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蓮遠逝 。。。回滬前,彭小蓮望著湛藍的天空,禿山上的兩株老樟樹,河邊用棒槌敲打著衣服的農婦,忽然淚流滿麵:九年,就這麽過去了?在這裏瞎混了些什麽?。。。 。。。有次給大學生講座,她一手拿瓶礦泉水,一手抱罐薯片,大講如今大學怎樣爛,怎樣擴招收了許多錢,又對學生不負責任,導致現在的小孩子素質都差得要死—這些“小孩子”聽著聽著,使勁鼓掌。 彭小蓮“吃相難看”,大概是被流浪藝術家雲集的紐約格林威治村帶壞的。不不,她說,三歲看到老,她從小就那樣—當父親繪聲繪色講完童話故事、小姑娘本該天真一下的時候,她指著書上的插圖說:“這個公主一點也不美麗!”她還跟男孩子打架。 她說自己散漫、沒有教養、坐立不安、肆無忌憚(一定有長輩這樣教訓過她),骨子裏有一種不安分的東西在蕩來蕩去。。。 。。。彭小蓮的父親彭柏山,早年寫詩寫小說,經胡風介紹與魯迅通信。1934年在“左聯”入黨。1938年投筆從戎,後來在新四軍第二十四軍當副政委,是皮定鈞司令的親密戰友。1953年接替夏衍,任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 作為1955年欽點的“胡風分子”,彭柏山的後半生在審查、監禁、批鬥中度過。1968年4月,他被革他命的人一棍子一棍子地打死了。三個月後,被通知去收屍的女兒們在福爾馬林藥水裏,看到徹底變形的父親。 30年後,當彭小蓮因父母而寫《他們的故事》有必要再現這個場景時,她不斷回憶著、塗改著,最後在一片紙上寫了不到200個字,夾在書稿裏交給出版社。她說:“我從來沒有在文章裏、在朋友麵前描述過這個場麵。現在,我還是寫不了這些。我想等夏天過去以後,等我再強大一些,我再試著把它寫出來。” 彭小蓮的母親朱微明,曾是新四軍《前鋒報》總編,是王芸生親自招進《大公報》的記者,1949年後在上譯廠參與翻譯過70多部蘇聯電影。1955年她是“反革命家屬”,1966年她是“大叛徒”。她一個人拉扯五個孩子。彭小蓮是最小的女兒。。。 。。。這份沉甸甸的記錄幾乎是用父親的生命和信譽換來的。年過八旬的“分子”們聽說是彭柏山的女兒來拍,尤其是看過《他們的歲月》之後,二話不說都願意接受采訪。 詩人孫鈿的妻子胡麗娟操一口寧波話慢吞吞講,為了帶大七個孩子,她不得不三天兩頭去賣血,有一次因為走得太急,滿臉通紅,醫生怕她身體有問題讓躺下觀察後再定。於是大冬天裏她開始脫衣服,脫到隻剩一件小布衫,好讓自己快點冷下來,好馬上去抽血,好去買米買煤……老人臉上沒有影視裏常見的那種悲戚,隻有兩滴老淚慢慢積在眼睛裏。拍攝者給了彭小蓮一個微小的鏡頭:她的兩隻手,握著胡麗娟的手,大拇指一下一下輕輕摩挲著老人的掌背。鏡頭不可能給得再多了—完成這個采訪走出孫家時,彭小蓮的麵孔哭腫了。 作家王戎是接著氧氣瓶出現在鏡頭前的。他講著平反後25年的工資沒處去要,“頭發都白了,也沒辦法說理去”。講到後來,沒有言語聲,隻有老人動了氣、從唇間呼哧呼哧喘的聲音。攝像機沒有停下來,一個漫長的長鏡頭。兩個月後,王戎去世了。 也有個別思前想後不願麵對往事的。當牛漢撥通電話說服舒蕪接受訪問,舒老先生的聲音從電話裏傳來:“我看沒有必要。因為我重新看我以前寫的東西,就覺得除了那個,好像沒有什麽可說的了。” 因為雇不起人整理,大部分同期聲都是彭小蓮自己聽的。她一遍遍聽這些老者的訴說,竟有些麻木:所有的故事,都是一樣的。拍完片子,她整整抑鬱了一年。 今天,她還是不願意多談這部耗了她的心神,同時令她不得不更加精打細算過日子的沉重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