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麥田 金色的陽光 今天就是個快樂的好日子

(允許轉載,但請尊重作者,請注明文章出處,謝絕盜版!)
個人資料
正文

[轉載]馬來西亞華人的曆史和現狀

(2011-01-04 13:02:40) 下一個

2010 8 12 星期四

馬來西亞華人痛苦!

何謂馬來西亞華人 ―― 我們是馬來西亞人,但不是馬來人,我們是華人,但不是中國人。
這篇文章是留學北京大學的何燦浩寫的!!我也是轉載!!~他是在中國的人人網(校內)也就是仿 facebook 上發表的!


【請大家轉載】在校內發了第一篇過後,真沒想到校內影響力那幺大,能傳得那幺廣。於是,我突然有一個想法,想有意識地運用校內的這種影響力,讓大家更好地 認識馬來西亞華人這個群體。當然,以下隻是我個人的想法,隻代表我個人的立場。我的朋友,請幫忙轉載,當幫我一個忙;大馬同胞,也請幫忙轉載;不認識的朋 友,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稍有可取之處,也請幫忙轉載 ~ 謝謝大家啊!


第一、尷尬的存在


場景 1


當我剛到中國時,人們問我的第一個問題總是: “ 你的漢語怎幺說得那幺好啊? ” 緊接著 “ 來到中國多說年了? ” 、 “ 難道是從小學漢語嗎? ”


場景 2


當時我和中文係的辯論隊一起看 01 年的國際大專辯論賽決賽,馬來亞大學的三辯提到 “ 日本軍在南京大屠殺淩虐我中華婦女 ” ,有位同學問我 “ 你們也提中華婦女嗎? ”


從我到中國以來,以上的情況遇上了無數遍,於是我很早就想寫一篇文章來告訴大家:馬來西亞的華人是一個什幺樣的存在。這個題目很大,我隻能從我切身的體會和感受來寫這篇文章。


緣起


先用一個大家都熟悉的曆史背景來做開場白。 1840 以來,中國進入了一個動亂的時期。一方麵,好些中國人想往外逃竄;另一方麵,西方列強想捉苦力到東南亞地區為他們服務。於是,大量的中國人(尤其是福建、廣東一帶)就散布到東南亞各個地區,其中就包括了馬來西亞。


尷尬的存在


當人家問我 “ 你的漢語怎幺說得那幺好啊? ” 這幺一個簡單的問題時,我還真覺得這不是一句話就能解釋的問題。最簡單的回答就是: “ 因為我祖先是中國人 ” ,但是有人又會問: “ 那幺為什幺好多印尼人就不會說漢語了呢? ” 問題的複雜之處就在這裏。


從遷居到馬來西亞,我們的先賢就特別重視中文的教育,通過私塾、宗祠等單位教授三字經、四書五經等教材,後來隨著中國教育體製的改革而改革。這個時期,我 們的祖先基本上還是以中國人自居,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就有二十九人是華僑、抗日戰爭時期全體華僑出錢出力、著名的華僑陳嘉庚創辦廈大、集美大學。。。。。。 這樣的事情不勝枚舉。


後來,隨著居住馬來西亞日久,我們的命運漸漸在這片土地上生了根。從馬來西亞(大馬)方麵來看,我們開始更多地關注大馬的政治,與馬來族、印度族聯手爭取 從英國的殖民統治中獨立。從中國方麵來看,周恩來總理提出:華僑應在其居住地生根發芽。但是,不變的是:我們始終堅持自己的母語教育。


在印尼,由於當地華僑沒有組成統一的陣線,於是他們不能擁有中文名字、不能慶祝農曆新年;在中國人普遍認為完好地傳承了中華文化的新加坡,李光耀總理主動 地消滅了中文教育,關閉了新加坡唯一以中文為教學媒介的南洋大學,全體人民學習英文,於是目前多數新加坡人的母語是英語。如今,隨著中國的崛起,中文的 “ 經濟 ” 價值日益提高,許多東南亞國家才掀起了 “ 漢語熱 ” 。唯一的例外是馬來西亞,因為我們的先賢從頭到尾就沒有以 “ 經濟 ” 作為考量,而是從 “ 民族文化 ” 出發。


那幺,難道馬來西亞就沒有遭遇當地政府的阻撓嗎?有!而且很大!馬來西亞教育終極的目標是:以馬來語為唯一的教學媒介語,換言之,華語、淡米爾語的中小學 遲早都得消滅。 60 年代,大馬政府規定:隻有以馬來語為教學媒介語的學校才能獲得政府的津貼,於是許多中文中學紛紛改製,變為政府中學。這時,我們的先 賢,以林連玉先生為代表,明確地提出:學習母語是每個民族的天賦人權,即使不要一分錢的津貼,我們也要辦獨立中學!


