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黨校報告稱中國使用互聯網每年需向美國付5000億-ZT

(2008-01-24 04:41:28) 下一個
來源: 第一財經日報 

  中央黨校報告推算,我國每年向美國支付的使用現有國際互聯網的費用,包括域名注冊費、解析費和信道資源費及其設備、軟件的費用等,高達5000億元以上。這個數字超過了我國目前國防預算的數額。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課題組表示,這包括域名注冊費、解析費和信道資源費等宋蕾專家認為,這項研究基於美國“互聯網”技術,是否得到美國專利認可是技術推廣關鍵

當上網已融入中國1.6億名網民的日常生活時,或許沒有人計算過其背後每年“5000億元”的支付成本。

中央黨校經濟學部課題組昨日公布一份報告認為,由於目前美國掌握著互聯網“十六進製”技術,是全球互聯網使用的“遊戲製定者”和“運行控製者”,我國用戶上網必須向美國交付各種費用。

據該報告推算,我國每年向美國支付的使用現有國際互聯網的費用,包括域名注冊費、解析費和信道資源費及其設備、軟件的費用等,高達5000億元以上。

“這個數字超過了我國目前國防預算的數額。”中共中央黨校一位教授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

除經濟成本高昂外,現有互聯網體係下,我國政治、經濟尤其軍事安全方麵的信息處於不安全狀態之中。

為降低這筆高額成本,保障國內信息安全,中國十幾年來一直在鑽研打破美國互聯網技術壟斷。

信息產業部新一代安全可控信息網絡技術平台總體設計專家工作組、信息產業部科學技術司十進製網絡標準工作組昨日在中央黨校舉行新聞發布會,宣布我國政府現已擁有並掌握了十進製網絡安全地址。

“十進製”技術是將域名、IP地址和MAC地址統一成十進製文本表示方法的技術,可以代替並更新目前美國的“十六進製”體係,並使信息解析在中國國內完成。

上述信息產業部兩個工作組的總工程師謝建平在回答本報提問時表示,這一技術創新將意味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世界上第二個擁有和掌握網絡域名和地址分配等稀有信息資源的國家。

謝建平說,2006年末和2007年初我國台灣島及周圍海域發生地震,數條海底光纜斷裂,造成大陸互聯網運行速度大大受阻,這已警示我國對現有國際互聯網體係的依賴所造成的隱患。

他表示,長期以來,我國黨政軍機關專用信息網絡采用搭建專線專網、實行物理隔離的技術手段,作為網絡安全的基本解決方案。這種安保措施的建設成本高,互通性能差,無法做到既實現網絡互聯互通,又確保信息安全。

謝建平表示,“十進製”技術將解決上述問題。

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副司長辛國斌則認為,該技術進入民用領域還有待觀望,但在政府內部信息平台上運用很有前景。

據了解,這項技術創新研究已進行10年。謝建平認為,技術已經較為成熟,在俄羅斯、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已經獲得技術專利,但在美國的專利申請尚未得到批複。

與會專家認為,這項研究基於美國“互聯網”技術的基礎上完成,是否得到美國專利認可是技術推廣的關鍵問題。互聯網是全球同步使用技術,缺乏大國認可,將難以實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