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絕】 醉坐

(2009-06-02 01:10:12) 下一個
【五絕】 醉坐

醺風憑醉坐
駕霧馭雲時
借問身何處
怡然已忘機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xli426 回複 悄悄話 試論李白的吟酒詩
來源:清談天地 www..com


[ 2004/8/14 7:19:00 | By: 王美春 ]

0
推薦



美酒芬芳,醇醪味厚,曾吸引曆代多少遷客騷人暢懷痛飲,盡情吟詠。“鬥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青青陵上柏》)——少飲薄酒,盡興歡娛,這是古詩的風
味;“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短歌行》)——飲酒長歌,慨歎時光易逝、歲月難駐,這是曹孟德的詩韻;“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名都篇》)——
設宴飲酒,慶祝出獵凱旋,這是曹子建年少時的襟懷;“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飲酒》之十四)——為酒所迷,陶然忘機,這是陶淵明杯中尋樂、悠閑自
得的性情;“濁酒一杯家萬裏,燕然未勒歸無計。”(《漁家傲》)——遠戍邊塞,借杯中物懷念故土,又思建功立業,這是範仲淹的矛盾心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
吟酒詩,超越眾家,更具特色。

  特色之一,吟酒詩數量眾多,在李白全集中所占比例相當大。《鍾山語錄》引王安石的語說:(李白)“識見
汙下,十首九說婦人與酒”。這固然是誣蔑誇張之辭,但李白吟酒詩數量不少是事實。劉熙載《藝概》將李白的詩分為“言俠、言仙、言女、言酒”四類,語雖不免
偏頗,而言李白吟酒詩多則屬不虛。李白千首詩中,詩題出現“酒”字,以及與酒有關的“飲”、“酌”、“醉”等字的篇什,如《對酒》、《九日龍山飲》、《月
下獨酌》、《春日醉起言誌》等,有50餘首;在詩行中涉及“酒”、“醉”等字的詩作,近240首。可見其吟酒詩比重之大。

  特色之二,
這類詩以多變的藝術手法表現豐富的思想內容。楊載《詩法家數》雲:“兵家之陣,方以為正,又複為奇;方以為奇,忽複是正,出入變化,不可紀極。”以此形容
李白的吟酒詩,也是恰切的。李白的吟酒詩,不是用濃墨重彩渲染酒的形、色、味,而是側重於言情述誌,寫詩人本人與他人的狂歡痛飲,有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用
心。有的於詩題著上“酒”或“醉”之類的字,詩裏卻不著一字,於詩外虛寫之,如《銅官山醉後絕句》;有的在詩中以一句或數句加以概述,如《江行寄遠》、
《餞校書叔雲》、《金陵鳳凰台置酒》;有的在全篇中鋪陳開來,如《襄陽歌》、《將進酒》等,而像《月下獨酌》、《待酒不至》等篇,幾乎無一句不與酒有關,
重重疊疊詠吟酒。

  李白的吟酒詩,以多變的藝術手法表現出的思想內容主要有:抒寫平生抱負,諷諭時政世事,傾吐真摯友情,悼念亡友和表現詩人的思想、生活狀況等。

 
 抒寫平生抱負,如:“擊築飲美酒,劍歌易水湄”(《少年行二首》其一),借荊軻事以言誌;“醉來脫寶劍,旅憩高堂眠”(《冬夜醉宿龍門,覺起言誌》),
寓抱負於放蕩不羈的情態;“按劍清八極,歸酣歌《大風》”(《登廣武古戰場懷古》),借讚美劉邦統一中國的功業來表明自己的誌向。

  諷
諭時政世事,如:“姑蘇台上烏棲時,吳王宮裏醉西施”(《烏棲曲》),懷古抒情,諷刺了古代帝王驕奢淫逸、縱情酒色的生活,字裏行間隱藏著對時事的諷
刺;“日暮醉酒歸,白馬驕且馳”(《古風五十九首》其八),表麵上寫的是漢武帝時憑借武帝姑母陶公主而得寵的董偃,實則詠史諷世,揭露與鞭撻當時受寵得勢
而驕縱專橫的外戚,反映腐朽黑暗的社會現實。