於是,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保留了下來,華小以及民辦的獨立中學、學院形成完整的中文教育的體係,甚至創立了 “ 全馬來西亞獨立中學統一考試 ” ,受全球各高校 承認(除了馬來西亞的大學),我們基本上就是以這張文憑為基礎考進北大的。在這個過程中,多少先賢拋頭顱、灑熱血,林連玉先生被褫奪公民權、好多人被大馬 政府關押、無數的民眾以自己的血汗錢支持獨立中學。


但是,來到中國,沒有人知道這一切。不止中國,我相信全世界的人都不知道這一切,不知道被我們稱為 “ 族魂 ” 的林連玉,不知道馬來西亞的華人用血、汗和淚水來爭取母語教育的權利。於是,中國的同學反過來問我們: “ 為什幺你們會說漢語? ” 時,我真覺得這是巨大的諷刺。
尤其,當中國同學問起我: “ 為什幺你們也說 ‘ 中華婦女 ’ ? ” 時 ------ 盡管不理智 ------ 我還是立時火了: “ 為什幺日軍侵襲時,馬來西亞的華人要 出錢出力?為什幺同一年發生緬甸風災和四川大地震時,我們華人對後者的捐款額要遠遠大於前者,我們難道就沒有資格稱自己為 ‘ 中華民族 ’ 嗎? ”


當我來到北大的圖書館文學圖書時,看著滿目的 “ 美國文學 ” 、 “ 印度文學 ” 。。。。。。當我看到 “ 新加坡文學 ” ,而沒看到 “ 馬來西亞文學 ” 時,我更感到十分 淒涼,以至於諷刺。我們浴血抗戰,創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體係,有完整的 “ 馬華文學 ” ,而這一切在中華文化的發源地 ------ 中國是得不到承認的。反 倒是曾經廢除過南大的新加坡,由於其更為強大的國勢,反而被認為是在海外完整地傳承了中華文化的國家。


“ 尷尬 ” 之處就在於此:努力地捍衛中華文化,不為馬來西亞政府承認,亦不為世人所知,裏外不是人。這就是馬來西亞華人第一種存在:尷尬的存在。


第二、獨立的存在


獨立的存在,另一個說法是孤立的存在。 “ 馬來西亞華人 ” 這個詞兒意味著:我們是馬來西亞人,但不是馬來人(中國朋友最大的誤會 ~? );我們是華人,但不是中國人。於是,一種特殊的群體和文化產生了,獨立於世界之林。


我們跟其它馬來西亞人(例如馬來人、印度人)的差別很明顯,黃皮膚在一片黑色的人海之中額外顯眼,不同的語言、不同的文化。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相處得 十分融洽 ------- 馬來人其實真的是很好相處的,什幺種族衝突全是政府搞出來的 ------- 整個群體都受到馬來族極大的影響,這就鑄成了我們好多的 共同點,而與他們的這些共同點恰恰就是我們和中國人的相異之處。


最明顯的差異就是口頭表達。首先是口音,我朋友總說: “ 看你的時候一點都不像外國人,但你一說話我們就馬上知道了。 ” 在辯論賽場上時,我的一口馬來腔更是 顯得極為突兀。所謂馬來西亞口音,大概就是廣東腔 + 福建腔,翹舌少、輕聲較少(個人認為)、沒有兒化、語調趨平。其次是詞匯,以中文詞匯為主體,再加上各 種方言、馬來語、英語的詞匯,各種語氣詞 “ 啦 ” 、 “ 咯 ” 、 “ 哄 ” 層出不窮。大家有興趣的話,可以去百度打 “ 馬來西亞 VS 中國 ” ,馬上就能找到許多具體的例 子。


但是,我以為:更深層的差距不在嘴巴,而在腦子裏。有一次,中文係的徐藝峰師兄領著我們留學生辯論隊討論一個辯題,他最感歎的就是: “ 如果是跟中國學生討 論,第三個衡量標準一定是 ‘ 何者更有利於社會主義的建設 ’ 。 ” 看看中國同學的課就知道,什幺思修、毛概、鄧小平思想、軍事理論,這些似乎都離我們的生活很 遠很遠。冷戰時期資本主義陣營和社會主義陣營的分家就決定了我們意識形態上的不同。


