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欸乃曲】 漁歌

(2009-04-18 10:30:27) 下一個
【欸乃曲】 漁歌

             

欸乃一聲浮碧津
湖堤山島滿回音
漁歌欲向水中覓
隻聽歌聲誰見人



【欸乃曲】 唐元結詩自序:大曆初,結為道州刺史,以軍事詣都。使還州,逢春水,舟行不進,作《欸乃曲》,令舟子唱之,以取適於道路雲。 宋程大昌《演繁露》雲:元次山《欸乃曲》五章,全是絕句,如《竹枝》之類。其謂“欸乃”者,殆舟人於歌聲之外,別出一聲,以互相其歌也。《柳枝》、《竹枝》,尚有存者,其語度與絕句無異,但於句末,隨加“竹枝”或“柳枝”等語,遂即其語以名其歌。《欸乃》,亦其例也。 黃公紹《韻會》雲:“欸”,歎聲也,讀若哀,烏來切。又應聲也,讀若靄,上聲,倚亥切。又去聲,於代切。無襖音。“乃”,難辭,又繼事之辭。無靄音。今二字連讀之,為棹船相應聲。 按,《廣韻》十五海:“欸”,於改切,相然應也。“乃”,奴亥切,語辭也。欸乃之聲,或如唐人唱歌和聲,所謂號頭者。蓋逆流而上,棹船勸力之聲也。黃山穀題跋、洪駒父詩話,皆音作襖藹者,誤。

單調二十八字,四句三平韻                   元 結

千裏楓林煙雨深韻無朝無暮有猿吟韻停橈靜聽曲中意句好似雲山韶濩音韻
○●○○○●○ ○○○●●○○ ○○●●●○● ●●○○○●○
·   按,《欸乃曲》五首,平仄不拘,本唐七言絕句,如《竹枝》、《柳枝》之類。今江南棹船有棹歌,每歌一句,則群和一聲,猶見遺意。其欸乃二字,乃人聲。或注作船聲者,非。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