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導致延安不保的直接原因--集寧大同戰役

(2010-06-11 20:20:47) 下一個

1946年2月,美軍協調組建議晉察冀軍區不要攻打大同,軍區司令員兼政委聶榮臻拒絕了。當6月內戰全麵爆發後,晉綏軍區野戰軍主力在周仕第為司令員,廖漢生為政委的領導下,組織了晉北戰役。此戰收複了五台,代縣等晉北十餘座縣城,大同就成了孤城。就是在這種形勢下,晉察冀軍區大部分幹部覺得攻取大同的時機成熟了,在我軍沒有重武器的當時,大家認為挖地道爆破是可以在十幾天內拿下大同的。再就是認為大同守軍38師,騎兵兩個師等單位繁雜,指揮不一。戰力比較弱。盲目的輕敵給我軍造成了後麵的悲劇。

大同戰役打到9月初,打了整整一個多月,在消滅敵人2000人的情況下隻掃清了外圍。就在此時,蔣介石把大同從閻錫山手裏劃歸12戰區的傅作義。我軍當時組織了17個旅,50個團的兵力。主要是以晉察冀軍區的,1,2,3,4縱隊和獨立旅。晉綏軍區的358旅,獨立一旅。大家看地圖就知道,傅作義救援大同走公路肯定近,但傅作義卻來了個:圍魏救趙。直攻集寧,解放戰爭第一場大兵團作戰就這樣開始了。我軍前線總指揮是晉綏副司令張宗遜,政委羅瑞卿。傅作義部派董其武暫3軍的暫編17師,11師和主力35軍新32師。集寧城裏是我們的三個團。王尚榮的第一旅在卓資沒幾個小時就丟了,阻擊不成,結果就造成了董其武3個師圍住集寧,9月10日我增援部隊相繼到達,共計8個旅4萬人,董部原有13000人,經過幾天的戰鬥減員3,5千。我軍在絕大優勢兵力下,打了四天,但不知道什麽原因12日一天沒有攻擊殘存的董部,使得他從新整合部隊,加大了攻城力度。等到12日下午6點我軍攻擊的時候,傳聞傅作義二線兵力到達了,這樣就成了敵人圍集寧,我軍反包圍,傅作義35軍又包圍我軍的戰爭奇觀。結果我軍攻城不下,打援失敗,倉皇撤退了。撤退中遭到傅作義騎兵兩個師的追擊,損失很大(具體數字沒有公布,但據傅作義給毛澤東的信上說是,死了2萬多人,他們給掩埋了,傷的恐怕更多,通過傅作義信上說的我軍兵力51個團,和後來眾多我軍將領回憶錄說的數字相符,看來比較可靠)。此後大同解圍,傅作義一鼓作氣攻下晉察冀軍區首府張家口。國軍打通平綏線,這樣一下把晉綏,晉察冀解放區一刀兩半,而且還割裂了關內和東北的通道。張家口由於撤的急,連電廠,機場等都沒炸掉。後來聶榮臻回憶錄說是有意留下的,以後還要回來,這怕是托詞,我們那時要飛機場幹嗎啊?讓國軍的轟炸機炸我們啊。張家口丟失,兵工廠的武器,還有軍裝等損失很大。胡宗南就是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進攻延安的,此時的延安隻有359旅是主力,其他的獨立旅戰力都弱。如果大同,集寧戰役打贏的話,延安根本丟不了,也不是大家想的主動撤退,但凡是撤退都是實力限製,不管你是主動還是被動。此戰也看出了張宗遜,聶榮臻根本指揮不了大兵團作戰。十幾萬部隊讓傅作義3.2萬人打的七零八落。傅作義從綏遠一路向東,割裂了連成一片的根據地,此後華北戰區內就剩下兩個縱隊,晉察冀野戰軍大部也合並到東北 去了。胡宗南攻打延安的時候,中央基本沒有可調的兵,沒有辦法的情況下,隻有轉圈圈。此戰和後來的三大戰役指揮相比,優劣真是天上地下,可見戰爭年代的林彪,粟裕,彭德懷確實是我軍一流的軍事家,大兵團作戰粟裕,林彪尤其突出,彭德懷,徐向前也堪稱優秀,劉帥直接指揮作戰沒有超過5個縱隊。聶帥啊,嗬嗬,說他早在紅軍時期就看出林彪的問題,但作為元帥卻打不了仗,在屢次黨內鬥爭中他卻是很在行,基本沒挨過整。他倒是把會打仗的粟裕給整倒了。(借彭德懷的力量)林彪不愧是做過軍政委員會的主席,軍政雙優。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