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zt 一位女移民在多倫多開酒吧的創業之路

(2007-10-29 20:18:17) 下一個
一位女移民在多倫多開酒吧的創業之路

在多倫多丹佛士大街(Danforth)和格林伍德路(Greenwood)交口有一間普通的酒吧,雖然門麵不顯,但每天酒客盈門,生意興隆,熟悉這裏的人無不佩服那位性情豪爽、大膽潑辣、精明能幹的華人老板娘LiLy。

LiLy 本名叫魏誌琴,見她忙而不亂、遊刃有餘地服務著眾酒客,給人一個活脫脫的“阿慶嫂”的形象,她既要“來的都是客,全憑嘴一張”地張羅生意,又有“眼觀六路,耳聽八方”關照全局的職業本能。正由於她善於操縱和把握七尺吧台的裏裏外外,使得酒吧的氣氛祥和而溫馨,不少常客以此作為第二個家,而留連忘返。

可是誰會相信,魏誌琴是個在國內從未接觸過酒吧行業,當初是個不識洋酒,不懂英文的大陸新移民,又有誰知曉她從經營酒吧那一天起,所經曆的苦辣和心酸……

隻身闖蕩楓葉國

魏誌琴是一個性格開朗、心直口快,又敢作敢為的人,所以與她聊天是件非常開心的事。她告訴我,她是懷著對“外麵的世界”的憧憬隻身來到加拿大的,也從而踏上一條人生的不歸路。“九八,酒吧,久發”,九八年初登陸的她,萬萬沒想到以後卻與“酒吧”結上了不解之緣。

雖然當時她已經在天津是個小有名氣的服裝經銷商,但到了加拿大後,魏誌琴發現自己完全變成了“廢物”,陌生的環境,陌生的文化,陌生的語言,再有天大的抱負也無處施展。

然而,天生一副倔強不服輸的性格使她堅定要在加拿大待下去,回顧當初,魏誌琴心懷感慨:沒有退路!路是人走出來的,別人能生存我為什麽不能?無非從零開始,重新活一次。若一無所獲就打道回府,所有人都會恥笑我,那更不是我的性格!

她進華人衣廠從車衣工做起,第一天車衣幹了十幾個小時隻賺了17塊錢,邊學邊幹,幾個月後一天能賺上百塊了,成了熟手,並且升為質量檢驗員,工作強度和收入都有改善。但她總是認為,這樣打工下去永遠不會出頭,要在加拿大有所作為,要掌握自身的命運,要實現自己的價值,還是要找機會做生意,這也是她多年經商的心得。

為自己暗定了目標,她就積極地尋找機會,在打工之餘,加緊學習語言,並努力積累社會經驗。

首次涉足洋酒吧

很多華人樂於開方便店,因為方便店投入精力不多,並收入穩定。朋友們也介紹待售的方便店給魏誌琴參考,但經過考察魏誌琴認為,經營方便店費力而利小,成千種商品在流動,每一種不過能賺幾毛錢,甚至幾分錢,而且一個人整天守著店要忍受著寂寞和無聊。

一次偶然的機會,魏誌琴接觸了酒吧生意,一位在酒吧工作過的朋友向她介紹了酒吧經營的情況。再經過考察,魏誌琴自信地認為自己能撐得起酒吧生意,而且經營酒吧與自己的愛熱鬧的性格相符。就這樣,她四處籌錢,花兩萬八盤下多倫多西區的一間瀕臨倒閉的帶酒牌的西餐館。她用盡可能少的錢改造成酒吧,吧台是最簡易的,吧凳是舊貨店買的,自己換個新凳麵,朋友幫她去酒鋪買了酒客常喝的啤酒、白酒,生意也就此開張了。

魏誌琴回憶起四年前第一間酒吧開門迎客時的情景:整個上午她都是一個人傻傻地楞著,幾個小時沒有一個客人進來。那時她既希望有顧客來喝酒,又很緊張,不知道客人的脾氣,更怕聽不懂客人的話,她反複硬背幾種酒的名稱。直到下午才有一個黑人婦女登門,她環顧這間新改裝的酒吧感到很新鮮,就坐下來喝了一杯,這是魏誌琴的第一個客人,並且成了她多年的朋友。

經營酒吧三大戒律

由於老板娘的熱情好客,以及價格低廉,酒吧的生意一天天好起來,而且固定酒客越來越多,到開張兩個多月時,每天晚上酒吧內已經座無虛席了。許多酒客每天必來報到,一坐就不想走,晚上不勸回,根本關不上門。就連巡街的警察都納悶,這家酒吧的生意為什麽一下子紅火起來?有一次登門盤查,當得知這裏是守法經營,沒有任何治安問題時,竟挑起大拇指稱讚這位華人老板娘經營有方。

