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大道堂

佛陀教育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他教導我們智慧人生。我是初學者,這裏是我的筆記,歡迎指點。
正文

6.學佛從為善開始

(2009-05-31 16:06:00) 下一個

問一百個人,一百個都會說自己很善良,決不是他們撒謊,是真的認為自己很善良,但是這善良的標準卻千差萬別。

 我需要一百塊錢,你卻隻給了五十塊,你認為你是善良,可能我會覺得你不那麽善良,至少不全善,為什麽不給我一百塊,這就是標準不同。在佛陀教育裏,他老人家教導我們的是純善,就是百分之百的善,沒有絲毫欠缺的善。

但是,這個純善,可不意味著,你需要一百塊,我就要拿出來一百塊給你,不是,如果這一百塊是為了讓你造作惡業,幹壞事,一分錢不給倒是純善,所以,為善需要智慧。

說到根,一念為己就是惡,一念為人就是善,純善就是念念為他人,同樣一件事,為己就是惡,為人就是善,一半為自己,一半為別人,就是半善,不是純善,純,是不夾雜。
正如毛主席他老人家說的,毫不利己,專門利人,一絲一毫一時一刻都不能為了自己。
所以不要忘記了,不要為了善而善,不要著相,著相的善,就是為了善而善,裏麵有
,裏麵還有惡,真誠為善,才是善,什麽是真誠呢?曾國番有個定義,“一念不生謂之誠”,說白了,你一琢磨,就不誠。

 
當年梁武帝大力推行佛教,建了幾百座寺廟,見到了印度才來的達摩祖師,問他
我幹了這麽多好事,你覺得我怎麽樣?,達摩祖師跟他說,不怎麽樣,梁武帝當時就火了,喝!說話這麽不委婉呢,好,你這洋和尚,我不護持你,看你怎麽傳法!所以才有後來的達摩祖師到少林寺麵壁九年,幹嘛麵壁?你讓當朝皇上不高興,沒人跟你學,還好有一個慧可斷臂求法,不然我們中國禪宗就是另外的樣子了,多懸啊。

 
純善才是功德,才是真善,梁武帝這善不純,他覺得自己不錯,這就是不純,達摩祖師說了實話,他還不高興,整個一個凡夫。

 
先看看釋迦牟尼他老人家怎麽個善的標準。

在《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中,佛陀清清楚楚給出來淨業三福,淨業就是純粹的善的定義,覺悟成佛靠的就是這。

抄錄一下:

1。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2。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解行人

 這是一條道路,是從凡夫眾生,一直到成為覺者的道路。經中韋提希夫人請教釋迦牟尼老人家,如何才能脫離苦難,佛陀在給她指點極樂世界之前,特別強調,這三條十一句話,是絕對的基礎,做不到這個,想要脫離苦難,覺悟成佛,登極樂世界,那叫一個沒戲。

 
為什麽是三條呢,第一條指的是人天善,或者叫世間善,做到這個,可以不墮惡道,在人天善道。第二條是小乘善,從心上做到,還不算是純善,為什麽呢,光知道自己做到純善,心思裏一塵不染,但是沒有倡導大家一起做到。第三條是大乘善,不但自己內外做到,也勸導別人做到,這三條都圓滿了,才叫真的純善。

 
特別提醒,孝養父母,是純善的基礎,跟我們孔老夫子說的一樣。

 
解釋一下第一條裏麵的修十善業。

其中身有三業:不殺生,不邪淫,不偷盜,口有四業:不妄語,不綺語,不惡口,不兩舌,意有三業:不貪,不嗔,不癡。

 
佛說的不偷盜,指的是不與取,就是沒有征求的人家同意就私自拿取。

妄語,指的就是說瞎話,綺語就是花言巧語,惡口就是罵人,說狠話,尖酸刻薄,奚落嘲諷,都是惡語。

兩舌就是搬弄是非,東家長西家短。

第二條裏麵,受持三皈(音:歸),三皈指的是皈依覺,皈依正,皈依淨。是從我們的心性上要覺悟,不要迷惑,智慧上要正確,不要邪思,行為上要清靜,不染濁。
具足眾戒,現在話就是遵紀守法,不亂來,不但行為上不亂來,心性上也不能亂來,壞事想都不要想,慧能大師講的“心性無非自性戒”,無非,就是沒有是非,心上不做錯事,真正的戒是從心上來的,心上戒了,行為上不可能不戒。這實在是功夫。

不犯威儀,就是要行住坐臥,規規矩矩,幹淨利索,不能邋遢肮髒,站沒站相,坐沒坐相,我們心性上本來清靜威嚴一塵不染,你起心動念就是侵犯威儀,帶來染濁。
所以這第二條的三句話,要從心上做到,不光是字麵上的理解,做到這三條,到了小乘阿羅漢果,就是人間的聖人。第二條比第一條上了一個大階梯。


第三條是大乘人要做的,在第二條基礎上,也就是說我們自己的心性上完全牢固了,要落實到生活中,並且勸解大家都這麽做。注意,這個行人,不但是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那些蟲魚鳥獸,其他世界的靈體,同樣是眾生,我們要和他們一起創造一個美好世界出來。明白這個道理,確實需要經常讀誦經典。發菩提心,就是啟發自己的真誠的覺悟心。

 這麽對照下來,真的是慚愧,距離純善還是有很大距離呢,非但有很大距離,這第一條都做不到,人天兩道都呆不住,隨時可能墮落惡道,還提什麽覺悟成佛呢。

 
一身冷汗!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