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無題 和 吊柳七 by 民工老貴

(2009-05-20 17:56:08) 下一個

無題             和 吊柳七 by 民工老貴


才氣從來寧多些
清風莫去惹煙霞
敢道言詞無用處
誰使金王窺宋家

  

  

海陵王,名完顏亮、本名迪古乃(天輔六年正月十六丙子日 儒略曆1122年2月24日—正隆六年十一月乙未日 儒略曆1161年12月15日),金朝第四代皇帝(皇統九年十二月丁巳日 儒略曆1150年1月9日—1161年),金太祖阿骨打之孫,太祖庶長子遼王完顏宗幹第二子,母大氏。

生平
天眷三年(1140年)十八歲時以宗室子為奉國上將軍,赴梁王完顏宗弼(兀朮)軍前任使,管理萬人,遷驃騎上將軍。皇統四年(1144年),加龍虎衛上將軍,為金國中京(位於今北京一帶)留守,遷光祿大夫。皇統七年(1147年)五月,召入當時的金國首都上京(今黑龍江省阿城市內)為同判大宗正事,加特進。十一月,拜尚書左丞,把持了權柄,安插自己的心腹擔任要職,其中蕭裕,召眾大臣入宮,殺曹國王完顏宗敏、左丞相完顏宗賢。

即位
他遷都中都,使金國逐步封建化、漢化。
海陵王在位期間不但擴大皇帝權威,甚至於濫用權力,誅殺大臣;而且海陵王的宮廷生活相當荒淫,史載「營南京(燕京)宮殿,運一木之費至二千萬,率一車之力至五百人。宮殿之飾,遍傅黃金而後間以五彩,金屑飛空如落雪。一殿之費以億萬計,成而復毀,務極華麗。」(《金史》)。

據說他讀罷柳永的《望海潮》一詞:「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有三秋桂子,十裏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馬吳山之誌」,即興題詩稱:“提兵百萬西湖上,立馬吳山第一峰。”(《鶴林玉露》卷一)

吊柳七         by 民工老貴

浮名忍換酬低唱,壯誌空拋闕下天。
瓦肆輕斟愁惹意,煙樓賣弄夢流連。
閑拈繡線陪伊坐,醉舞霜風共我眠。
願遣孤身花下死,何須奉拜殿堂前。

  

小注:
1. 柳永,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據說早年應進士試,初試不第,作《鶴衝天》詞,抱一時不平,抒滿腔牢騷,其中有句雲:“忍把浮名,換了淺斟低唱。”後再試,本已中,“臨軒放榜,(仁宗)特落之,曰:‘且去淺斟低唱,何要浮名?’”於是柳永自許“奉旨填詞柳三變”,流落瓦肆勾欄,混跡歌樓妓館,放浪形骸,恣縱不羈。柳詞在當時雖為公卿士人所不恥,卻流譽民間,“教坊樂工每得新腔,必求永為詞,始行於市,於是聲傳一時”,“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可見其流傳之廣。

2. 柳永曾作《定風波》詞,中有“針線閑拈伴伊坐”句。宋人張舜民《畫墁錄》記載:柳三變既以詞忤仁廟,吏部不放改官。三變不能堪,詣政府。晏公(殊)曰:“賢俊作曲子麽?”三變曰:“隻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雖作曲子,不曾道‘針線閑拈伴伊坐。’”柳遂退。

3. 相傳柳永故後,貧無以葬,妓家合金葬之。並每春月上塚,群妓往祭,羅袖飄風,來去不絕,因永在家排行為七,時人謂之“吊柳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