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第二課:新現實主義,新浪潮的老師

(2008-05-31 13:52:21) 下一個

第二課:新現實主義,新浪潮的老師

“新現實主義”
Vs “新浪潮”

關聯: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與法國新浪潮有諸多相似之處,若論起“資曆”,新現實主義其實還要早於新浪潮十餘年;論持續的時間,新現實主義也遠遠長於新浪潮。事實上,新浪潮從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那裏借鑒、學習了很多東西,新浪潮的精神導師巴讚非常推崇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他的電影著作中大量地引用和分析這些電影。

區別:
但是意大利新現實主義與新浪潮在一些方麵也有著本質的區別。

新現實主義運動有著鮮明的社會性和意識形態性,多數影片帶有政治傾向,可以認為,新現實主義運動是發生在電影界的一次帶有政治目的的民主運動。而新浪潮多數是非政治的、張揚個性化的表達。 新浪潮不但探索社會,也探索人性,還對電影作為一種語言的潛力做了純粹實驗性的實踐。因此,作為藝術流派,新浪潮雖晚於新現實主義,但它的藝術視野更加成熟,它的藝術的貢獻更大。

時間
1945 年—— 1956 年 全盛時期: 1945 —— 1951

人物
羅西裏尼、德·西卡、維斯康蒂、桑德斯、柴伐蒂尼

意義
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運動是戰後發生在電影界的具有強烈社會進步和民主傾向的運動,它在電影美學上倡導的紀實美學對全世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若幹年後深刻地影響了法國新浪潮電影運動。

起因
40 年代初期,意大利的《電影》雜誌上,巴巴羅教授最早提出了“新現實主義宣言”,提出了電影“寫實”的要求,但是公認的新現實主義學派開始的時間,是以 1945 年 8 月羅西裏尼的《羅馬,不設防的城市》的問世作為標誌的。

1、 早在二戰未結束前,意大利電影人為了反對獨裁政權控製下的法西斯官方電影(宣傳片和庸俗的商業電影),就開始拍攝一些具有現實主義精神的電影。

2、 二戰結束後,意大利作為受法西斯統治最嚴重的國家,社會各階層民眾希望看到揭露法西斯罪行、歌頌人民英勇鬥爭的電影

3、 有限的經濟條件下,創作者不得不采取新的製作方式,比如實景拍攝、非職業演員等。

過程
新現實主義曆時 12 年,湧現出了幾位舉世矚目的導演,拍攝出了幾十部具有社會影響力和藝術貢獻的作品。

結果

1、 進入 50 年代後,隨著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反法西斯的題材逐漸失去市場;

2、 一些反映現實社會弊病的影片也陸續受到戰後意大利政府的管製;

3、 好萊塢電影再次侵入意大利主流電影市場;

4、 50 年代中期,新現實主義學派開始分化,出現了“玫瑰色新現實主義”; 60 年代之後出現了拍攝“政治電影”的熱潮,以及後來出現的以費裏尼和安東尼奧尼為代表的超現實的“內心現實主義”。不管怎樣,新現實主義運動大大開創了電影“關注社會生活”的傳統。

新現實主義的不足

1、 題材過於局限:基本圍繞反法西斯鬥爭,以及在這種統治下的社會悲劇;作品過於政治化。

2、 表現對象局限:隻關注貧困的普通人和日常生活,觀眾逐漸失去興趣。

3、 為了追求真實,常常即興地組織情節,貶低編劇、表演和人工素材的作用,這些偏執的做法嚴重影響了影片的魅力。

4、 對於電影的紀實美學缺乏理論上的升華。

優秀作品賞析:

偷自行車的人 Ladri di biciclette (1948)

戰後,還未能從戰爭創傷中恢複的意大利,社會上存在著嚴重的貧困和失業現象,影片描寫了一個普通的失業者,演員本身就是一個失業者。(拍完影片後,他繼續失業。)

最能代表新現實主義精神的作品。這部影片常被人冠以新現實主義的“裏程碑”或“至高點”等殊榮。榮獲第二十二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金球獎特別獎。

開創電影史上首次全部使用非專業演員的先河。

導演:維托裏奧·德·西卡 Vittorio De Sica ,堪稱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運動中最具才華的導演,一生中四次獲得奧斯卡獎。

溫別爾托 D Umberto D (1952)

描寫了戰後一位收入微薄的退休老人的生活。

還是德·西卡的作品,有很多人認為這部影片的貢獻遠遠超出了《偷自行車的人》,這是一部令人感到極度絕望,同時又充滿溫情的作品。德·西卡還是一位煽情大師,很少有人能不流淚地觀看此片的最後一場戲。

羅馬,不設防的城市 Rome, Open City (1945)

講述了遊擊隊員由於叛徒出賣英勇就義的故事。

這部影片完成時,戰爭尚未結束,故事結尾德國軍官槍殺神父的場麵是對德國法西斯反人類、反上帝的控訴。此片的很多手法後來被其他導演紛紛效法,堪稱新現實主義開山之作。

導演:羅伯托·羅西裏尼 Roberto Rossellini 。費裏尼說羅西裏尼影響了他一生。 1948 年羅西裏尼執導《德意誌零年》又標誌了新現實主義全盛時期的另一個高峰。 今年是這位大師誕生 100 周年。

八卦一點的故事:已經成名的英格麗·褒曼看到此片後,竟不顧自己是有夫之婦和在觀眾心目中美麗聖潔的形象,主動追求羅西裏尼,最終兩個人衝破重重阻礙(包括和原來的配偶離婚),開始了一段曠世戀情。

大地在波動 La terra trema: Episodio del mare (1948)

關於西西裏島一戶漁民為了改變貧困的命運,冒險創業最終慘遭失敗的故事。

這部影片被認為最嚴格意義上的新現實主義電影,其中含有大量紀錄片式的場麵,描繪了西西裏島漁民的豐富而真實生活狀態。影片中不時加有話外音,對人物、事件進行評論,有點像政治宣教書。但這並不影響影片的可看性,那些豐富的細節帶給我們的感受遠遠超越了語言。

盧奇諾·維斯康蒂 Luchino Visconti 與羅西裏尼及德·西卡並稱為意大利新現實主義電影的“三位大師”。今年也是這位大師誕生 100 周年。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