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kin_asalan

與網友們共同探討國際時事、軍事動向。
正文

分析:從俄方強製保管中方裝備看治理中國人對外普遍軟弱的問題刻不容緩

(2007-12-11 11:25:46) 下一個

讀到《中俄、中哈貌合神離---解放軍演習前被俄軍繳械》一文,我一點也不
感到奇怪,俄國絕非善類,中國為大局而與之周旋,大方向是對的。
但一定注意這樣一個事實---中國人的普遍軟弱已經成為中國成為真正現代化
國家的一個重要的障礙。
這次的惡性事件,一方麵是由於俄國人狡詐、蠻橫,更重要的是因為我方人員
的一廂情願、膽怯、畏縮、無能和無智。
許多憤怒的網友們為此感到我們的國家再次遭到侮辱,但光憤怒顯然無濟於事,
而假裝這次惡性事件沒有發生更是懦夫作為。
在此筆者試圖尋找問題的根源和解決辦法,也歡迎網友們一起探討。
 
筆者與一些俄人相處過,他們大多數對西歐人、北美人崇拜有加,不敢放肆。
可一遇到亞洲人,就擺出傲慢的姿態,而且對中國人特別抱有輕視、戒心和敵
意。並從來也不試圖把這種敵意隱藏在臉皮之下。
 
為何俄國人對西歐人、北美人敬畏,因為他們自然而然地認為西歐人、北美人
富有、強大,如果惹惱了他們,決不會善罷甘休。
曆史上俄國人與西歐人作戰,從來都是以多打少。不管勝負,傷亡一直比對手
多許多。蘇德戰爭更是留下深刻的印象,俄(蘇)軍往往一個戰役傷亡一百餘萬。
即便在反攻(直到勝利)的階段,俄(蘇)軍傷亡也大幅超過德軍。
現實的對抗留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俄國作為一個國家盡管有時對西歐、美國
表麵強硬,但包括普京在內的每一個俄國人其實對西歐人、美國人都十分敬畏。
 
而俄國人對亞洲人則是另一種嘴臉,可以說是猙獰畢露。
俄國在五百年的擴張過程中,在亞洲占盡上風,往往以很小的代價就能擊潰亞
洲的對手,奪取大片土地和賠款。
現實的對抗留給人的印象最為深刻,亞洲人意誌消沉,亞洲國家近幾百年來普
遍固步自封、不求上進,亞洲的大國家如奧斯曼土耳其、伊朗、中國盡管有暫
時擊敗俄國或逼退俄國進犯的記錄,但總體趨勢是步步敗退,割地賠款。亞洲
小國對俄國更是望風而降,使俄國人感到了征服者的快感,同時也產生了對懦
弱對手、被征服者的無比蔑視。
 
在與中國對抗的過程中,不包括租借或共管的土地和財產,俄國先後奪取貝加
爾湖附近及以東、外興安嶺及以南、黑龍江以北、烏蘇裏江以東、庫頁島、巴
爾喀什湖附近及以東、唐努烏梁海、外蒙古、內蒙古北部的部分地區、新疆北
塔山東北的部分地區。
 
中國從清朝、北洋政府、國民政府、到人民政府,對俄國的侵略始終步步後退。
對俄戰勝也隻有清初雅克薩戰役的兩次交鋒。而俄國實際控製線前移直到珍寶
島戰役後才得到初步遏製。
可以這樣說,盡管在曆史上遭到過蒙古軍的征討,對黃種人有天生的警惕和厭
惡,但俄國在與中國的交手中得到的油水最多,所以對中國人也最輕蔑。
 
此次中國軍隊到俄國參加軍事演習,我一直有些擔心,俄國人的傲慢、無禮、
險惡加上中國人的軟弱、退讓和缺乏威懾力,會很容易產生惡性事件的。
至此發生俄人在演習前要中方把所有武器都要交給俄方保管,中國士兵不可靠
近。這顯然是用對待附屬國的方式來對待中國,甚至可以說比對待附屬國的方
式還要惡劣。中國方麵對外交往缺乏硬度、威懾和手腕也再一次表現出來,讓
俄國輕而易舉地以占據“高管”和“盟主”的身份,自己滑落到“工友”和“
附屬”的地位。
 