  傾吐真摯友情,如:“龍泉解錦帶,為爾傾千觴”(《夜別張五》),這是以誇飾之法寫與友
人分離時借酒話別的情態;“勸爾一杯酒,拂爾裘上霜”(《留別於十一兄逖裴十三遊塞垣》),“勸此一杯酒,豈唯道路長”(《留別賈舍人至二首》其二),這
是寫臨別時遙想前程,進酒相祝,與王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有異曲同工之妙;“相看不忍別,更進手中杯”(《送殷淑
三首》其二),“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金陵酒肆留別》),這是寫去留各一方,臨歧強飲酒,反映與摯友依依不舍的情況;“取醉不辭留夜月,
雁行中斷惜離群”(《別中都明府兄》),借助比喻表達酒澆離懷之情;“昔在長安醉花柳,五侯七貴同杯酒”(《流夜郎贈辛判官》),是回憶以往與友人飲酒歡
樂之景;“預拂青山一片石,與君連日醉壺觴”(《早春寄王漢陽》),是以酒相招,預期痛飲竟日之樂;“同歡萬斛酒,未足解相思”(《宣城送劉副使入
秦》),以誇張的筆觸,寫出對友人的思戀之情;“魯酒不可醉,齊歌空複情”(《沙丘城下寄杜甫》)則是說,醇厚的魯酒,悠揚的齊歌,都不足以表示自己懷念
杜甫的友情。同氣相求,以酒會友,不但可表生離之情,也可用來追悼亡友。李白好酒,喜與釀酒者交往。《哭宣城善釀紀叟》:“紀叟黃泉裏,還應釀老春。夜台
無李白,沽酒與何人?”詩人痛悼擅長釀酒的紀叟,淒惻悲愴之情溢於言表,催人淚下。

  反映思想與生活的,或抒寫出仕的欣喜,意將有為於
天下;或發泄憤懣,抒寫寂寞之感;或宣揚人生如夢、及時行樂,飄然有絕塵之想;或寫借酒消愁;或記歡娛場景;觸景生情,思人感物,聯類不窮。如:“呼童烹
雞酌白酒,兒女嬉笑牽人衣。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爭光輝”(《南陵別兒童入京》),寥寥數行,詩人入京出仕的欣喜之態便躍然紙上了;“且樂生前一杯
酒,何須身後千載名”(《行路難三首》其三),“君愛身後名,我愛眼前酒”(《笑歌行》),“鍾鼓饌玉不足貴,但願長醉不複醒”(《將進酒》),是於人我
對比中,突出表現了詩人鄙棄功名富貴的孤傲精神;“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將進酒》),“
中宵出飲三百杯,明朝歸揖二千石”(《豳歌行上新平長史兄粲》),“今日醉飽,樂過千春”(《來日大難》),借誇張自己的海量,寫出了今朝有酒今朝醉、以
酒自遣的情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行路難三首》其一),源出鮑照的《擬行路難》,慨歎世路艱難,反
映詩人的抑鬱不平;“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將進酒》),“洞庭破秋月,縱酒開愁容”(《洞庭醉後送絳州呂使君杲流澧
州》),寫詩人借酒澆愁憑杯酒長精神,與陶淵明“綠酒開芳顏”(《諸人共遊周家墓柏下》)和“鬥酒散襟顏”(《庚戌歲九月中於西田獲早稻》)同一襟懷;“
曲盡酒亦傾,北窗醉如泥”(《夜泛洞庭尋裴侍禦清酌》),“巴陵無限酒,醉殺洞庭秋”(《陪侍郎叔遊洞庭,醉後三首》其三),
寫酒逢知己,開懷痛飲,酩酊大醉的情態;“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來”(《山中與幽人對酌》),“醉入田家去,行歌荒野中”(《見野草中有名白頭翁
者》),以真率自然的筆調,寫悠然自得的心境;“何由返初服,田野醉芳樽”(《朝下過盧郎中敘舊遊》),“我醉君複樂,陶然共忘機”(《下終南山過斛斯山
人宿置酒》),師承陶淵明的《飲酒》詩,一杯在手,渾然忘機,這是酒鄉中的極樂世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下獨酌四首》其一),“此江若變作春酒,壘?便築糟丘台 ”(《襄陽歌》),想象詭奇,浪漫主義色彩鮮明,這是詩人別開生麵的醉筆,是古今吟酒詩中的奇品。

