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揭密:中國古代的白人與黑人

(2007-10-09 18:06:21) 下一個
揭密:中國古代的白人與黑人



Ⅰ、中國古代究竟有否白色人種生息, 是我國考古學界和人類學界爭論不休的問題。過去學術界多持懷疑和否定態度。但肯定者也有, 如唐善純先生認為, 古代西域地區的月氏人和龜茲人同為塞種人, 因為在塞語中“龜茲”( Kutsi)有白色的含義; 而“月氏”與“龜茲”來源於同詞根, 故其族名都來源於他們的膚色(見《文史知識》1994 年第2 期) 。

著名人類學家、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韓康信先生經過數十年努力和深入研究,終於圓滿解決了這個問題,即中國古代確實有白色人種生息。依據是①1979 年, 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在已經幹涸的羅布泊以西70 公裏的孔雀河下遊北岸第二台沙丘上, 發掘了距今三千八百年左右的新石器時期的古墓,從中采集到18 具頭骨。據韓先生研究認為, 這組頭骨的歐洲人種特點很明

顯, 代表一種原始歐洲人種類型(見韓康信《新疆孔雀河古墓溝墓葬人骨的人類學特征》) 。②1984 年,新疆博物館與和田地區

文管所聯合發掘了一處戰國至東漢時期的於闐人墓地。該墓地位於塔克拉瑪幹大沙漠南緣, 即今和田地區洛浦縣山普拉鄉以南三公裏處古河畔。在對該古墓群出土的大批於闐人遺骸進行研究後, 韓撰寫了《新疆洛浦山普拉古墓人骨的種係問題》一文, 揭開

了於闐人種之謎。他將山普拉古墓人骨與毗鄰地區古代歐洲人種各支係進行了詳細的比較分析, 證明山普拉的人類學材料具有明顯

接近歐洲人種地中海支係類型的特征。他還進一步指出: 這些人種不曾與分布於中原地區及蒙古草原的蒙古人種集團的民族發生過


融合, 但有與歐洲人種其他支係混血的現象。因而他提出:“公元前最後幾個世紀甚至更早, 地中海支係的一支居民越過帕米爾高

原, 順沿塔裏木盆地南緣, 不斷移殖到新疆境內,直到羅布泊地區。”這個觀點,已得到學術界普遍認同。著名的西域民族語言專家、國家文物局研究員林梅 認為:“韓先生這個結論和語言學家對於闐語言研究的結果是一致的。”(《文物天地》90 年第4 期)

研究表明,我國古代確有白種人生息。

Ⅱ、鄭和下西洋, 加強了中國同非洲國家和地區的友好關係, 促進了各國經濟文化交流, 印度洋沿岸和非洲東岸來中國的使者商

人增多了。這些人帶來一定數量的黑人奴隸,或在船上服役, 或贈給官方, 或賣給私人作奴仆。因此明朝時期廣州南京等地有較多黑人定居。

上溯到唐朝也有黑人在中國定居。唐朝稱黑人為“昆侖”。所謂昆侖是指唐朝對其疆域以南鬈發黑膚居民的稱呼。它是一種泛指,其地域包括印度支那半島南部、非洲北部。黑人來源有二。一部分是一些國家和王朝進貢給唐王朝充當官家奴婢的“貢品”,另一部分是由西亞各地轉賣到中國的私家奴婢。


雲南省是我國少數民族聚居較多的省份,其中也有一個黑人種族。長期以來,這些黑人雖與其他民族交往,但仍保持鬈發黑膚的生理特征和黑人獨特的裝束。有關專家研究認為,雲南黑人可能是內格羅族的孑遺,至於其祖先是什麽時候、通過什麽途徑定居雲南的, 尚待進一步研究。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