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果敢,地緣政治軍事的範例ZT

(2009-08-30 20:57:49) 下一個
果敢,地緣政治軍事的範例

果敢事件,是一個非常典型的地緣政治和軍事的範例,參與的各方各自為了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施展才華,計謀和力量縱橫交錯。

就地理而言,果敢曆經變遷,1949年,在行政上是緬甸的領土。直到今日,為什麽毛主席沒有指揮解放軍越境攻擊殘軍,沒有一個具有說服力的答案。從軍事行動角度看,解放軍不存在很大的困難,既然能在湘西和十萬大山裏麵追剿土匪和國民黨殘部,在果敢和金三角一帶也應該能做到,野人山在緬甸西北部,果敢是是餘脈,地勢並不特別險要。

如果說那時候中國的第一代領導人就想到地緣戰略,那可真是把毛主席神化了。

作為推測,一個原因是有別人效仿的顧慮,如果越境追擊殘軍,是一個主體民族進入別國解決本民族事務,這樣,朝鮮在延邊,蒙古在內蒙,蘇聯在伊犁,就有了出兵的借口。另一個原因,對國外作戰陌生,在這之前,老毛還沒出過國門。這些,應該都是地緣政治考慮的範圍。

隨著新中國的建設,中國逐步開始接觸世界,特別是支持亞非拉,開始了解全球戰略要點,尤其是海上。

由於空中運輸能力的限製,海洋是目前每一個國家走向世界的最大載體。中國走向海洋,有兩個方向,向東太平洋,去美洲和日本;向南印度洋,去非洲 ,歐洲,南亞,中東。前一個方向,出口多一點;後一個方向,隻有兩條航線,一個是走馬六甲海峽,一個是繞澳大利亞。繞澳大利亞是理論上的航線,即使在馬六甲海峽海盜最猖獗的年代,也很少聽說有中國商船繞澳大利亞。

馬六甲海峽,國際水域,最窄的地方不到12海裏。周邊國家,菲律賓曾經是美國殖民地,新加坡的樟樹基地長期租借給美軍,泰國一直是美軍在東南亞最大的軍事基地,印尼和馬來西亞曾經有過種族清洗式的排華事件。

如果我們把西向的國際貨運完全放在馬六甲海峽,無疑是把所有的珍珠都放在一根筷子上。尋求其它出口,繞過馬六甲海峽,是中國不得不走的一步棋。

鄰國中,麵對印度洋的就是巴基斯坦,印度和緬甸。即使不考慮領土爭端,喜馬拉雅山的阻隔,中國也不大可能把印度作為印度洋出口的首選;利用與印度的矛盾,中國與巴基斯坦建立了良好關係;而和緬甸,因為緬甸的政治經濟中心在南部,曆史上脫離英國殖民地的時間不長,對中國的依賴程度不是太高;這樣,利用曆史一些遺留問題控製它,就成為重要的一步棋。

直到改革開放前,由於政治動蕩和國力限製,不可能有太多的實質性行動,但是這個思路是很明顯的。印巴72年戰爭,印度兵臨白沙瓦城下,周恩來告訴印度,再走一步,中國就出兵,印度被62年的仗怕了,退了回去,這樣,抓住了巴基斯坦。

果敢地區,如果要回來,緬甸政府將丟盡臉麵,而且會徹底斷絕與中國的聯係,另外尋找一個靠山,以圖複仇。留給緬甸,給了緬甸政府麵子,當地都是漢族,如果有反目的那一天,保護僑民是一個無懈可擊的出兵理由。現在,中國人在果敢想幹什麽就幹什麽,急於要回來,並不是一步高棋。

果敢一帶到現在這個局麵,中國政府是經營了很多年,不是一下子就獲得現在的主動,這個戰略如何實施,也是變化的,中間實施過諸如逼迫緬甸政府的行動。雲南知青入緬參加遊擊隊,中國官方報導是說一些人的自願行動,編這個理由的人可能自己都忍不住要笑,一個能動搖一個政府的行動,怎麽可能是一群中學生的自願行動?四野三個能征善戰的師給了金日城,他到最後也沒推翻南朝鮮政府。

