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第十一課:約翰 福特(John Ford)

(2008-07-21 15:14:10) 下一個


什麽才是真正的美國電影? 在我們熟知的電影類型中,隻有“西部片”這個類型是地地道道的美國製造。雖然西部片很早就在美國出現,但是它真正被確定為一個成熟的類型,還要歸功於約翰·福特。

約翰·福特還保持著一個紀錄,他是獲得過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次數最多的人,他一共 4 次得到這個獎項。不過有趣的是:雖然以其西部片著稱於世,但那 4 次獲獎中沒有一部是因為他的西部片。

生卒

約翰·馬丁·非尼( John Martin Feeney ,即後來的約翰·福特) 1894 年 2 月 1 日出生於緬因州的伊麗莎白角( Cape Elizabeth ),是一個愛爾蘭移民家庭中最小的孩子。

1973 年 8 月 31 日,福特因患腹腔癌,在加州去世。

成就

l 一生共拍攝 145 部電影,大部分是長片。

l 四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l 1973 年獲得 AFI (美國電影藝術學會)的第一個終生成就獎。

生平 (不重要的作品和事件在此略過)

l 起步 : 1913 年高中畢業後,跟隨他的兄長 Francis 進入好萊塢。在好萊塢的初期,福特擔任了許多打雜的工作。 1917 年在格裏菲斯的名片《一個國家的誕生》中扮演一個三 K 黨徒。同一年開始擔任導演,處女作是短片《龍卷風》 The Tornado 。

l 成名 : 1924 年福特導演《鐵騎》,這是他第一筆有大投資的電影, 28 萬美元的投資僅在第一年就換來了 200 萬美元的票房回報。福特由此一舉成名。

l 軍旅生涯 : 30 年代開始,福特開始為美國海軍情報部門秘密工作



(福特一生曾獲得少校、上校等軍銜,福特晚年獲得由尼克鬆總統親自授予的美國海軍上將軍銜。)

l 第一次獲獎 : 1935 年福特用低成本把 Liam O'Flaherty 的小說 《告密者》 ( The Informer )拍攝成電影,影片僅用了 18 天完成,該片一舉奪得包括最佳導演在內的多項奧斯卡獎。

l 戰前:成為大師

n 1939 年《關山飛渡》( Stagecoach )為西部類型片注入了新的活力。這部電影給福特的西部世界帶來了兩個最著名的元素:約翰·韋恩和紀念碑山穀( Monument Valley )。這兩個元素實際上是福特風格的一種濃縮與定型。韋恩代表了他西部片中硬朗的西部英雄形象,紀念碑山穀則展現了永恒的西部風景。韋恩在這部電影中確定了他的西部英雄經典範式。這部電影使福特站到了美國電影工業的頂峰,也將西部類型片從 B 級片提升到了主流的地位。也是從這部影片開始,西部片的黃金時代來臨了。

n 1939 年《少年林肯》( Young Mr. Lincoln )這部作品被譽為“描述了美國成長的曆史”,此片作為經典的“意識形態文本”一直被許多電影學院奉為必看的影片。

n 1940 年 《憤怒的葡萄》 ( Grapes of Wrath ) ( 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 ) 影片有明顯的社會主義傾向,對社會問題進行了批判現實主義的揭露,《憤怒的葡萄》上映後一直被認為是美國最好的電影,直到 1958 年奧遜·威爾斯的《公民凱恩》( Citizen Kane )再次發行時,人們才改變看法。不過奧遜·威爾斯從來不敢妄稱自己比福特強,人們問他是怎麽學會拍電影的,他隻說:“向大師學習,向福特學習,約翰·福特!約翰·福特!”。

n 1941 年 《青山翠穀》 How Green Was My Valley ( 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 ) 。在當年打敗《公民凱恩》獲得奧斯卡的最佳影片。

l 戰時 : 1942 — 44 年間,約翰·福特在美國海軍服役,管理戰地攝影部門,為軍事計劃提供一些紀錄片,同時管理宣傳工作。導演了紀錄片《中途島海戰》( The Battle Of Midway ),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

