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國東北人

有關釣魚、汽車、房屋、運動?對您有益處我就欣慰!
個人資料
正文

美國汽車文化始因一瞥

(2008-06-18 11:58:21) 下一個

美國汽車文化始因一瞥

美國的汽車文化代表的是美國社會個人至上的價值觀和資本主義的高效率精神。在美國,無論誰,隻要擁有一輛汽車就擁有了相當的自由和自主。幅員遼闊而人口稀疏的美利堅大地,廉價的石油消費,以及縱橫交錯的高速公路網,是美國社會汽車文化形成的"得天獨厚" 的條件。

美國人對汽車的鍾愛是那樣的深切和狂熱。將近四分之三的美國家庭擁有自己的汽車,在大街上跑的車子五花八門,有豪華車,運動休閑車,經典車,箱型車,迷你(mini)車,巨無霸車等,也有嶄新的,以及陳舊不堪的二手汽車。如果仔細觀察,你會發現車的種類,製造商家,以及車的型號等與車主人的身份有著很密切的聯係。比如,Dodge Caravan 最典型的駕車人當是四十開外的中年男人,日本運動休閑車的車主以年輕婦女以及所謂的 "Soccer mom" 據多,醫生有很多開 Volvo,白人富佬們情有獨鍾 GM Cadillc 或 Lincoln Towncar,半大的男孩子駕著GMPontiac或BMW在高速公路上狂駛,年輕成功的專業性人士則以 SAAB 為榮,華爾街的新貴在 GM Hummer 裏招搖過市,東方女性偏愛日本的 Sedan 車,這種車以人分的現象也算是美國汽車文化的一部分。

在探討美國汽車文化的成因時,曆史學家們通常會提到亨利.福特的貢獻。當十九世紀末 (1893年),私人轎車第一次出現在美國街頭時,它們隻是富人和上流社會的玩具。隻有在亨利.福特成功的在他的工廠裏建立起第一條汽車生產流水線後,汽車的普及才成為可能

亨利.福特的故事可以聊上好幾天,譬如福特汽車廠的生產流水線,他想成為政治家的夢想,福特和工會的衝突,以及福特基金會的故事等,但這些都不是金筆今天想講的故事。

今天,金筆想講的故事來自於十年前金筆在 PBS 的電視頻道裏看到的一部紀錄片 [Taken fortheride](買票乘車)。當年金筆看完這部紀錄片後,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影片所敘述的故事深深的在金筆的頭腦裏劃上一道又一道的驚歎號和問號,故事的情節一直到今天還是那麽清晰的留存在金筆的記憶中。

用 [Taken for the ride] 的製片人 Jim Klein 和 Martha Olson 自己的話來說,紀錄片 [Takenfortheride]是在促使我們反思,我們是怎麽走來到今日世界的。當我們已經習慣了被阻留在擁擠和堵塞的高速公路上時,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美國的公共交通 (Public Transit或者PublicTransportationSystem)是所有發達國家中最落後的?我們有沒有想過為什麽高速公路會一直插入到我們城市最美麗的地方,將我們的城市撕裂開來?

追尋曆史的腳步,直到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即使已經有了汽車生產流水線,美國家庭平均私人轎車的擁有率還是不到十分之一。那時代隻有城市和鄉村之區分,沒有現代人的Suburban(城郊)概念。城市居民享受著優質的公共交通工具有軌電車(Streetcar)的服務。這是一種行駛在鐵軌上的電動車,輕便,平穩,而且較少汙染(這僅僅是相對而言。美國的電力大約百分之五十來自煤炭(這跟中國是一樣的,但中國更依賴煤炭且燃燒效率較低)煤炭燃燒轉變成電能時所釋放的二氧化碳大約是汽油燃燒產生同樣能量時所釋放的二氧化碳的二倍,金筆注)。那時候,美國各大城市各主要街道上都安裝著鐵軌,有軌電車定時(頻繁),定點 (線路繁多) 的接送著乘客們。

一方麵公共交通的捷便,城市居民不需要私人轎車,另一方麵鐵軌的存在阻礙了轎車的運行。時任GeneralMotor(GM)董事長的AlfredP.Sloan在為了牟取公司最大資本利潤的利益驅使下,認定了公司發展的前景在於拆除鐵軌,消除公共交通工具,大力發展轎車事業這樣一種策略。

於是他們在紐約的曼哈頓下手,先插手鐵軌交通的經營權,在經營公共交通的同時,逐步拆除鐵軌,取而代之的是大型的公交汽車。當他們在曼哈頓得手以後,他們又移師各地,以曼哈頓作表率,一個城市,一個城市的繼續功陷有軌電車。在每座城市的拆除鐵軌行動中,都有一隻無形的巨手來自 GM !

