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明教,民間宗教和明王朝

(2007-11-29 16:04:26) 下一個
朱元璋以淮右布衣起事,終於奄有華夏大地,很有一些傳奇色彩。在中國曆史上,沒有哪一位皇帝的出身如此卑微,也很少有人以南方的長江流域為基地而最終統一北方及全國。當察罕帖木兒及其養子擴廓帖木兒(王保保)於1359年攻破北方紅軍首都開封而逐步肅清北方農民軍隊時,蒙古朝廷不免洋洋得意,根據曆史經驗,還沒有誰從南方起事卻可北伐成功。然而朱元璋做到了,這是前無古人的巨大成就。
  朱建國號“明”,這一名稱是個能引起人們議論興趣的話題,吳晗說:“惟明太祖以至正二十七年(公元一三六七)稱吳元年,次年即帝位,始定國號曰大明,紀元洪武。吳非國號,亦非年號。至大明則非初起之地名,亦非所封之爵邑,亦非如後唐後漢之追溯其所始。”(《明教與大明帝國》)
  “明”這一國號,體現了這位農民皇帝的一些特質,因為此名稱明顯來源於民間,不管是“明教”,《大小明王出世經》或是其他。
  本文對中國明教(摩尼教),民間宗教及朱元璋起事的一些政治宗教背景進行討論,希望對此話題的探討不無補益。
                 
  摩尼教或明教摩尼教(Manichaeism,漢語意譯明教),三世紀中期波斯人摩尼(Mani)(216-277?)所創,後向其東西兩個方向傳播,盛極一時,影響久遠。但後來其教逐漸式徽,終不可聞。1902年,德國柏林人種博物館的格倫威德爾(A. Granweldel)教授及其助手民族學家胡瑟(G. Huth)遠赴新疆探險考察,發現大量摩尼教經典抄件殘片。自此以後,摩尼教研究再次興隆,許多東西方學者作巨大貢獻。王國維、陳垣、伯希和(Pelliot)、沙畹(E. Chavannes),壁立千仞,高山仰止。他們的開創性作品發表後,七八十年間很少有更進一步者,尤其是伯希和與沙畹之《摩尼教流行中國考》刊行後,後世對於摩尼教的研究已無太大空間了,除非另有驚世駭俗的考古發現。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國外學者對於摩尼教源流的考證,似乎更走在前列,馮承鈞《摩尼教流行中國考》譯本序雲:“蓋彼有多數之德、法、俄、英、比、荷、意、匈等國學者研究之成績,互相參考,又有波斯文、康居文、突厥文、梵文等語言專家,以相輔助,此皆我國所缺乏者也。”
  道出我國研究的局限與困境,令人扼腕。
  摩尼教教義及其與中國佛道諸教摩尼教教義集中於摩尼用波斯文寫就的摩尼教經典《撒布拉幹》(漢譯為《二宗經》),宣揚“二宗三際”思想。“二宗”即明與暗,善與惡:“三際”即過去、現在、將來(初際、中際和後際)。明王及其光明王國的諸神在初際後期與中際時期同魔王率領的黑暗王國群魔不斷鬥爭,終在中際末期大獲全勝,世界毀滅,明王(大明尊)將人類帶回光明王國。
  從教義來看,摩尼教具有強烈的末劫思想與拯救世人的思想,這些對於日後與中國民間宗教融合都是必不可少的。
  摩尼草創摩尼教之初,即發下宏誓大願,要將其教傳播於世界各地,成為世界宗教。本世紀初在吐魯番考古發現的中古波斯文摩尼教殘片,編號T11D126(即M5799)記載下了摩尼欲傳教於世界的豪言壯語:“我已選擇的宗教要比以往的任何宗教勝十籌。其一,以往的宗教局限於一個國家和一種語言,而我的宗教則不同,它將流行於每個國家,它將采用所有的語言,它將傳及天涯海角。”
  對於實現這一理想所采取的策略,一是盡可能利用其他已經流傳深遠的宗教的教義、儀式和稱謂;二是將摩尼教經卷翻譯成世界各種文字,為廣大民眾所接受;三是盡量向統治階層傳教,以期獲得合法地位。從其龐雜的教義來看,摩尼教是一種典型的混和宗教。它的善惡二元思想,來源於波斯原有的宗教襖教(Zoroastrianism);其神祗此耶穌與經卷中人物亞當、夏娃來源於基督教自不待言,而其光明占有三個方位及黑暗居於一個方位等概念則來自基督教諾斯替派(Gnostics);其苦行持齋不殺生的戒律主要受印度、中亞佛教影響。摩尼教經典先後由敘利亞文譯成拉丁、希臘、科普特、亞美尼亞、中古波斯、帕提亞、突厥、粟特、漢、大夏、回鶻阿拉伯等十餘種文字,其影響西起北非沙漠,東達中國東南沿海。在西方基督教統治地區,它被視為基督教異端,而在東方誤解其為佛教一支,足可見其傳播手段的靈活多樣。
  相比較而言,摩尼教向西傳播的難度,要大於向東傳播。西歐及拜占廷基督教宗教勢力十分強大,摩尼教二元論的教義明顯與基督教一元論觀點相悖。摩尼教在重重壓製之下,難有立足之地。相反其在向東發展時,東方各國或者文化未臻成熟;或者如中國一樣宗教勢力弱小,宗教意識談薄。大多數國家教樂於接受這些新興宗教,像回鶻這樣的國家,甚至奉其為國教,這在西方是不可想像的,其餘地區的摩尼教雖沒有獲此殊榮,但也取得合法地位(或得到默認)。
  摩尼教的東向傳播,與所到之處盛行的宗教,尤其是佛教緊密結合。據考證,摩尼教初創時雖受了一些佛教的影響,其西向流傳的教義與經典卻極少有佛教內容。但東向傳播的摩尼教則大量使用佛教用語,假托佛名、佛法,乃至自稱“摩尼光佛”。吐魯番殘片T.M.389宣揚“明使的佛性”;摩尼教經文《觀佛三昧海經》則雲,“摩尼光佛出世時,常旋光明,以作佛事”;西域發現的摩尼教壁畫常見摩尼教神祗腳踩佛教的蓮台;摩尼教稱神祗為“先意佛”,“夷數佛”。摩尼似乎與彌勒佛特別有緣,殘片M801即稱摩尼為打開樂園大門的彌勒佛;而M42則記載明使的訓話:“由於你從佛陀得到本領與智慧,女神曾妒忌你。當佛陀涅般時,他曾命令你:在這裏等待彌勒佛”。此處彌勒佛即摩尼。相反的,西域佛教也帶有摩尼教色彩。如高昌回鶻第四節《八陽經》,將漢文的陰陽說改譯為善惡二元說。在高昌古域、伯孜克裏克、土峪溝等佛教遺跡中均發現有無論在主題與布局上都與摩尼教地獄十分類似的冥府壁畫及圖卷。


蠻長的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