l 戰後

n 1947 年《逃亡者》遭受了評論和商業上的雙重失敗,使福特的製片公司陷入經濟危機。

n “騎兵三部曲”成為經典作品

1948 年《要塞風雲》 Fort Apache

1949 年《黃巾騎兵隊》 She Wore a Yellow Ribbon

1950 年《邊疆鐵騎軍》 Rio Grande

l 50 年代的輝煌:

n 1952 年 《蓬門今始為君開》 ( The Quiet Man ),在評論和票房上都收獲頗豐。

n 1953 年《紅塵》( Mogambo )捧紅了格蕾絲·凱麗,此片在美國賺了 520 萬美元,這是福特最賺錢的一部電影。

n 1956 年他導演了被認為是他最好的西部片《搜索者》( The Searchers )。

l 60 年代

n 1962 年福特為米高梅公司拍攝了西部史詩巨片《西部開拓史》( How the West Was Won )。

n 1962 年福特電影生涯後期代表作《雙虎屠龍》是所有福特電影中最詭異的一部,福特的西部片特征完全消失,拍攝手法也一改他以往西部片中的開闊視野,荒蕪的沙漠與堅硬的岩石不見了,隻剩下逼仄而破敗的小鎮。沒有大片的天空,隻有昏沉而狹窄的室內戲與夜戲。福特在這部電影裏把自己的“西部”推翻,也讓他一生的電影緩緩降下了幕布。福特讚美了美國的曆史與價值,但也清楚的表達了這價值與已逝去西部的矛盾,這種矛盾無可奈何的導致了悲觀主義的色彩。

n 1966 年福特最後一部故事片《七個女人》( Seven Women )慘遭失敗。

約翰·福特電影的特點

l 商業化 :福特的電影很重視觀眾的感受,很注重敘事的節奏和影像的觀賞性;同時福特又很注重效率,他的拍片周期都很短。他把商業規律作為一個導演最應看重的部分。為此,福特獲得了很多機會,例如《青山翠穀》製片人本來要交給 William Wyler 導演,但是考慮到製片周期,最後決定讓拍片神速的福特執導。

l 題材: 福特的影片中幾乎包含了美國西部曆史中的各個重要時期,早期的殖民年代、美國內戰、印第安人種族滅絕政策等等,而福特總是詩意地描述著普通人在這些特殊時期的故事,並將普通人與這塊土地聯係起來。

l 影像 :令人興奮的西部景色,遠方地平線上騎馬飛馳的牛仔,從運動的馬車上向遠處射擊的畫麵。福特影片的固定機位用得比較多,全景拍得都很有氣勢。在故事中,福特還發展出一些很具觀賞性的奇觀動作,例如馬車追逐、緊張的決鬥場麵、瀟灑的出槍和射擊姿勢等。福特開創了具有個人影像標簽的 “門框取景”。那些開向西部蠻荒之地的門框,象征著文明與野蠻的交界。例如,福特常常讓約翰·韋恩走出一個門框,並在片中重複著這個意象。這個意象表達出影片的主題與衝突:門內是人們希望懷有的文明,門外刺眼陽光之下是充滿暴力血腥的野蠻屠場,充滿了威脅。

l 人物 :福特的電影被很多觀眾視為“男人必看的電影”,因為在他的影片裏,主人公多是硬漢,彪悍剛毅的男性成為福特鏡頭下、在文明與野蠻的夾縫中爭紮的西部英雄。他們一般都是堅強、沉默、正直的,但又不完美,帶著些叛逆,因此會受到誤解;他們疾惡如仇,同時又富有幽默感。他們以惡製惡,對待敵人冷酷無情。

l 思想: 福特不斷挖掘西部的元素,並且不斷的思考西部的社會問題,並將這些思考反映到電影中去。所以,隨著西部的變化,福特的電影也在改變,特別是到了後期,對西部社會矛盾的思索使他的電影帶上了深深的反思色彩。在西部片中,文明與蠻荒就是一個潛在的衝突主題,西部英雄作為開拓時期的進步形象,用暴力護衛著一方平安。但暴力本身是屬於過去西部的主題,隨著文明社會的到來,西部英雄失去了他們的價值和魅力,這種失落感在福特晚期影片中表露無疑。

