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雨軒

朝宜調琴暮宜鼓瑟;舊雨適至新雨初來。
正文

經濟的眼重看曆史(二十七):辛醜條約對中國是外交上的重大勝利

(2008-06-20 01:06:10) 下一個

誰是誰非任評說

中國近代史上的屈辱太多了,有大量的不平等條約,讓中國賠款最多的就屬於辛醜條約了,有這個條約,實際上把中國從世界上的最富裕國家的寶座上打了下來。

中國在19世紀的富裕,是很多曆史學家所不願意提及的,因為他們的理論為執政者的要求是需要中國當時貧窮落後的背景的,而事實上是從慈禧的同光中興開始,中國自己種植鴉片,中國的經濟又開始了大規模的白銀流入,在當時的金銀本位的貨幣係統下,中國的財富又在增加,而且加上清朝幾百年的積累,中國積累的社會財富總量是世界第一的。

而在這裏最重要的問題是中國的富不等於強,由於中國的富而不強,反而成為了強盜們覬覦的目標,而此時中國又決策失誤,統治者誤信邪教,搞起來了刀槍不入的迷信活動,並且不按照世界的遊戲規則,公然支持邪教分子殺害外國駐華大使,支持邪教分子攻擊使館,向全世界宣戰,最終導致滔天巨禍,中國的權利係統完全被摧毀。而中國還有執政者對於這樣的攻擊使館殺害大使的行為大加讚揚,直接導致中國的使館被炸彈攻擊後人家也依據中國的這個寫進教科書的說法拒絕道歉。

在當時的背景是中國甲午戰敗,1898年又是列強瓜分的狂潮,中國的版圖被列強劃分了勢力範圍,內部由於戊戌變法的紛爭,矛盾也日益激化,在此時還有一個重要的區別必須說的是此次與1860年大大的不同,當時的木蘭秋獮,皇帝等中央控製體係是健全的,而到1900年,太後、皇帝幾乎是喬裝隻身逃跑,國內上下在一段時間內是不知道太後、皇帝所終的。

在中國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有國際戰爭的常識的話,中國是要亡國的,中國的命運基本上就是被列強瓜分,國家將不複存在,中國四分五裂成為各個列強的殖民地,就如曆史上的30年戰爭後的日耳曼帝國,以及土耳其、波蘭等國家一樣的,中國能夠在這樣的情況下避免亡國和被瓜分的命運,而且隻有賠款沒有割地,不能不說是外交上的重大勝利,是弱國外交製衡的巨大成果,因此李鴻章在國際上是享有東方俾斯麥的美譽的。

在具體層麵上,李鴻章等人首先搞了一個東南互保,又在外交上按照西方的規則,聲稱中國沒有宣戰,是太後被人挾持後有人矯詔,而外來的“友邦”是來幫助中國“平叛”,那麽既然是平叛,當然就隻有賠償軍費以及叛亂中的友邦損失,絕對沒有割地的理由。

而對於中國這樣的說法,事實到底是什麽列強誰的心裏都是明鏡一樣,但是怎樣認定事實卻是實力說話,這裏的問題在於要瓜分中國列強的利益又不平均,其中英國占有的勢力範圍比較模糊,不容易落到實處,而美國還沒有占到劃分的勢力範圍,因為1898年的時候美國與西班牙在打仗,所以這樣的刮分列強之中又矛盾重重。

李鴻章利用的列強的自己得不到也不能讓對手得到的心理,最終讓所有列強接受了保持中國領土完整、主權獨立的要求,其中美國是最支持中國的,而英國覺得瓜分結果自己吃虧也支持了美國的意見,最後其他列強就不得不接受了,原因就是英國國力最強,而美國的舉國軍事精銳均剛剛打完美西戰爭,軍隊集結就在近在咫尺的菲律賓,而且休整充分伺機行動,一旦列強們為了瓜分中國分贓不均而打了起來,誰也來不及調動足夠的軍隊與美軍抗衡,中國的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就這樣保存了下來,後來美國還把中國給美國的賠款用來建設了中國最好的大學和最好的醫院。

能夠在亡國巨禍麵前,維持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相比之下再多地賠款也相對不那麽重要了,所以從外交談判的角度上來說應當屬於重大勝利,而實際上立有大功的李鴻章,又由於推翻滿清政權的需要,在曆史上被極大的醜化,事後沙俄還不甘心要威逼李鴻章割讓遼寧,李鴻章力拒,在沙俄的威逼中吐血而死,致死沒有答應,可以說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了,對於李鴻章的評價國際與國內是根本顛倒的。而中國是不允許有主和的英雄存在的,曆史上的北宋開國功臣潘美,在當時比得上秦瓊對於李世民,但是後世被醜化成為了眾所周知的潘仁美,中國不能正視曆史,悲劇還要重演下去。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