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正文

保福寺遠

(2019-06-06 09:16:39) 下一個

Re: 【紀念六四】李淑嫻:離家

http://hx.cnd.org/2019/06/06/【紀念六四】李淑嫻:離家/

患難與共

都說中國人很愛家,中國古、今有多少懷鄉、思家的名詩、名歌;但是,這幾十年來,在中國大陸的國土上,既沒有戰爭,也沒有分裂,而可憐的中國人,卻經常被弄得家破人亡;中國知識分子,卻經常是夫妻分離、遣送邊疆、掃地出門的命運。

我告別了多年來盼望的、唯一的一個像個家樣的家。這也許是我告別了某種更深層的東西,告別了某種思想模式,告別了某種價值觀念,告別了某種心理狀態;這也要求我尋找一種新的心理平衡,要求我開始走生命的又一章。這需要勇氣。

和每次劫難不同的是,這次巨大的劫難,我和勵之在一起。也許,我們可以得到相互的精神補充;以我們已不算年輕的生命,有相知,相愛,相補,來譜寫這對中國人來說,是精神的、生命的、新生的一章。

本稿成文於1989年,最初發表在《遠見》雜誌1992年第二期。

。。。。。。。。。

不知道在什麽機遇之下,我們家住房的問題竟然受到關注。在我們不存奢望的時候,科學院院長親自過問此事。按照勵之的級別,根據科學院正在分的幾種可選擇的條件,稍經協商,我作了選定。這就是我們離家出走時的住房。

它座落在科學院南小區,地址房號是:保福寺916樓1101號和1102號。這是一個新建區,據說,原來向上級呈報的計劃是為“博士後”的年輕人建的,所以建材因陋就簡,每戶住房麵積都不大,全樓隻有為數極少的幾戶是三室一廳,位於最搶手的樓層。這極少的幾戶當然是為領導或老幹部準備的。因此,分給我家的是兩個房號。本樓像我們這種情況的不隻一家。

916樓是一座12層高的樓,我家住第11層最頂頭兩號。“頂頭”是我選的,為了清靜。這次總算沒住頂層,1101恰恰又是“13”(按二進位表達式),看來,我們的命運和13這個“不吉利數” 結下不解之緣。

我並不太喜歡這個新家的環境。統一格式的幾棟高樓,比肩站立在馬路兩邊,已經太擠的樓間,還有塵土飛揚的工地和擁擠的自由市場,這裏除了買菜方便,別無優點。不久知道,916樓正南不出500米處就是公安局海澱分局。這點我毫不在意,隻是處處感到從地麵到天空,連同空氣都不能與北大相比。

在北大我住過的幾處,室內雖然擁擠,但時時能聽到北大的聲息。北大那種特有的時而寧靜,時而喧囂,時而鬆散,時而激蕩的呼吸是我生命的一部分。再有,北大無處不在的綠蔭,北大的湖光塔影,未明湖畔的晨讀,大飯廳裏的鼓噪,都點點滴滴灑在我的心裏。

。。。。。。。。。。。。

咱闊別25年一歸
中關村麵目全非。。。

從美國加州矽穀
歸家中國“矽穀”。。。

咱感覺烏煙瘴氣
咱感覺難以呼吸。。。

當年保福寺空靈
雞飛狗跳無痕跡。。。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