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京大屠殺70周年祭

(2007-12-13 06:58:13) 下一個

圖集:

http://news.xinhuanet.com/photo/2007-12/13/content_7230654.htm


  在對侵略戰爭、種族屠殺和恐怖威脅深刻反思、同聲譴責的國際輿論環境中,半個多世紀前的“南京大屠殺”曆史悲劇,顯示出巨大的現實警示意義

  12月13日,在紀念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70周年之際,投資3億多元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向公眾免費開放。

  又是一年“1213”。70年前的這一天,侵華日軍攻占南京,製造了二戰史上駭人聽聞的“南京大屠殺”;70年後重溫這段慘痛曆史,警醒世人的是對一切違反現代文明的暴力侵略、種族屠殺和恐怖事件的正義譴責。

  以史為鑒,和平發展,已是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全球關注“被遺忘的大屠殺”

  11月11日,由加拿大人執導、製作的紀錄電影《張純如――南京大屠殺》在多倫多舉行全球首映式。這位曾全身心投入南京大屠殺史實的調查、寫作,而後不幸猝然離世的美籍華裔女作家,以她的生命之作《南京浩劫――被遺忘的大屠殺》,首次以英文著述的形式披露了侵華日軍施暴南京城的罪惡,引起西方世界對這段黑暗曆史的普遍關注。

  “此前南京大屠殺曆史為世人尤其是西方社會知之甚少,有著多重因素。”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朱成山說。二戰勝利後的中國內戰,美、日兩國出於政治利益的交好,以及東西方長期冷戰,影響了國際上對日本軍國主義戰爭罪責的追究和賠償,導致了對其審判中定性定案的不徹底性,為日本右翼勢力歪曲否定曆史留下了隱患。

  而生長在美國的張純如,以其親身調查、觸摸的史實,用西方的思維語言介紹這段慘絕人寰的曆史,更能為西方人所接受。

  1995年七八月間,應邀作為翻譯全程陪同張純如在南京尋訪大屠殺幸存者的江蘇省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告訴本刊記者,張純如的書1997年在美國出版後引起強烈反響,連續5個月被列入《紐約時報》書評的最佳暢銷書。

  “她的成功之處,是從人性批判的角度,將這場大屠殺中人性善良與殘忍的兩個方麵作了鮮明的對比:一方麵是濫殺無辜、凶殘暴虐的日軍官兵;一方麵是挺身而出、救助危難的西方人士和大批手無寸鐵、束手被擒的難民,這種對比的強烈震撼力和她對南京大屠殺曆史教訓的深入剖析,打動了千百萬讀者的心靈。”楊夏鳴教授說。

  據記者了解,受張純如《南京浩劫》的影響和啟示,去年一年有8個國外攝製組來寧拍攝南京大屠殺題材的影片。

  “美國在線”副總裁泰德萊昂西斯閱讀了《南京浩劫》後,“深為自己對這段曆史的無知感到羞愧”,“為使更多的美國人了解發生在遙遠中國的這段曆史”,他個人籌資200萬美元拍攝了引起轟動的《南京》,此片現已入圍今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提名。

  《張純如――南京大屠殺》的製片人安妮彼克說:“曆史是沒有國界的,南京大屠殺是反人道的罪行,我們希望用鏡頭保存和傳播這一曆史真相。”

  多次與美國學者交流的楊夏鳴說,西方人士對二戰種族屠殺的認知,主要限於猶太人大屠殺。由於“西方中心主義”的影響,他們對二戰中亞洲人的受難史不甚了解。近來出現的南京大屠殺題材影片熱,有助於借助文化傳播的力量,讓世人更多地了解這段曆史。

  朱成山認為,近十年來,南京大屠殺曆史事件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得益於中國加大對外開放和國際交流,越來越多的西方人進入中國,親身考察、了解曆史的真相;中國學者和南京大屠殺幸存者也多次走上國際講壇,以大量史料和事實揭露侵華日軍的暴行。

  此外,日本右翼勢力一再否認、歪曲曆史,激起世界上更多有良知的公民站出來維護史實,聲討違反人性、人道和國際法的醜惡行為。正是在對侵略戰爭、種族屠殺和恐怖威脅進行深刻反思、同聲譴責的國際輿論環境中,發生在半個多世紀之前的“南京大屠殺”曆史悲劇,顯示出巨大的現實警示意義。

  擴建紀念館銘刻曆史記憶

  擴建後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將以更具視覺衝擊力和心靈震撼力的紀念建築和史料展陳,向公眾免費開放。

  隨著開館日期的臨近,這座即將竣工的遺址紀念館吸引著過往行人的目光。

  朱成山館長說,凝聚和展示曆史記憶的紀念場館特別是遺址博物館,對公眾有著巨大的教育和啟迪作用。二戰後,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猶太殉難者紀念館、耶路撒冷以色列大屠殺紀念館、法國猶太大屠殺紀念館、美國夏威夷珍珠港亞利桑那紀念館,都及時保留了戰爭遺址和大量史料,每年引來成千上萬的參觀者。

  1985年,針對日本右翼勢力否定南京大屠殺、修改教科書事件,南京市政府在城西江東門“萬人坑”遺址上興建了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這座由東南大學齊康院士主持設計、形似墓塚的紀念建築,以撼人心魄的遺址和史料,將日軍屠城30萬的暴行銘刻在南京大地上。1995年,紀念館二期工程建成了悼念廣場和大型群雕《古城的災難》。建館二十多年來,已接待海內外參觀者1400多萬人。2005年底,紀念館啟動三期擴建工程。