撇開這個問題不談,即使同樣都繼承了中華文化,兩地的繼承也是有所不同的。在這裏,大部分的人都信仰 “ 無神論 ” 。但是,我們那裏好多人都還信仰觀十八羅 漢、觀音娘娘、關公、濟公、齊天大聖等,不一而足。不止大量的神廟,我們還保留了大量的宗祠、會館,並且還在華人社區發揮著一定的作用。由於我對中國的現 代化進程還算有一定的了解,以上這些還不足以讓我驚訝,真正讓我吃驚的是中國風氣的開放。校內校外,情侶相擁親吻的情況無所不在,這還真不是我想象中的中 國。當然,我們那裏也有很開放的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馬來西亞的華人普遍上要比中國人保守得多(嗯 ~ 至少跟我的家鄉相比)。


此外,許多大馬華人一致公認的是:中國學生真的很多 “ 學術牛人 ” ,大體上比我們那兒的人要勤勞的多。中國人多競爭大,我所認識的每位同學一個個都是從高考 的腥風血雨中殺出來的英雄豪傑,他們那股永不言倦的衝勁著實讓我們折服。相較而言,馬來西亞人則比較慵懶,更傾向於做自己喜歡的事、享受自己的人生。因 此,我們玩起來比較放浪形骸,比較不顧形象,大聲吵、大聲笑、大聲鬧。


既不是馬來人,也不是中國人,我們仿佛就是另一種程度上的混血兒,所以或許我們有點孤單。但是,這或許就是我們獨特的優勢:既傳承了悠久的中華文化,又成 長在一個相對寬鬆自由的輿論環境,想法更自由、更多元。所以,即使我們這個群體在世界上似乎很孤立,但如果讓我有機會選擇,我仍然願意出生在馬來西亞,當 馬來西亞的華人。


第三、悲壯的存在


“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 ,這一句俗語在馬來西亞人身上得到絕佳的體現。在過去,馬來人、華人、印度人曾經聯手爭取了國家的獨立;但是,隨著馬 來人逐漸獨掌大權(再注:對馬來人的抨擊僅限政治人物),華人、印度人的地位也日漸衰弱。首先,馬來語成了唯一的官方語言。再來,馬來西亞教育的最終目標 定為: “ 使馬來語成為唯一的教學媒介語 ” 。
但是,最大的轉折點是六、七十年代的 “ 五 ? 一三事件 ” 。由於華人比較刻苦耐勞,比其它的民族來得富有,無形中造成了民族間的矛盾。出於權力鬥爭的目的,政 治人物鼓動馬來人屠殺華人。於是,第二任首相敦拉薩借此宣布國家進入 “ 緊急狀態 ” ,順勢上台,頒布了一係列不平等的法令。在經濟上,每家公司都至少要雇用 30% 的土著(其實就是馬來人和其它極少部分的少數民族);在教育上,大學也實施固打製,要保留一定的份額給土著。此外,對中文教育的打壓更是變本加厲, 影響力最大的就是改製事件,即不以馬來語為主要教學媒介語的政府中學都領不到政府一分錢的津貼。


打壓歸打壓,但是馬來西亞華人依然在暴風雨中茁壯成長。如第一篇所述,我們發展出了一套完整的中文教育,各領域人才輩出。大家熟知的梁靜茹、曹格、光良皆 是馬來西亞華人;大家現在人手一支的 U 盤是馬來西亞的潘建忠發明的;在華語辯論界上,馬來西亞以其犀利的辯風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如今,馬來西亞的十大 首富中也大部分是華人。


但是,從這裏我們可以看到一些很可悲的現實。大馬華人自己創辦的獨立中學培養了無數英才那又怎樣?全世界大部分高等學府都承認我們的統考文憑時,唯有馬來 西亞政府不承認!馬來亞大學在辯壇創出赫赫威名那又怎樣?在政府控製下的馬來亞大學還曾經試圖禁止馬大的辯手參賽!梁靜茹、潘建忠等輩就更加可悲了,許多 人都以為他們是台灣人!潘建忠自己就說過: “ 如果我留在馬來西亞,不可能會有今天的成就。 ” 因為在馬來西亞,華人發展的空間有限,報國無門又無法自我實 現,不出國發展還能怎樣?