談起經營酒吧,魏誌琴說首先要遵守加拿大的相關法律,不可存僥幸心理鑽空子,否則是自砸生意。經營酒吧最重要的三條規定是:嚴禁售酒給19歲以下的未成年人;酒吧內的酒類隻能在營業範圍內消費,嚴禁出店;必須憑酒牌在法律許可的酒鋪購酒。

魏誌琴還介紹說,泡酒吧是西方人生活的一部分,一個成年人,尤其是男人,如果從未進過酒吧,那是不可思議的,更會被同夥取笑。所以,許多青年人渴望到法定年齡,去酒吧痛快地暢飲,許多人在19歲生日那天,邀朋友到酒吧開派對。也有個別人沒到19歲就忍不住進酒吧買酒,企圖蒙混過關。魏誌琴說,對於值得懷疑的顧客,一定要檢查他的證件,萬不可怕麻煩,或賺那幾個小錢。因為安省酒類管理局的官員經常明查暗訪,有時甚至用個未成年人來“引誘”酒吧老板,一旦被抓住把柄,關你的門沒商量。

魏誌琴還說,對於我們華人初次開酒吧,一定要從低檔酒吧起步。第一,投資小,回本壓力也小。第二,顧客老年人居多,語言交流簡單,便於經營。中高檔酒吧是中青年人的場所,社交性強,而且文化含量高,對於新移民來說,由於語言和文化的隔閡,很難駕馭。酒吧是讓人放鬆、散心的地方,比如,一個大男人在家裏或公司受了氣,喜歡到酒吧喝一杯,與人聊聊,尋求一種安慰,派遣派遣苦悶;或者,冰球迷來談聯賽,影迷來聊聊影星……,你要能自如地應對,一旦酒客在此找不到感覺,他下次絕不再光顧。

各色酒客巧周旋

當然,低檔酒吧所接觸的顧客大多是城市貧民和低收入者,如何與這些人打交道,這是酒吧經營者首先遇到的問題。對此,先後經營了兩家酒吧的魏誌琴體會頗深。

她說,首先要自信,排除自卑心理;其次要堅持原則,樹立形象;第三是熱情周到,將心比心。保守這三條準則,就可以應付所有客人。可以說,絕大部分顧客是安分守己的,搗亂者極少,而且搗亂者也沒有市場,酒客們都有自律,共同維護一個良好的公共環境。但是,對蠻橫不講理的、故意欺負人的絕不能怕,更不可遷就。

魏誌琴的酒吧開張不久,兩名酒客因為打台球爭執不下,在店內大打出手,一個用球杆將另一個的頭打破,頓時血流滿麵。魏誌琴馬上為傷者的傷口進行了緊急處理,並問要不要報警,叫不叫救護車,傷者執意不要,魏誌琴趕快叫出租車把傷者送回家。

沒料想,第二天傷者來酒吧糾纏,說:“在你的店內挨打受傷,老板要負全責,快拿50塊錢來私下了事,否則就報警。”麵對這明顯的訛詐行為,魏誌琴毫不退讓,據理力爭:“前一天的情況有許多在場證人,都證明當時挨打者堅持不報警,今天來出爾反爾,敲詐訛錢,絕辦不到!一,一分錢也拿不走,二,如果報警奉陪到底,三,馬上出去,這是私人領地,並且今後絕不可再踏入此酒吧,因為你不配我的服務。”幾句落地有聲的話使所有顧客為之震驚,那個欺軟怕硬的人沒想到這個中國女人如此厲害,自覺理虧,便悻悻離去。

魏誌琴說,有些人以為中國人都膽小怕事,語言又表達不清,就故意生事,想來個下馬威,今後好在此說一不二。

還有一次,一個酒客想賒帳,魏誌琴告訴他:“這裏沒有賒帳的規矩。”沒想到那酒客破口大罵:“老子在此喝了20年酒,全是賒帳!”髒話連篇,不堪入耳。魏誌琴非常氣憤,命令他馬上出去,並嚴正地告訴他:“現在我是這裏的老板,你願意到哪裏喝酒,在哪裏賒帳,我管不著,在這裏絕不允許!我是一個婦女,你當眾罵人,是對我的侮辱,你再不出去,我馬上就叫警察!”