  本刊記者在新擴展的紀念館看到,這座由華南理工大學何鏡堂院士主持設計的新展館,整體形狀猶如一艘巨大的“和平之舟”,東部拔地而起的高大船頭是陳列展廳,周邊莊嚴肅穆的廣場可容納萬人集會;中部是原館的遺址悼念區,西部大片開闊區域是樹木蔥蘢的和平公園。中國雕塑院院長吳為山教授設計的大型雕塑《家破人亡》、群雕《市民逃難》、主題雕塑《冤魂呐喊》《勝利之牆》,是凸顯各個展區主題的“點睛之筆”。在和平公園裏,著名雕塑家沈家彬創作設計的高達30米、用漢白玉製作的《和平》雕塑,以一對手托和平鴿、展望未來的母子形象,表達了人類期盼和平發展的心聲。

  “紀念館的整體設計體現了‘從曆史走向未來’。齊康和何鏡堂兩位中國建築大師,以傑出的創造設計,展示了‘銘記曆史,呼喚和平’的建館宗旨。”朱成山說,與原館相比,新館區的占地麵積增長了3倍,達到7.4萬平方米,建築麵積擴大為2.5萬平方米,展陳麵積增加到9800平方米。

  朱成山特別強調,作為一座遺址型曆史博物館,最有價值、最撼動人心的是真實的曆史遺存和珍貴的曆史文物。他說,擴建後的紀念館現有三處遇難者遺存:一處是上世紀80年代中期建館時,首次發掘到的大批遇難者遺骸,已存放在墓地廣場的遇難同胞遺骨陳列室;另一處是1998年4月至1999年12月發掘的“萬人坑”遺址,遇難者遺骸分七層排列,分布在表層的就有208具,經專家考證原樣保留;第三處是在今年擴建工程中新發現的遇難者遺骸,現被原地原貌陳列在新落成的展廳內。這些遇難者的遺骸,是侵華日軍在南京大屠殺的鐵證。

  新展廳的《人類浩劫――南京大屠殺史實展》,將展出曆史文物3000多件,圖片3500幅,大大超出原館的展示內容,其中許多是首次麵世的珍貴文物。令朱成山感動的是,在紀念館擴建的短短兩年間,又獲得海內外捐贈的各類文物史料7908件。其中,日本名古屋僧人大東仁累計捐贈當年戰地報道的原版報紙、侵華日軍“勸降書”等文物1000多件;美籍華人魯照寧將自己多次在美國、日本以及中國等地征集的文物367件,全部捐贈給了紀念館。目前,紀念館館藏的1萬多件文物大多來自社會捐贈。

  “展示曆史悲劇是為不再重蹈覆轍。”朱成山表示。

  以史為鑒麵向未來

  12月3日,由南京大學南京大屠殺史研究所所長張憲文教授主編、全國七十多位專家參與編纂的27卷《南京大屠殺史料集》在南京出版發行。至此,曆經7年大規模調查,總計55卷、近3000萬字的南京大屠殺重要史料,以其本來麵目呈現在世人麵前。

  張憲文介紹,這部史料集最大的特色,是首次全麵、係統地匯集了中方、日方、西方各類人物、不同派別和各界人士的相關史料與證言。編纂史料的專家、學者從國內及我國台灣地區、日本、美國、英國、德國等國家的曆史檔案館、高校圖書館及民間人士中搜集到的大量史料,全部是當事人的原始材料,刊出時沒有增刪一個字,也不加入任何觀點,即使是鬆井石根等日本戰犯的辯護詞,也原樣刊出,不帶任何偏見。他認為,這是史學研究的科學態度,也是中日兩國正確認知曆史的重要依據。

  張憲文說,中日兩國關係發展的前提是尊重史實、正確認知曆史。《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的材料是重要證據,有益於包括日本在內的世界人民認清曆史的真相。他強調說,中日兩國關係事關遠東地區的穩定,影響世界格局,當前,要在搜集編纂史料的基礎上,加強對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引導中日兩國人民科學、理性地認識這段曆史。

  參與編纂史料集的楊夏鳴告訴本刊記者,他是被張純如執著追尋曆史真相的精神感動投入南京大屠殺史學研究的。他認為,對這段曆史的研究將上升到更加理性和科學的層麵。從社會心理學、曆史學、國際法等方麵,深入剖析發生南京大屠殺慘案的社會曆史根源,搞清楚軍國主義教育怎樣將人變成獸,探尋如何消除滋生人性“惡”膨脹的環境、土壤,從中獲得有利於中日友好發展的教益。

  他提出,正確處理中日曆史問題,還應積極引導公眾輿論,“隻有真切地了解曆史,才能正確地認識曆史。”

  《瞭望》新聞周刊獲悉,近年來,國際社會對南京大屠殺史的研究越來越重視。《南京大屠殺史料集》出版後,意大利和俄羅斯的史學家相繼提出參與研究,《紐約時報》、英國BBC等西方媒體多次來南京采訪。在紀念南京大屠殺70周年之際,美國、加拿大、日本等華人團體和友好人士相繼舉行學術研討、座談和各種展覽展示活動,日本主流媒體也在近期以大幅報道對侵華戰爭進行反思。

  南京師範大學曆史教授經盛鴻表示,隨著南京大屠殺史學研究影響力的擴大,中國學者應加強中日兩國學者的合作研究。他建議,將《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等史料贈送給日本學者,促使雙方依據客觀史料,開展學術交流,達成對曆史問題的共識,為世界的和諧發展作出貢獻。(文/《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徐機玲蔡玉高)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