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遠益清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個人資料
正文

俺上來唱個反調哈,我覺得雲易的文章其實topic還是很有趣的。

(2010-02-18 11:57:32) 下一個
好像作者覺得中國文化對中國父母親對孩子的撫養方式有非人性化的影響。

其實我也偷偷的納悶過這一點。尤其是自己作了母親以後,有時想起三綱五常裏的“父為子綱”,24孝故事裏對孝道的極端推崇,在饑荒日子裏父母賣兒賣女的曆史,纏足曆史,古時甚至有“易子而食”的故事,覺得這些傳統道德真的是很扭曲很病態的殘忍。好像孩子自古以來在緊要關頭可以做為犧牲品來對待的。

我沒有聽說過這樣的思想在其他國家存在過。當然我對世界曆史文化的知識實在有限,不能斷論。

大家也許會說這些陳芝麻蘭穀子的舊說跟我們現在的生活有何關聯,我看確實是大大的有關的。

1. 且看看中國家庭的婆媳關係是多麽難處。所謂的婆媳關係實際上是婆婆,兒子和媳婦的三角關係。父輩對子女居高臨下的態度和婚姻生活的幹預仍然被華人社會廣泛接受。

2. 父母對子女的暴力在中國社會仍然廣泛被視為家務事,並沒有社會機構強製實行製約和對兒童人權的保護。我不知道這在西洋家庭雖然偶爾存在,但不很普遍。

3. 看中國政府對教育經費的支出占GDP的百分比。

4. 國內地區供孩子念書的校舍有多少危房。政府大樓又有多少危房。四川地震死了多少孩子,又死了多少成人。

這些社會現象不是多多少少反映出中國的成人對孩子的重視程度麽?

話說的遠了一點,咱回到父母子女的家庭問題上。這個話題確實很私人,各家有各家的方式。

有很多中國父母愛孩子的程度是鞠躬盡瘁,極無私的。我的姥姥姥爺就是這一類型父母的典範。他們雖然沒有受過教育,但他們極為寵愛的養大了五個孩子,又極為寵愛的帶大了他們孩子的孩子,不求一分回報。

但我又聽說過太多孩子跟父母之間的血淚史,棍棒之下出孝子,媳婦熬成婆之後的變本加厲⋯⋯這樣的現象當然在西方社會也存在,不同的是曾為中國文化支配的亞洲文化下的社會輿論對壞父母的縱容和沉默,不到人命關天的時候經常采取關起門來眼不見心不煩的消極態度。

而西方社會似乎更積極的支持正義,兒童有社會機關立法保護,父母對孩子的虐待行為是決不被知情人所容忍的。父母對孩子作為獨立個體的尊重,對兒童心理健康研究所下的功夫,跟有5,6千年文明曆史的中國人比較起來,先進與落後的懸殊,不言而喻。

我可以從雲易的文字中看到她為中國孩子感到的不公。我相信她的文字意不在攻擊中國母親,更多的是對傳統文化下非人性的一麵對孩子成長帶來的影響的frustration。

如果作者再下下工夫搜集一下資料,聚焦一下研究視點,最好直接做個問卷調查,采訪一下做媽媽的人群,擺脫感情的支配,理性的橫向縱向比較分析一下父母對孩子的養育方式和行為,我覺得會是一項很有推動中國社會進步意義的好研究。

寫完就發,詞不達意之處見諒。歡迎討論。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