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毛澤東是這樣戲耍美國航母的 (ZT)

(2009-08-27 08:42:18) 下一個
  1950年代中期,爆發了第二次台海危機。這次危機以美國同意與中國舉行大使級會談而告終,這些會議的積極成果之一,就是錢學森的歸來。

  1958年,由於美國中斷談判,而且試圖迫使蔣介石放棄大陸沿岸的金門、馬祖諸島,第二次台海危機的成果麵臨挑戰。毛澤東審時度勢,決定再次在台海點燃戰火,通過戰爭手段來達到中國方麵的政治目標。1958年8月23日中午12時,解放軍趁著國軍兄弟們正在掩體外快樂地大吃美國罐頭和可口可樂之際,以快炮不及鑽洞之勢,從長達30公裏的戰線上,萬炮齊射金門群島,兩小時落彈5.75萬發,當場擊斃三名金門防衛副司令和兩名美國顧問。台方隨後還擊,雙方展開火炮對射,此役在曆史課本上被稱為“八二三炮戰”。繼此次炮戰之後,雙方還進行了多次海空戰鬥;大陸方麵並且策劃了一次小規模的登陸作戰(目標隻是金門群島中的大擔島),但因台風來臨而沒有實施。

  這就是曆史上有名的第三次台海危機。

  新的台海危機爆發,美國立即作出強烈反應,不僅威脅要用核武器攻擊中國(把你們炸回舊石器時代去),而且派出包括七艘航空母艦在內的100多艘軍艦趕赴台海,擺開“保衛金馬”的姿勢。台海空氣一時驟緊,全世界都恐慌地注視著這片海域。他們擔心的倒不是中國的幾萬艘帆船蜂擁而上,以人海戰術占領美國航母,然後用帆船把它們拖到大陸去改造成漁船。不,這種情況再可怕也沒有什麽了不起,更要命的是,這場危機可能開啟一場新的世界大戰。

  當時中蘇盟約還沒有失效,而且雙方的支持條款都是無條件的,──這就是說,蘇聯不能因為中國是挑釁方,因而拒絕支持中國。於是,正在因金門問題而與毛澤東鬧矛盾的赫魯曉夫同誌不得不向世界表態說:如果美國敢把中國炸回舊石器時代,我們就隻好把美國炸回新石器時代。

  美國政府的情報係統也真是夠差勁的,這時居然還不知道中蘇之間已經出現了裂縫,也就當然沒有意識到赫魯曉夫那殺氣騰騰的聲明其實隻是Lip Service(空頭支票)。既然信息不完全,再理性的判斷也勢必得出錯誤的結論。因此,如果美國政府還能夠保持理性的話,其反應必然是極度的緊張。當時美國總統是哀聲嚎兒(也有譯艾森豪威爾的),那陣子可是煩死了,他大概在想:“天哪,我他奶奶的實在太衝動了,竟然去嚇唬毛澤東;地球人都知道他是一個好戰分子,甚至說過早打、大打、核打之類的話,公然聲稱核打之後絕種的是美國人而非中國人,言下之意就是他們中國人要乘核戰之機占領全地球。如果他真的跟美國艦隊交上火,──接下來就是自然而然地把蘇聯拖下水,這正中了他的下懷。嗚嗚,這一打呀,結果就連大慈大悲的耶穌基督和尚也說不清楚了。哎呀,我真是緊張死了,恨不得把給出去的麵子統統收回來,把那七艘航母全撤回來。杜勒斯,你趕快給老子打二兩老白幹來,哦不,來三斤,──趁地球還沒有被爆成七八顆小行星,咱們對酌澆愁。”

  且不說哀聲嚎兒在借酒澆愁。太平洋的另一邊,毛澤東正在興致勃勃地看著他一手導演的這出曆史大戲;戲中各主角的表情令他心花怒放。更令他開心的是,隻有他知道這出戲將在什麽地方終止。若幹年後,當時正好擔任哀聲嚎兒的副總統的尼克鬆將當麵把毛澤東恭維為一個精通政治技巧的“大師”,並自稱自己望塵莫及,而且他還把這個恭維寫進了回憶錄,──雖然此時他正在扮演美國右派領袖的角色,到處宣傳毛澤東的目標就是占領美國。