言論

l “格利菲斯影響了我們所有的人。如果沒有他,我們可能還在電影的幼稚時期。”

l “跟我扯藝術沒有用,我拍電影隻是為了付房租。”

l “對導演來說,最要服從的是電影的商業規律。在我們這行裏,藝術失敗算不了什麽,商業失敗才是致命的。這裏麵的秘密是,拍電影既要討好大眾,同時讓導演展示自己的個性。”

l “我喜歡拍電影,但我不喜歡討論電影。”

l “隻要懂了基本原則,誰都能拍電影。導演不是什麽神秘的事情,不是藝術。導演主要的工作就是——拍人物的眼睛。”

l “我前三次奧斯卡頒獎晚會都沒到場領獎。有一次我去釣魚了,還有一次我去打仗了,最後一次,我記得我是喝醉了。”(約翰·福特 3 次獲奧斯卡最佳導演均未出席頒獎,這是第四次獲獎時的感言。)

佳片賞析:

《告密者》 The Informer 1935

福特第一部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的影片。故事過程隻發生在一個陰鬱的夜裏。使用光與影來揭示人物內心的鬥爭,也是福特善用的技巧。主演維克多的精彩表演多少也是靠了福特的特殊用光。從這部電影我們就能看出福特不僅僅在西部片中才有高超的導演技巧。

《關山飛渡》 Stagecoach (1939)

直到今天,此片還被認為是所有後來西部片所仰望的一個標準。影評家寶琳·凱爾說,“從 1939 年以來,所有好看的西部片多少都是在模仿《關山飛渡》,或者是從中學到了什麽。”這部電影也是福特攝影技巧上的一次突破,其中的明暗光線用法以及低天花板鏡頭深深吸引了著名導演奧遜·威爾斯,他說,在準備拍攝《公民凱恩》之前,曾一遍又一遍地看了《關山飛渡》,受益匪淺。著名電影理論家安德烈·巴讚曾經讚賞道:“《關山飛渡》是達到了經典性的、風格臻至成熟的、相當完美的代表作。約翰·福特把西部片中的社會傳奇、曆史再現、心理真實和傳統的場麵調度格局糅合在一起,做到了完美的均衡。它猶如一個造工優美的圓輪,轉到任何位置上軸的運動都是均勻平穩的。”

《搜索者》 The Searchers (1956)

約翰·福特晚年的代表作。《搜索者》在當年上映的時候,盡管很受觀眾歡迎,卻被評論界忽視。直到十年後,才被視為大師的不朽作品,對後來的新好萊塢導演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導演包括馬丁·西科塞斯、保羅·施埃德、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和喬治·盧卡斯,甚至在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中,也可以看到一代西部宗師的影子。在《殺死比爾》中,昆汀有一個從陰暗的教堂內部向外拍攝的鏡頭,門口站著烏瑪·瑟曼,門外是陽光照射的有些晃眼的西部風光。這個鏡頭幾乎完全是福特《搜尋者》結尾鏡頭的翻版。

《搜索者》是福特有著最複雜情緒與深奧意義的影片,它既是一部鼓舞人心的曆險電影,同時又是在情感上極其憂鬱的詩意電影。在這部影片中,福特實際上不是要盡力展現種族衝突,而是反省了這種衝突的根源,是一部美國的種族寓言。

《西部開拓史》How the West Was Won 1962

l         美國西部片之中的史詩巨作,宣揚了崇尚自由、樂觀、積極向上的美國精神,由George Marshall Henry HathawayJohn Ford三位導演聯合執導。電影獲得了最佳原著劇本、最佳剪輯、最佳錄音三項金像獎。

l         全片以三段故事紹白人開拓美國西部的曆史,用一個家庭的西部尋夢經曆,串連起了美國西部的開發曆史,拓荒,淘金,欲望的釋放和弱肉強食的規則,和印第安人的爭奪,南北戰爭,鐵路建設,城鎮的興起,道德和秩序的重建都在影片裏都得到了展現。

l         超大銀幕:影片采用三台攝影機拍攝,三台放映機放映,畫幅是普通銀幕的三倍。

l         明星陣容:匯集了數十位美國大牌明星演出,包括:約翰.韋恩、亨利.方達、詹姆斯.斯圖爾特等,史賓沙屈賽則充任旁白主講員。

l         電影音樂:由Alfred Newman製作,風格渾厚雄偉,相當有史詩氣質,此片的電影原聲大碟成為很多電影音樂愛好者的珍藏。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