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山涉水-鏡裏遊

玩一玩, 樂一樂, 過逍遙人生.
個人資料
正文

西安事變的那一晚

(2008-12-10 20:33:56) 下一個
七十二年前在西安華清池的那一晚改變了中國,改變了世界。如果沒有那一晚,或許蔣介石進剿共匪的計劃就能如願施展,共產黨就不會得以喘息,最終奪取政權;如果沒有那一晚,或許半年多後的七七盧溝橋事件就不會發生,日寇就不會心急火燎地把戰線迅速推向全中國;如果沒有那一晚,或許張學良和楊虎城即便不受蔣委員長的重用,也不至於一個是有家家難回,另一個是報國無門,屈死獄中;如果沒有那一晚,或許斯大林就不會輕易地放了蔣經國,而讓他在俄國繼續接受紅色洗禮,了此餘生,那麽幾十年後就不會有台灣的經濟騰飛;如果沒有那一晚,或許還有太多的或許,但是曆史就是曆史,沒有或許,隻有必然,它是不可逆轉的,發生了就是事實,其中的因和果不可顛覆卻耐人尋味。

1. 蔣介石與張學良(ZT)


2. 張學良與楊虎城(ZT)


3.如今的華清池1


4.如今的華清池2


5.楊貴妃沐浴後梳妝的亭台


6.“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至今華清池的溫泉依然吸引了大量遊客。在此洗個溫泉澡,泡泡腳,非常解乏。1936年10月,12月蔣介石兩次入陝,均選擇入住華清池,想必也是奔著溫泉而來。


七十二年前的那一晚是驚心動魄的。在華清池,我感受不到昔日唐代的歌舞升平,但是七十二年前的那一晚的槍林彈雨卻在我耳邊呼嘯。那應該是一個寒風凜冽的夜晚,在與蔣委員長共進晚宴,並得知其攘外必先安內的堅定決心之後,張學良和楊虎城無可奈何地走向了曆史的必然---兵諫,他們兵分兩路,楊虎城率隊拘押了西安城中蔣介石的高級黨政要員,張學良的衛隊則直撲臨潼華清池,與蔣介石的侍從展開激烈槍戰,蔣介石的衛兵傷亡慘重,幾乎片甲不留,蔣介石聞槍聲越窗而逃,黑燈瞎火,赤著一隻腳,一路狂奔。。。

7. 繞過這個池塘拾階而上就到達五間廳---蔣介石當年的行轅


8.蔣介石的辦公室


9.會議室,蔣介石和他的幕僚們在此策劃如何剿滅紅軍。


10.蔣介石的浴缸。相信自那一晚夜奔後,他就再也沒有享用過了。


11.蔣介石的臥室,當年他就是從這個後窗倉皇出逃的。


剛剛平息了兩廣事變正躊躇滿誌的蔣委員長萬萬沒想到在西安會發生兵變,作為一國之首,那一晚被結拜兄弟狂追猛打,近五十了還不得不在嗖嗖寒風中東倒西歪的逃命,真是悲憤交加。蔣介石受了一夜的屈辱,他豈能善罷甘休,最終他非常決斷地毫不留情地讓張楊兩位將軍為此付出了一生的代價,一個失去自由,一個失去性命。如此結果,是悲哀,也是必然。

12. 當年五間廳激戰留下的彈痕


13. 擊碎的玻璃


14. 蔣介石一路狂奔後,不慎跌入下圖右上側的石縫間,那本是一很好的藏身之處,無奈蔣委員長憋不住弄出了聲響,搜山的士兵聽見還以為是野獸,一梭子彈掃過去,蔣介石以為被發現,隻好認命,喊了一聲:別開槍,然後從石縫裏走出來。士兵見走出來的是蔣介石,欣喜若狂,但還是非常鎮定地規規矩矩地向蔣介石敬了個禮:“蔣委員長,這裏不安全,讓我背您下山吧。” 真是訓練有素啊,要換了我,一定振雙臂高呼:我找到他了!什麽敬禮不敬禮的,先綁了再說。


15. 兵諫廳。這個石亭建在上麵那個石縫附近,是由蔣介石的學生胡宗南發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成,1946年3月建成時,取名“正氣廳”,就是為了頌揚蔣委員長當年是如何浩然正氣,為了民族,為了國家,麵無懼色地從石縫裏自己走出來的。解放後,這個名字顯然不被共產黨認同,遂改名為“捉蔣廳”,頗有點“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意思。1986年12月在紀念“西安事變”50周年前夕,為了緩和兩岸關係,又改為現在的“兵諫亭”。


16. 蔣緯國在兵諫廳附近的題字


17. 從兵諫廳俯瞰華清池


18. 從華清池眺望兵諫廳(白圈內),可見當年蔣委員長是奔了相當長的一段路的。


兵諫廳附近的兵諫園內有一浮雕,詳細描述了西安事變的始末。

19.五間廳激戰


20.蔣介石光著一隻腳從石縫裏走出來了。


21.張楊二將軍


七十二年前的那一晚是耐人尋味的。在九一八事變,一二九運動,兩廣事變等等其它事件發生之後,西安事變是不可不發。事件的起始是必然的,結果也算良好,但張楊二將軍的命運卻讓人唏噓不已。七十二年過去了,西安事變的主要人物都已先後作古,無論功過是非,他們都書寫了一段曆史,讓他們安息吧。

謝謝瀏覽。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