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做酒釀

(2016-08-16 08:46:03) 下一個

人們做酒釀已經有上千年的曆史,本來無需我在這裏從新發明車輪子。入夏後想做點酒釀來吃,在網上查尋到許多介紹做酒釀的文章,但看了後覺得都寫得差不多,都講得不仔細,看了之後仍不得要領。有的強調酒粬品牌,有的講了製作步驟但沒有解釋注意的要領,按其步驟做的酒釀不一定都好,但不知道如何改進。於是自己做了幾次,也總結了一點經驗,寫在這裏,希望為像我這樣看了網文後仍不得要領的人提供一點幫助。

酒釀的製作步驟為,泡米,蒸米,下粬,發酵。米可以用糯米,也可用大米,估計用秈米也可以。不同的是口感,做出的甜味沒什麽差別。糯米做的酒釀,米粒的結構保持得好一點,而大米做的酒釀有點像稀飯。

泡米:泡米的目的是讓水分進入米粒,以使得米在蒸鍋裏能足夠地膨脹。幾次做下來的經驗是泡12個小時較合適。時間太短則米粒中的水分不夠,容易蒸成夾生飯,泡的時間太長,在熱天會出現餿米,做酒釀後對味道有點影響。

蒸米:蒸米的目的是把生米變成孰米。蒸好的米,米粒應該顆粒光圓,咬上去應覺得米軟了些,有點幹,但並不夾生。也試過把米煮成飯的,但效果不好,估計是米粒成為飯的狀態後,細菌的發展受到限製。從傳統的造酒方法來看,蒸米也有其道理的。做酒時酒料都是先蒸過再發酵,而沒聽說把酒料煮好再發酵的。蒸米的時間在30到60分鍾。如果米泡得不夠,就要多蒸一陣。蒸米時,水蒸氣的主要作用是把米加熱,也可為米粒提供水分,但很有限。把米蒸到顆粒圓胖,不夾生,也不像飯那樣粘成一團為最佳。

下粬:下粬可按酒粬的包裝上給的定量來下,但並不需要太準確。蒸好的米,必須徹底冷卻到室溫才能下粬。下粬時應把酒粬倒在冷開水中,攪渾攪勻後倒入蒸好的米中。再用筷子或勺子攪拌,使混入酒粬的冷開水盡可能接觸到每一顆米粒上。如果希望酒釀做好後有較多的汁水,此時可以多加些水。

發酵:發酵的溫度高,則酒釀甜,低則酸,不高不低則甜中帶酸。一般來說,如果一直保持在攝氏31度(F90度)以上,則味道很甜,先放在26,7度(F80度)上下,過36小時,再放入31度以上的環境,則味道是甜酸味。如長時間保持在26,7度,則隻酸不甜。在31度的環境下保持48小時後酒釀的甜味和酒味就都很足了。做甜酸味的酒釀,應把米放在27度的溫度裏放36小時,再在31度的環境裏放24小時,一共是60小時。

如果酒釀做好後覺得太幹,可以再加上冷開水,然後繼續發酵24小時。在美國,夏天用來發酵酒釀的最佳地點是汽車庫。那裏本來就沒有空調,室溫往往比外麵氣溫還高些,如把汽車從外麵開回來後把車庫門關了,車庫內的溫度會長時間保持在三十幾度,發出來的酒釀極甜。不過本人更欣賞稍帶點酸味的那種。酒釀做好後應放入冰箱,這時發酵的作用就停止了。

以上僅為本人的經驗之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4)
評論
羊頭 回複 悄悄話 溫度是發酵的決定因素,此觀點很有見地。
飯盛男 回複 悄悄話 發酵溫度差別的影響、很學術性
hbyzy 回複 悄悄話 好貼
西北大狼 回複 悄悄話 酒釀第一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