  尼克鬆的恭維並不是信口胡說,因為毛澤東是在中國五千年的政治和戰爭文化中泡大的傑出領袖,當然深諳政治精髓,完全知道戰爭隻是政治的一種表現形式,是為政治目的服務的。他早就看出,在美國氣勢洶洶的殉道者長袍底下,其實是一雙不住顫抖的軟腳。他知道,這才是做文章的關鍵;他導演的這出大戲必須抓住美國人的心理,把所謂的“危機”虛化,從而把“危機”變成台灣方麵的“烽火戲諸侯”。這樣將為遠道而來的美國“客人”準備一架梯子,使他們不僅可以從目前的尷尬處境往後退,而且可以從危機前的強硬姿態往後退。

  於是,毛澤東出乎意料地宣布:暫停炮擊,改為隔日一轟。而且他定下一個規矩,就是在炮轟前客氣地通知金門島上居民:各位同胞,炮彈要來了,請趕緊找個地方躲起來。這種帶有預報機製的戰爭形式一直持續了二十年,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觀。在這種情況下,甚至戰爭也會多一點情趣的。當然,這話得由金門島的老居民來說。

  不過,有沒有情趣並不重要,更更重要的是,毛澤東對金門的“打而不取”,逼迫美國出於對“多米諾骨牌理論”的盲目信仰,立即改變了迫使蔣放棄金門等小島的想法,因而避免了兩岸的進一步疏遠和隔離,挫敗了美國製造“兩個中國”的陰謀。毛澤東形象地把處於“打而不取”戰略之下的金馬稱為套住美台的“絞索”,後來的事實也證明了這個譬喻的恰當性。雖然說是“絞索”,蔣老先生卻為自己有幸被吊在這絞索上而感到樂不可支。據說,在大陸方麵炮擊金門後,老蔣是全世界第一個為毛澤東拍案叫好的人。老蔣活了八十多年,大概就這一次出自真心地為毛澤東叫過好,真是難得,讓人不得不對他老人家堅持一個中國的信念感到敬佩。

  這還隻是第二次台海危機的結果的一部分。

  危機之後,心理高度緊張的美國佬終於鬆了一口氣,如釋重負之餘,說不定甚至對毛澤東產生了一種感激零涕的心理,於是立即向北京伸出了橄欖枝,表達了重開談判的意願。兩國一拍即合,於是重建了定期的大使級會談機製,增加了對話的管道。此後的整個毛澤東時代,雖然台海仍然不安定,美國仍然把中國視為敵人,中國也高喊要打倒美帝國主義、解放全人類,但中美之間沒有再發生過直接的軍事對峙,這卻也是事實。


  更有趣的是,美國國內輿論紛紛認為,美國為了兩個“無用”的小島而甘冒犧牲美國大兵乃至打世界大戰的風險,實在是過於魯莽。迫於國內壓力,杜勒斯國務卿隻好轉移注意力,公開把小跟班蔣介石罵了一頓:“你看你,憑你那點隻配給共軍當‘運輸大隊長’的水平,還搞什麽‘反攻大陸’,差點給老夫惹了一身麻煩;這次台海危機,責任全在你。你給我聽好了,以後不得再向美國要求什麽‘反攻大陸’,隻許守,不許攻。”嗬嗬,老先生為此一定非常難過,因為他竟然被毛澤東假手美國佬賞了一嘴巴,真是的。這一嘴巴可能使他再也不願意為毛澤東拍案叫好,而且他後來確實沒有再次佩服過毛澤東。

  當然,時勢不同矣。當年毛澤東是巴不得美國的航母開過來,好放開膀子大展縱橫捭闔的手腕。如今我們想的卻是如何把美國客人的“小鷹級”或者“尼米茲”級大型靶船阻攔或者擊沉在太平洋深處。不過,毛澤東對抗七艘美國航母的曆史或許能夠向今天證明:決定戰爭勝敗的終極力量,來自於多種因素的綜合作用,而不僅僅是軍事實力在唱一出血與火的獨角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