  綜上所述,李白的吟酒詩的確數量大,內容廣,表現手法多樣。他在這種詩歌中取得的特殊成就,可以從他的嗜好、為人、思想和生活等方麵找到根源。

 
 《本事詩》雲:“初白自幼好酒,於袞州習業,平居多飲。又於任城縣構酒樓,日與同誌荒宴其上,少有醒時。邑人皆以白重名,望其樓而加敬焉。”?①由此可
見,飲酒是李白平生的嗜好。這愛好,從李白詩句“青蓮居士謫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答湖州迦葉司馬問白是何人》)也可窺見一斑。事實上,李白是嗜酒
的,他曾與賀知章等人常在一起飲酒吟詩,號稱“飲中八仙”,這有杜甫《飲中八仙歌》一詩可以作證;崔成甫也稱李白為酒仙:“天外常求太白老,金陵捉得酒仙
人”(《贈李十二》)。

  毛澤東同誌曾經指出:“作為觀念形態的文藝作品,都是一定的社會生活在人類頭腦中的反映的產物。”②俄國作家
岡察洛夫也曾說過這樣的話:“我隻能寫我體驗過的東西,我思考過和感覺過的東西,我愛過的東西……總而言之,我寫我自己的生活和與之在一起的東西。”③文
學作品是反映社會生活的,這社會生活是作家所感受、所體驗或所理解的。李白這位詩人,平生嗜好杯中物,對酒的生理作用、酒的社會功能、酒與感情的關係體會
很深,因此他愛吟詩作賦,將酒寫進詩裏,詩與酒成為他的生活的主要內容之一,這是自然不過的事。

  李白推崇陶淵明,學習陶淵明,這也是
一個因素。陶淵明為人正直,嫉惡如仇,不肯趨炎附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據《晉書》記載,陶淵明任彭澤令時,因不願“為五鬥米折腰,拳拳事鄉裏小人”,辭
掉七品官回來,作《歸去來賦》。陶淵明喜飲酒吟詩,一生中寫了不少吟酒詩,僅以《飲酒》為題的就有二十首之多。李白欣賞陶淵明的為人,也好陶之所好。他常
在詩中寫到這位詩酒前輩:“淵明《歸去來》,不與世相逐”(《九日登山》),“陶令歸去來,田家酒應熟”(《潯陽紫極宮感秋作》),“笑殺陶淵明,不飲杯
中酒”(《嘲王曆陽不肯飲酒》),“何日到彭澤,長歌陶令前”(《寄韋南陵冰,餘江上乘興訪之,遇尋顏尚書,笑有此贈》)。李白如此欣賞陶淵明,仿效陶淵
明飲酒賦詩,自然也就樂此不疲了。

  李白的思想是矛盾的,他既有“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李白:《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的抱
負,盼望出仕,建功立業,“安社稷,濟蒼生”;同時受道教的影響,又鄙棄功名富貴,喜隱居山林,求仙訪道,冀求超凡出俗。他的詩句“願一佐明主,功成還舊
林”(《留別王司馬嵩》),既說明了他解決入世與出世這對矛盾的辦法,又反映了積極入世是他思想的主要方麵。入世不得,轉而出世,入世是進,出世是退。

