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河滿子】 怨郎君 步 【河滿子】 蘇軾

(2008-05-31 01:29:06) 下一個

湖州作,寄益守馮當世


寂寞忽聽鸝囀, 才知雨霽雲清。
不念家山春色好,良人北去皇城。
從此音書漸少,奴心怎會安平。

好景無神獨賞,心灰意懶出行。
最恨郎君無用處,迷那利祿虛名。
淺唱奴家衷曲, 能否喚他歸情?


【河滿子】 蘇軾
湖州作,寄益守馮當世

見說岷峨淒愴,旋聞江漢澄清。
但覺秋來歸夢好,西南自有長城。
東府三人最少,西山八國初平。

莫負花溪縱賞,何妨藥市微行。
試問當壚人在否,空教是處聞名。
唱著子淵新曲,應須分外含情。

詞牌釋義
河滿子 河滿子.秋怨 孫洙

〔題考〕 “河”本作“何”,係人名。白樂天詩:“世傳滿子是人名,臨就刑時曲始成;一曲四詞歌八疊,從頭便是斷腸聲。”自注雲:“開元中,滄州歌者姓名;臨刑進此 曲以贖死,上竟不免。”元微之﹝何滿子歌﹞雲:“何滿能歌聲宛轉,天寶年中世稱罕;嬰刑係在囹圄間,下調哀音歌憤懣。梨園子弟奏玄宗,一唱承恩羈網緩;便 將何滿為曲名,禦府親題樂府纂。”元白同時交好,聞見當同,而獨紀此事少異。顧據樂府雜錄:“靈武刺史李靈曜置酒,坐客姓駱,唱﹝何滿子﹞,皆稱妙絕。白 秀才者曰:‘家有聲妓歌此曲,音調不同。’召至令砍;發聲清越,非常音。駱遽問曰:‘莫非宮中胡二子否?’妓熟視曰:‘君豈梨園駱供奉耶?’相對泣下。皆 明皇時人也。”則此調不特創自開天前後,可以斷知;抑且可知其創自宮中。故張佑【宮詞】有“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之句也。(見王灼【碧雞漫誌】)

〔作法〕 本調七十四字。唐時本為單謂六句,每句六字,至孫光憲詞,始作七字一句,成三十七字一體。厥後又加雙疊,乃成今體。王灼雲:“﹝何滿子﹞,今詞屬雙調。兩 段各六句,內五句各六字,一句七字。五代時伊鶚、李珣亦同此。其他諸公所作,往往隻一段,而六句各六字,皆無複七字者;字句既異,即知非舊曲。”則其演變 可知矣。本詞乃近調;起二句與﹝西江月﹞同,作家多用對偶。第三句與﹝離亭燕﹞第三句同,第四句與第二句同。末二句與首二句同。
[ 打印 ]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