其實這種事件再一次看出中國人普遍的軟弱,這其實是一起性質非常嚴重的事
件,武器關係到國防機密和我軍的內部機智的秘密,外國人可以接觸甚至管理
中國的裝備,不但嚴重損害中國的尊嚴,也嚴重威脅中國的國家利益。
中國人對內的那些招兒就不說了,對外普遍采取軟弱、討好的態度,而不是嚴
肅、認真、機動地把握主動,維護自身利益。這些特征在這次事件當中再次表
露無遺。
 
本來我軍到俄國,人地兩疏,俄國人狡詐、刁蠻,處境十分微妙。我方應先發
製人,應平和但十分堅決地向俄方指出待遇不周之處,並隨時指出俄方應注意
的事項。
同時我方對俄方的建議要提出反建議。象俄方要求中方所有武器演習前都要交
給俄方保管,中國士兵不可靠近。中方應要求俄方也交出所有武器,由中俄兩
方派遣專員,成立聯合管理委員會,一同管理;兩國的士兵都不可靠近。這樣
避免俄方竊取我方軍事機密,同時也體現了平等合作的基本原則。
 
這次事件俄方的動作反襯出我方的軟弱,希望中國方麵充分重視這件事,這件
事如果掩蓋過去,那就不隻是軟弱,而是膽怯到連現實都不敢麵對。
 
中國是需要韜光養晦,培養國力,解決民生問題,但不是事事都得使用軟蛋邏
輯。為何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在國際上受小國的要挾、受大國的淩辱,為何中國
人作為個體對外國人處處被動。揪其因,是一千年來錯誤的文化和文明發展路
線,這一千年來中國人是“棄武從文、對內精明、對外傻瓜”,對自家人是聲
色具厲,對外國人是得讓且讓。象張騫、班超、陳湯這些人表現的對外開拓、
擴張、征服的智慧和勇氣,在現在的中國人中似乎是不存在了。
 
外國人提出建議,我們中國人就不加思考地照辦,甚至害怕外國人翻臉,執行
起來還很認真;
我們中國人呢,要不就不敢對外國人提反建議,要不就提出些無關痛癢的建議,
更有甚者,為巴結外國人而提出損害自家利益的“建議”。
 
筆者認為中國文化教育近一千年來的錯誤發展方向造就中國人個體的普遍軟弱,
中國人個體普遍軟弱造就了中國這個國家文弱、缺乏主動,在國際上的玩小聰
明尚可,但與其它國家交往中遇到強度稍大的事件,便束手無策,任人擺布。
 
中國政府一再聲稱現在中國、中國人和清朝時不一樣,對外不再受欺辱,但這
次中俄聯合軍事演習中所發生的我方裝備被俄方強製保管的惡性事件體現出現
在的中國人和清朝時的中國人相比,在對外掌控能力上並沒有質的提高。
 
筆者認為中國國民素質的現代化刻不容緩,很難想象一個全民普遍軟弱、缺乏
智勇的國家能實現真正的現代化。
隨著中國人與外界交往的不斷深入,中國人以往的那種以禮貌、討好、巴結、
體貼入微、玩弄小聰明、任人擺布、自以為是、不愛惜自身尊嚴的對外交往方
式已經不符合時代需要。
 
中國人要用智慧、勇敢、主動的方式對外交往。
在交往中,中國人要用拋棄軟蛋的身段,以另外一種形象出現在對外交往的場
合,具備現代化素質的中國人要
1-擁有智慧,對整體形勢有正確的判讀。
2-把握形勢走向,緊握主動。
3-敢於製人而不受製於人。
4-平和但具備威懾。
5-不妄動,但要永不停止地為維護自身的、同胞的、國家的尊嚴和利益而動。
 
在這次聯合演習上中國人顯然是受了侮辱,但隻要中國從這次和以往的受辱事
件中警醒,全麵開展國民素質的現代化,那中國人完全可以變被動為主動。
也隻有在全民素質和智勇程度大幅度提高的基礎之上,才能震懾住那些隨時隨
地想侮辱我們的外國人腦海中的邪惡念頭,使中外交往進入真正的良性互動。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