於是,馬來西亞的華人成長是成長了,可是那跟政府什幺毛關係都沒有。因為我們政府很慷慨,在全世界都在爭奪人才時,我們政府眼看馬來西亞出現人才外流的滾 滾洪流仍然可以視而不見!在馬來西亞大力提倡向外吸納人才時,去看看,有多少馬來西亞的人才在新加坡工作!有一次,我們國家的首相到新加坡訪問,探訪一間 醫院時,竟然有一半以上的人用馬來語跟他致敬!這是何等的諷刺!


我原本把第三篇命名為 “ 令人驕傲的存在 ” ,可是後來改成了 “ 悲壯 ” 。的確,我們有很傲人的成就。可是,在我們有心報效祖國時,卻隻能被不公平的政策拒之國 門。馬來西亞那幺一塊寶地,沒有天災、資源豐富、文化多樣,又居於世界要衝,如果真的有英明的政府,搖身變為世界強國絕非難事!反觀新加坡,沒有什幺自然 資源,又是彈丸之地,可是,現在我們隻有眼睜睜看著自己的國家成了新加坡的腹地,眼看著從馬來西亞分離出去的新加坡一天比一天強大!這種感覺真的很複雜, 真的很難以言喻!


謂之 “ 悲壯 ” ,我想應該甚為貼切。


後記


可能很多人很意外,我從小時候開始就自認為自己是個中國人。從小讀的書就是《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楊家將》、《嶽飛傳》。影響我一生最 大的一套書大概就是一套三十本的中國曆史漫畫圖集。在我小小腦海中,出現的總是滾滾的黃土和快馬飛馳的勇將。長大了一點,看過《中國人史綱》、《中國寓 言》,偶爾會翻翻《唐詩三百首》。


那時,我真的自認為我是中國人,我的文化之根和這裏的人是聯係在一起的。


於是,我的夢想就是回歸中國。英文我認為不重要,因為我要去中國,從沒認真學;馬文我更是碰都不碰,甚至常以考不好馬來文自嘲。可以說,我很偏執。我隻有 認為有必要的東西我才會認真去學。到了高二,我的國際視野才寬廣到足以讓我理解英文的重要性,我從那時開始才急起直追,算是打下了一定的基礎,但是絕沒到 “ 好 ” 的程度。但是,馬來文,我始終不願意去學習,在統考中馬文拿了慘兮兮的 “B6” 還常拿去說嘴。


去年 9 月,我來到了中國,就讀於中國最好的大學,學習著自己最想念的中文係,一切看起來都像夢想成真。但是,來到了這裏,我才第一次深刻地體會到:我是馬 來西亞人。我才第一次感覺到:我有可能是愛國的。在祖國成長的每一部分,不管是口音、思維等,都在我的生命裏留下不可磨滅的痕跡。即使我可能算是馬來西亞 裏最中國的一小撮人,即使我跟很多中國同學相處得不錯,但是我仍然能深刻地體會到我們的不同之處。不管怎幺樣,在中國,隻要是外國人,就真的隻是外國人。


那幺我到底該何去何從?這是我一整個學期都在思考的問題。在迷茫中,在摸索中,我才會寫出上麵的三篇文章,試圖找到馬來西亞華人的定位,試圖找到自己的定 位,然後決定自己以後要到哪裏發展。我個人認為,不管是留在中國還是去到西方,就注定了隻能收到單方麵的信息,很難認清這個世界的真相。此外,留在中國, 或許就隻能是成為一個尷尬、孤立的個體。去到西方國家,那更是徹底地孤立,存活在一堆思維截然不同的陌生人之中,甚至還可能麵臨他們的排斥。


可能,我仍然會回去馬來西亞,即使我們目前仍然要活在打壓之中,即使要存活在一個難以實現自我的空間。但是,我或許可以用手中的一票繼續給國陣施加那千萬 分之一的壓力,做自己想做的事,做一個開心的人。即使薪水不高,即使物質生活不豐裕,即使很難真正地實現自我,但是隻要能在自己最熟悉的家鄉、跟喜歡的人 在一起,幸福或許就那幺簡單不是嗎?


滿紙荒唐言,
一把辛酸淚;
都雲作者癡,
誰解其中味?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2)
評論
金色的麥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Quarx的評論: 謝謝你的留言!很久沒有看見你了,擁抱一下。
Quarx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exieshehui的評論:
作者說的基本都是事實. you are right! thank you!