到了上世紀三十年代中期,短短的十年間,全美大中城市的有軌電車服務基本停止了。現在,全美十六座大城市中,隻有舊金山市等少數城市還繼續保留著有軌電車係統!

被拆除的有軌電車車箱象垃圾一樣被堆積在一旁。據有關專家估計如果今天在全美恢複有軌電車係統,這將花費三萬億美金,大約是美國政府一年財政預算的十分之一左右。

但這還隻是第一步!

1936 年,在 GM 和 灰狗長途客運公司 (Greyhound) 等的背後運作下,一個名為"National CityLines"的公司成立了。這家公司的成立,隻是為了一個目的,那就是要破壞公共交通事業!

在台麵上,這個公司是由來自明尼蘇達州的一個名字叫RoyFitzgerald的人經營著。但公司的資金以及背後的操縱則來自GM,灰狗,以及後來加入的StandardOilofCalifornia,Mack Truck,Phillips Petroleum 和 Firestone Tire Co 等產業巨頭。

他們還是在玩原來的遊戲,隻是換了角色而已。

National City Lines 具有充足的資金,他們每到一個城市就購買下該城市的公共交通公司 (當時都是私營的公司)。到 1964 年,該公司經營著 83 座城市的公交事業。公共交通在 NationalCityLines的經營下,損壞的公交汽車不再修理,而是報廢,也不做更新;公共交通的服務線路是砍了又砍;而主要線路的班次,則是減了又減。

於是乘客們感受到公共交通的"不便利"以及"不可靠",不少人開始自己駕駛,購買私人轎車。乘客人數下降以後,公共交通公司繼續砍線路,減班次,猶如雪上添霜,不!是在惡性循環地破壞著公共交通事業。

就這樣,乘客人數減了再減,如今大城市的公交運輸的服務對象一般隻剩下窮人和少數族裔。

其他無辜的人們,被趕出了公共交通以後,被趕上私人轎車,接著又被趕上高速公路,最後被趕出各大城市。居住在城郊Suburban的他們,每天駕車平均一百分鍾,在高速公路上度過他們生命中最寶貴的時間,同時也消耗著大量的石油資源,噴放出無數頓燃燒後的碳化物。於是為了滿足居住在城郊民眾的需要,一架又一架的高速公路,豎立了起來。

於是有人開始問為什麽我們要拆除有軌電車?為什麽我們要放棄公共交通?為什麽?! 於是有識之士,如 Edwin Quinby,開始堅持不泄地向大眾揭露 National City Lines 是一個陰謀。

此後,聯邦政府的檢察官員介入調查此案。當證據確鑿後,聯邦檢察官將 GM 和 National City Lines 等公司告上法庭。可惜當時的法律還不健全,唯一可以起訴他們的法律依據是 AntitrustLaw。政府的Case在法庭上進展非常迅速,這些公司被確定有罪,每個公司各被判罰五千美金。加入陰謀的個人,如GM的財長因為密切參與NationalCityLines的經營,也被確認有罪,但僅被象征性的課以一塊美金的罰款。

大約六十年前(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時任GM董事長的CharlesWilson曾不無自豪地誇耀說,"goodforGeneralMotorsisgoodforthecountry"(即,隻要是對GM有利的,就必然對美國有利)。真的是這樣嗎?!在我們麵對氣候改變的今天,我們該怎樣反思這段曆史呢?美國的汽車工業曾經在許多年裏一直是美國經濟發展的"火車頭",對促進美國,甚至世界經濟的發展也是功不可沒的。撇開賺錢牟利不談,我們也不能否認GM的老板們將轎車送入尋常百姓家的平民思想。

但是,當我們在驚歎資本主義的創造力的時候,我們也在承受著資本發展的破壞力所帶來的惡果。尤其在今天,當我們每個人的能源消耗,我們每個人的物質生活不再能隨意奢侈了的時候,特別是當我們集體麵臨著氣候轉暖,氣候改變的時候,我們是不是更應該考慮運用社會主義的手段保護全體民眾的福祉,約束資本主義這種無邊無際,無孔不入的創造力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