計劃在2020年之前將其裝備的直升機數量擴充至500架。

  空軍:裝備278架蘇-30MKI

  研製三種新型戰機

  據俄塔社報道,印度空軍司令部日前提出,應加快在印國內生產蘇-30MKI多用途戰機的速度,將年產量從14架增加到18架。根據俄印簽署的協議,印度將自行組裝180架蘇-30MKI,目前印空軍已從俄接收了總共98架該係列戰機。

  在加速裝備蘇-30MKI的同時,印度還同時在研製三款新型戰機。據印度《國防信息》網報道,印度空軍已於日前正式簽署了有關研製MCA中型戰機的合同。預計在近期將組建由印度空軍和生產企業共同組成的聯合工作組,以確定有關MCA的技術要求。

  在今年年初舉行的印度國際航展上,DRDO下屬的航空發展局(ADA)曾展示過一種MCA戰機的概念模型。從總體上說,這款戰機的氣動外形非常接近美國的F-35聯合攻擊戰機。

  加上印度空軍正在研製的LCA(及其改進型號)輕型戰機(重量10至11噸),以及與俄羅斯聯合研製的第5代重型戰機FGFA(重量超過20噸),印度空軍在同時研製三種戰機。

  雖然擁有先進的戰機,但沒有預警機“千裏眼”的指揮,其戰鬥力將會大打折扣。因此,印度在購買3架“費爾康”預警機後,已動工研製“山寨”版“費爾康”預警機。

  據《印度時報》7月29日報道,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正加緊研製國產的空中預警機,預計第一架預警機將於2011年交付空軍使用。今年5月底,印度空軍接收了第一架以色列製造的“費爾康”空中預警機。這種預警機能夠探測300多公裏範圍內對方大量戰機的活動。

  印度防務專家認為,一旦印度空軍加強空中預警機的部署,將極大地增強對周圍地區的空中探測能力,提高空中戒備水平。

  ■觀點

  軍事強國

  不是靠“萬國”武器堆出來的

  總體來看,印度近幾年在軍事和軍購方麵的頻頻動作,主要是為了兩個戰略目標:一是繼續保持並加強在南亞次大陸的絕對軍事優勢;二是“挾洋自重”,希望能一躍成為全球軍事強國,與其他核大國“平起平坐”。

  但是,國際輿論指出,軍事強國不是用他國武器堆出來的,必須要實現自給自足。印度當前武器裝備種類繁雜,一旦他國對其實施武器禁運就難免會“抓瞎”了。

  盡管印度軍方高層也認識到這一點,並早在1994年就製定了“自主防衛10年計劃”,目標是到2005年將國產裝備的比例由當時的30%提高到70%。但是,目前印度自給自足的程度約為35%,隻達到國防部一半的目標。

  由於受到技術水平有限、研發過程煩瑣和裝備政策偶然性等因素的影響,印度不得不以盧比兌換“萬國”武器,自研武器頻頻受挫。2007年,已經耗時30年,被譽為工業界傑作的“阿瓊”坦克,終因體積過於龐大、作戰可靠性差,火控係統和電子係統存在嚴重缺陷、火力精度不夠,空調係統存在缺陷以及生產成本過高等諸多原因,被終止大批量生產及裝備,隻維持2003年簽訂的124輛的生產計劃。

  綜觀當今世界,尖端武器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越來越集中在少數軍事科技強國的手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僅僅靠買,是無法買來軍隊現代化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