I used to think about our Chinese oversea in each country; while no time to write articles.
金色的麥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hexieshehui的評論: 謝謝你的留言!讓我從一個新的角度多了解了一點兒他們。
hexieshehui 回複 悄悄話 曾經在新加坡生活了很多年,對馬來西亞華人境況有所了解,作者說的基本都是事實,但有些東西卻是無法用言語來表現出來的。比如馬來西亞的華人在新加坡謀生,卻很少有人願意成為新加坡人,因為他們覺得新加坡太小。我認識的幾位馬來西亞的同事,非常善於內鬥,大概是因為他們來自非常不易的環境,處處受人欺負,在馬來人的欺壓下求得一條艱難的生存之路,可以想象,他們也是生命力極強的,不然他們不會生存至今。
金色的麥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非洲人90的評論: 很感謝你給我們分享你的故事!

我覺得我們華人一直來都是勤勞善良的,如果中國大陸不是被文革把人心和道德那麽徹底地破壞了的話,我們的社會現在也應該會好得多的多!
非洲人90 回複 悄悄話 想起20多年前,經援到非洲時,離首都300公裏一個城鎮裏,有一個馬來西亞華人,隻要有中國人路過,他知道後一定會邀請去他家做客,好吃好住分文不取,當時的中國人提起他的大名沒有不知道的。在我們創業初期,他給了很大的幫助。雖然華人在世界上仍然經常受到非議甚至歧視,但如果我們自己都嫌棄自己的血統和文化的話,還如何贏得別人的尊重?
金色的麥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nightrose的評論: 不是,這裏說的是馬來西亞的華人很多代了之後都仍然堅持自己的華語教育,幾代之後的孩子都還會一口流利的中文,很令人感動!
金色的麥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lbert88的評論: 是的,你說的一點兒沒錯。東南亞的華人都差不多,沒有政治地位,聽說馬來西亞還好,印尼是最差的。

唉,我們華人在外麵吃苦耐勞,勤儉持家,所以往往很快就會在經濟上富足起來。可是我們華人的弱點是不愛關心政治,從基礎說起就是“個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人人都不出來管大家的事情,那麽長期以往當然就沒法在政治上取得一席之地。
nightrose 回複 悄悄話 第一代華人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比較困難吧?說英語有口音,長得和老美截然不同,藏都藏不住。頂多在老美麵前冒充一下台灣人,還要提防周圍沒有台灣人露了餡。
albert88 回複 悄悄話 還有:有個馬來西亞男生告訴我,馬來西亞政府根本不給華人學生以政府獎學金。換言之,馬來西亞的政府獎學金或資助基本上是給馬來人的。這個馬來西亞政府或國家是明目張膽欺負或歧視華人的。
一個普遍現象是,華人(包括馬來西亞華人)在經濟上如此成功,但在政治上卻沒有作為。所以,淪為次等公民。這可能是印尼大肆屠殺和鎮壓華人之後的後遺症。。。
金色的麥田 回複 悄悄話 回複albert88的評論: 老阿你說的太好了!真的你很了解他們,我要把你說的這些轉寄給我表哥,感謝你的了解和理解!

我在馬來西亞居住過幾天,而且因為親戚和我交流的比較多,所以讀到這一篇時我是特別有感觸的。
albert88 回複 悄悄話 謝謝麥田分享這篇好文章。

十幾年之前,俺在英國,發現係裏許多本科生女孩子講中文。要知道,那時候從大陸出來的本科生基本上沒有。

後來一問,原來是馬來西亞來的。不容易,不簡單。她們是華人的第五代以上了,還保留了中華文化。她們講中文,基本上和福建人講國語差不多。有明顯口音,但完全可以聽得懂。
她們的簡曆,在語言能力上,都有英語,馬來語,國語,印地語,廣東話,福建話等,至少5種以上。
她們的中文書麵語程度,絕對好過俺家孩子或絕大多數在歐美的華人第二代。
為什麽?
這是因為:民族認同和民族自豪感。他們認為自己的華族,是馬來西亞的優等民族!所以,他們在馬來西亞,以華人血統為驕傲!我們,應該為他們喝彩!

相比之下,猶太民族,曆經數千年的離亂,還保持著明顯的民族特征和文化傳統,靠的是什麽?信念,以自己的血統為驕傲!

相比之下,在歐美的華人們,有多少人讓自己的孩子們以華人血統為驕傲?
有些第一代華人,就恨不得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在洋人麵前自取其辱。
難道不應該反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