這名酒客離開後,第二天上午又回來了,還想買酒,魏誌琴為了殺一儆百,以正壓邪,毫不猶豫地當眾請他出去。下午那人再次進來,還是讓他出去。第三天,酒客再來,這次他跪在門口痛哭流涕,賠禮道歉,要痛改前非。這次,魏誌琴又當眾教訓他一通,最後原諒了他。以後這個酒客非常老實,再也沒有胡鬧過,他對中國老板娘心存敬畏,佩服不已,甚至還幫助魏誌琴做了許多事。

魏誌琴說,經營酒吧是一種Smart Service,不但要有膽量、有魄力,更要心細,一定要具備照顧全局的職業素質,明察秋毫,觀察每個顧客的一舉一動。善於判斷客人的酒量,快醉的客人絕不能再賣酒給他,否則要負法律責任。有的客人喝得麵紅耳赤,卻不會醉;而有的人麵不改色,卻到了極限,這就要靠經驗來判斷。

再有,要時刻警惕有沒有人在酒吧內進行毒品交易,有人在衛生間內時間過長,就很可能在內吸食毒品,要敲門提醒警告。其實,這些人知道你在注意他,或者他的行為被店主察覺,他就會收斂,不會再膽大妄為,肆無忌憚。

酒吧裏的許多顧客是孤獨的老人,他們把每天來酒吧坐坐當成生活的全部樂趣,所謂家隻是睡覺的地方,酒吧是他們接觸社會的唯一場所。所以,魏誌琴對他們很同情,盡量照顧他們,她對他們說:“就當我是你們的孩子,有什麽困難我可以盡可能幫助你們。”每逢雨雪天,魏誌琴都會開車把行動不便的老人送回家。就這樣他們日日相處,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魏誌琴有時還帶些中國特色食品菜肴給老人們。

問魏誌琴是怎樣學的英語,如此自如地與顧客交流?她說,所有來的顧客都是我的英語老師,在用中學,在學中用。她還指著身後的抽屜說,那裏有本字典,隨時查,隨時問。

坎坷奮鬥之路體味人生甘苦

魏誌琴在加拿大走過六年多移民奮鬥的經曆,她一刻也沒有停止過努力。從衣廠打工七個月,到之後第一間酒吧開張營業,每天中午11點開門,午夜兩三點送走最後一個客人,打掃清理後,回家休息已經是清晨了,天天如此,月月如此。

丈夫和兒子那是還在國內,她一個人背負著多少辛酸,多少思念,多少疲憊,多少孤單。她告訴我,當初就有人勸她,一個中國女人開洋酒吧,根本不可能,即使開了,隨時都會關門。她說,以自己的脾氣不但一定要幹下去,還要幹好,根本沒有想到退縮。她始終堅信苦盡一定甘來,耕耘必會收獲。

有一天,她忙完一天的生意,淩晨回家,沒有睡多久,房東就來電話,叫她馬上到店裏來。當魏誌琴趕到酒吧時,看見店內外滿是警車、警察,厚厚的店門玻璃被打得粉碎,收款機被撬,100多元現金和幾瓶白酒被盜。損失雖不是很大,但對生意有很大影響。為了當天能營業,她馬上收拾殘局,打掃成堆的碎玻璃,翻報紙查廣告,給玻璃安裝公司打電話……,中午11點一切收拾停當,照常開門迎客,魏誌琴累得已經筋疲力盡了。

第一間酒吧經營一年後,有一天魏誌琴忽然發現自己尿血,到醫院一查──急性腎炎,住院就醫,生意隻好暫停。經過考慮,她一狠心賣掉了酒吧,一年前兩萬八買的生意,一年後賣了八萬五,生意升值的背後凝聚著她的多少心血……

魏誌琴回國養了半年病,帶著丈夫兒子回到了多倫多。在丹佛士大街盤下目前這個麵積很大,明顯經營不良的酒吧。這次重操舊業,以她一年的經營經驗,再加上丈夫做幫手,生意很快走上軌道,兩年多下來生意又增值了一倍。所以,他們又考慮再賣掉這間,計劃再投資經營一間高檔次的酒吧,那樣會有更好的收益。

談到新移民在加拿大艱苦的奮鬥曆程,魏誌琴勸朋友們應當做生意,因為畢竟加拿大是個法製健全的社會,守法經營者會受到法律的保護,再加上中國人腳踏實地,堅持不懈地努力,成功的空間非常大。自強,自信,加上自由寬鬆的商業環境,吃苦耐勞的中國人一定能在加拿大大有作為。

(李竹)
[ 打印 ]
[ 編輯 ]
[ 刪除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