有一個手抄本故事,文革中,周恩來舌戰紅衛兵,有一次,楊成武在旁邊。紅衛兵指責中央不關心在緬甸浴血奮戰的遊擊隊,應該出兵收複果敢。楊成武要發脾氣,周恩來擺擺手,"語重心長"地對小將說,“黨中央時刻想著你們,現在組織上派你們深入敵後,你們不能辜負全國人民的希望。”。紅衛兵頓時和打了激素差不多。

這個故事的真假無法考察,但是傳得很廣,北京各個部隊大院還有不同的版本,可以看出當時對緬甸關係的一個背景。

野史嘛,就是老百姓不知道從什麽地方聽來朝廷有個新章程,得不到證實,有著急證實,於是,就根據大眾的理想,編出來故事,希望那個章程和自己的理想一樣。

抱歉,扯遠了。

改革開放後,國力增強,特別是1990年以後,美軍的遠程奔襲能力在海灣的表現,即使從關島出發,切斷馬六甲海峽也不會是以周計時的。這樣,尋求印度洋出口,就進入實質性行動。

巴基斯坦西南海岸的瓜德爾港,已經建設兩年了,這裏離霍爾木茲海峽隻有400公裏,中東一半的油輪都要走霍爾木茲海峽。美國第五艦隊處在中程導彈的射程裏麵。南疆鐵路已經到喀什,離中巴邊境有300公裏。

在瓜德爾項目名下,中國幫助緬甸擴建仰光商港和軍港,緬甸政府已經肯定商港裏麵有中國兩個專用泊位。中航航道局已經說服老撾和泰國,在楣公河炸礁疏通航道。滇緬鐵路是從抗戰時代就開始規劃,我們一定盡早通車,以實現先朝委員長的宿願,歡迎台灣同胞踴躍投資。

在港口大前提確定下,通過軍援和油氣管道,幫助緬甸建設,進一步滲透。

如果說仰光港在中南半島東岸,印度心理上還有一點安慰,那麽,中國援建孟加拉吉大港,簡直就是堵著印度門口。印度對巴基斯坦和緬甸的港口,反應不是很大,但是,對吉大港,阿三是真拚命了。這也難怪,孟加拉和中國並不接壤,盡管說是商港,實在是說不通,孟加拉的經濟規模不需要那麽大的海港。孟加拉很窮,港口建設完全是中國投資,它也沒錢還,隻有給中國專用泊位。有泊位就有貨場,水泥地麵,五六個泊位的貨場連起來就有3000米,把東西挪開,殲10就能下來。雖然沒有殲擊機在港口場地降落的戰例,但是,在高速公路上可是不少。就是說,殲擊機不一定非要降落在機場。

如果殲10到了吉大港,整個印度半島東岸都在巡航範圍內。

印度拚命又能怎麽樣?中國10億美元的投資,2。5億的啟動資金一次到位。孟加拉建國以來全部基本建設的投資都不知道有沒有10億美元。事情就是這樣,很多人嘲笑鄧小平的“發展就是硬道理”,現在看到效果了。印度看著搓火,那你來,你拿10億零一塊錢,吉大港就是你的。

陸地通道是中國政府一直夢想的,這個事上,挺對不住老大哥的,蘇聯解體的第二年,蘭新線就開始從烏魯木齊向西延伸,不到三年鋪軌到邊境。給了哈薩克斯坦貸款,建設他們境內那一段。歐亞第二通道的建成,改變了單一依賴西伯利亞大鐵路大被動局麵。

不是為中國政府歌功頌德,我相信我都能找出一萬個錯。就是說,咱們也替當家的想想,攢點兒家底挺不容易的。胡錦濤也是發愁,今天果敢的人挨欺負,你們找我要打,明天打起來,石油進不來,車加不上油,還得找我。外交界有句文雅的話,“隨著國家的強盛,中國的國家利益是全方位的。”。用老百姓的話就是,“現在的人民,比清朝的時候,難服務多了。”。電影“大撒把”裏麵,楊柱他媳婦說得不錯,“你要是真心疼我,就別折騰了,我還得過日子呢。”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