 
 李白一生在仕途上是很不得意的,他的兩次重要的政治活動均以失敗告終。宦海浮沉的生涯也反映在詩中。當在政治上稍有轉機時,李白便抑製不住內心的激動,
欣喜若狂:“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南陵別兒童入京》)當在仕途上遭受挫折時,他則陷入苦悶、悲憤之中。盡管他不甘沉淪,堅信“天生我材
必有用”(《將進酒》),但始終未被重用,因為他性情豪爽倜儻,傲岸不馴,對媚君誤國的達官貴人深惡痛絕。“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夢遊天姥吟留別》),便是他不願卑躬屈膝侍奉權貴的真實寫照。他求仕不可得,壯誌不能酬,於是在遭受挫折後,“遂浪跡天下,以詩酒自適”④。如同他
自己所說的“愁來飲酒二千石,寒灰重暖生陽春”(《江夏贈韋南陵冰》),他想從酒與詩中尋找慰籍,求得精神上的解脫。對此,杜甫曾以兩句詩概括他:“敏捷
詩千首,飄零酒一杯。”(《不見》)?基於上述原因,李白把飲酒作為他抒發感情、披露襟懷的手段,並形之於詩,給我們留下了眾多的吟酒詩。這些詩成為盛唐
詩圃中的一簇奇葩,也是我們研究李白的重要資料之一。

  李白240首吟酒詩,並非每篇句句言酒,也有寫其他內容的。對此,我們在評析中
應持何種態度呢?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不把李白遺留下來的吟酒詩說得完美無缺,莫要不分優劣地兼收並蓄,也不應一看到酒字就搖頭蹙眉而加以全盤否定。我們應
像毛澤東同誌所說的“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批判地繼承李白詩歌遺產中的這一部分。

  對李白那些吟酒諷諭時事、傾吐離情別緒、悼念亡友的詩篇,我們還是應加以肯定的。這些詩作畢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或者抒發了真摯強烈的友情,同時說明,一個有作為的詩人應注意反映現實生活,有感而發,不可無病呻吟。

  對吟酒詩中表現詩人思想和生活狀況的部分,我們要具體分析,區別對待。對那些鄙棄功名富貴的詩句,我們也應持肯定的態度。因為這對我們今天批判金錢萬能、投機取巧的資產階段思想有一定的參照意義。

 
 對吟酒詩中宣揚人生如夢、提倡及時行樂的思想內容,我們則應持批判態度。像“把酒領美人,請歌邯鄲詞”(《邯鄲南亭觀妓》),“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
波任去留”(《江上吟》),“千金駿馬換小妾,笑坐雕鞍歌《落梅》。車旁側掛一壺酒,鳳笙龍管行相催”(《襄陽歌》),這些詩句,終究不宜傳誦。

 
 對李白發抒因從政受挫而抑鬱不平的吟酒詩,是他在“安社稷,濟蒼生”的願望難以實現的情況下寫的,宛轉表示了對封建統治者、達官貴人們的不滿,這在當時
是很不容易的,而且他於不滿的同時也絲毫未減弱他的愛國之情,即使在流放夜郎之後,他還在高歌:“撫劍夜吟嘯,雄心日千裏。誓欲斬鯨鯢,澄清洛陽水
”(《贈張相鎬二首》其二)。他對權貴小人不滿之甚,正說明他對國家熱愛之深。李白自始至終是一個愛國詩人。

  注釋:

  ①宋·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二百一引,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太平廣記》影印本,第二冊,1044-322。

  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

  ③《遲做總比不做好》,《古典文藝理論譯叢》第一冊。

  ④劉全白:《唐故翰林學士李君碣記》,王琦注:《李太白全集》,中華書局1977年版,下冊,第1460頁。

(原載《四川大學學報》叢刊) 來源:清談天地 w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