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MW330i的博客

為 天 地 立 心 , 為 生 民 立 命 ; 為 往 聖 繼 絕 學 , 為 萬 世 開 太 平 !
正文

也談聯合:中美兩國聯手是否可能?

(2007-12-08 23:29:37) 下一個
我認為這個提議,對中國人來說並不難接受,理由有3 :
1 中國幾千年的文化傳統“中庸”“天下大同”道德理念。
2 經曆建國初期的“十年浩劫”,極端的主義思想,在中國已沒有市場。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其實就是在為中國的體製與發展謀求新的道路。
3 中國政府奉行“平等、互利、不幹涉他國內政”的外交原則;麵對國與國之間的“矛盾”堅持以“對話”的方式,“擱置爭議,共同發展”的雙贏原則,使中國在外交事務上與國際關係上都處在“進退自如”“左右逢源”的位置上。

對於中美合作,隻要美方有誠意,中國會欣然接受。

反觀美國,當今美國“單邊主義”盛行,在美國包括歐洲的一些國家還堅持“偏激的價值觀”,與中國“文革”時的口號“隻要社會主義的草,不要資本主義的苗”十分相似,西方對“共產主義”如同“洪水猛獸”,隻要與“共產主義”有關的就是“邪惡的”“應該被消滅的”。其實“共產主義”與社會發展史中其他的新思想同樣具有進步意義,其核心思想也包括西方今天的普世價值:自由、平等、博愛。
“共產主義”起源與法國大革命時代,理論形成在資本主義的德國,純正的西方進步思想的產物;而幾天的社會主義國家的體製也各有不同,就像西方資本主義的英國是“君主立憲製”而美國則是“總統製”。

在曆史上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互補也不乏先例,1929年當資本主義的自由經濟體製遭遇危機,整個西方受“大蕭條”席卷的時候,美國的羅斯福總統就借鑒了蘇聯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提出了新政,從而不但化解了西方的經濟危機,還進一步完善了自由經濟體製。
在中國,鄧小平引用了資本主義的市場經濟,改變了原有的僵化體製,結合社會主義的計劃經濟,找到了中國自己特有的發展道路“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並推行“一國兩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有機結合”的國家。

在曆史上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的合作也不乏先例,二戰時,國際上的美、蘇、英;中國國內的國共聯合、共同抗日,就是最有力的證明。

那麽中美聯合現在無法進行全麵合作的問題在那裏呢? 還是在美方,
首先美國交朋友的方式很有問題,比如:
*為對付蘇聯在阿富汗大力支持 本-拉登 進行“恐怖活動”對抗蘇聯,結果就有了 9-11的悲劇;
*再有為對抗“伊朗革命”推翻了帝製的激進穆斯林 霍梅尼,不遺餘力的支持 候塞因 打曠日持久的“兩伊戰爭”,結果就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發的第“第一次海灣戰爭”,9-11之後又以“莫須有”的罪名發動“第二次海灣戰爭”,候塞因 被絞死 而美國也“泥足深陷”;
* 為對抗紅色中國,支持在台灣搞獨裁的 蔣公(相信沒有台灣人會認為 蔣公的統治是民主吧),結果台灣真的“民主”拉 第一位“民選總統 ”陳水扁 不但把台灣搞的“體無完膚”,更令華府是“苦不堪言”;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為什麽美國總是搬石頭砸自己的腳呢?問題就在於美國交朋友的原則:“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還有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那句名言--"A country does not have permanent friends, only permanent interests."(沒有永遠的朋友,僅有永遠的利益) 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一句話,不但成為了英國外交的立國之本,也被美國奉行。
同時西方的“偏激價值觀”也不斷影響著合作的可能性和牢固性,德國總理會見因新中國消除西藏“農奴製”推動西藏社會進步而叛逃流亡的達賴,就是一例 ;還有美國向全球推廣的“單一民主價值觀”的本身就是“狹隘民主思想” ,全世界奉行單一的民主體製也違背了多元化自由發展的“廣義民主”的根本。

那美中到底有沒有合作的可能,我認為是有的,資本主義與共產主義代表兩種不同階級的利益,存在的本身就有互補性、互相平衡、互相監督的關係,隻要不走極端,總想著如何消滅對方,“求同存異”共同發展、順其自然,就會對人類文明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希望在不遠的將來可以看到這一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