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讀史有感(馬援)

(2013-12-05 12:22:48) 下一個

 

                  

 

                                                                     讀史有感(馬援)

 

馬援(前14年-49年),字文淵扶風郡茂陵縣(今陝西省興平市東北)人,東漢著名的軍事家。漢光武帝時,拜為伏波將軍,封新息侯,世稱馬伏波。《維基百科》

馬援被認為是趙奢(戰國時趙人)的後代,因為秦滅六國後,為避禍而姓馬。趙奢是中國古代最出名的將領之一,牛得一塌糊塗, 趙奢大敗秦軍的那一仗,名將廉頗都不敢打,現存的史料根本看不到弱點。我根本不相信有這樣的人,隻好自己找二條,第一,史料太少;第二,對手太弱,如果對手是白起,王翦,那就不好說了。

馬超是馬援之後,馬超我想大家都知道,是三國裏著名的悲劇人物,大敗曹操的悍將。

 

馬援的出生地和早年活動都不在中原,因此他不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漢光武帝)真正班底。劉秀基本上平定中原以後,有二個最大的對手,一是西北的隗囂,另一個是占據蜀地的公孫述。馬援和公孫述是老鄉,老熟人,公孫述見他的時候極講排場,見麵就封侯,給他大將軍的官位。隨從都很激動,找到了革命隊伍嘛。

但馬援卻說:天下雄雌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後漢書·馬援列傳》)

“吐哺”原意是母親把食物嚼爛後喂給孩子,這裏的意思是殷勤待士。馬援卻認為公孫述那些排場挺好笑,人都跟木偶似的,這種誇張的擺顯哪裏有一點是尊重國士(看來他的自視極高),這種做法是不能夠得到人才的。

這一段敘述的確非常有意思,公孫述的做法其實挺普遍的,二個小時候一起玩泥巴的發小,今天我發達了,你來見我,自然我要你知道現在我的地位,然後再來拉攏。實際上公孫述是很看重馬援,不然不會出現這一出。但卻不料讓馬援看輕了自己,這恐怕是他料所不及的。

那麽馬援能否找到一個真正對胃口的明主呢?

他開始的時候是隗囂的重臣,有一回奉命去見劉秀,這是二人第一次見麵。劉秀親自出門去迎接,然後二人坐到一起像老熟人一樣拉家常。馬援有些奇怪,說“臣今遠來,陛下何知非刺客奸人,而簡易若是?

劉秀笑著道:卿非刺客,顧說客耳。”

劉秀絕非輕率之人,而是以謹慎著稱,之所以這樣,是因為馬援少年就得名,劉秀肯定早就聽說過他,自認為了解他,而且恐怕是把他弄過來,才用這一套。可見劉秀最後得天下絕非偶然。

看來馬援的確是有些牛的,當時的三大巨頭都很看重。馬援的牛也是有內涵的,因為他把三家一跑,心裏就透亮了,這反映在他與隗囂的一段對話中。

他見了劉秀,回來後隗囂自然要問看到了什麽,答案是:

前到朝廷,上引見數十,每接燕語,自夕至旦,才明勇略,非人敵也。且開心見誠,無所隱伏,闊達多大節,略與高帝同。 經學博覽,政事文辯,前世無比。

這裏的讚譽無以複加,“非人敵也”就是說隻有神才能敵,人是不行的;“前世無比”就是說前人沒有人能及。

這裏決不是在拍馬屁,因為馬援是在一個領袖麵前使勁誇另一個領袖如何英明(還是活著的對手),實在有些出格。就像你在太太麵前拚命說另一個女人是天仙,因為我知道這在現實中恐怕很有些犯忌諱,所以我認為是《後漢書》在拍馬屁。

但好話肯定是說了的,因為隗囂決定臣服劉秀,連他信任的重臣都這樣說,隻好這樣。但後來隗囂還是造反,這一回馬援就堅決徹底地站在劉秀一邊,為劉秀出謀劃策,隗囂失敗。

劉秀蕩平了天下以後,馬援在對周邊少數民族的作戰中表現出他卓越的軍事和政治才能,劉秀越來越信任他,其地位也就越來越高,然而正所謂“水滿則溢,月盈則虧”,後來問題就來了。

那一年馬援已經62歲了,在古代已經是高齡了,湘西武陵少數民族發生叛亂,武威將軍劉尚 去征剿,冒進深入,結果全軍覆沒。馬援請命南征。他曾經說過:“男兒要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馬革裹屍這個成語就是這樣來的,現在他要去實現了。

我想是那時外敵很多是遊牧民族,戰死後找不到木材,隻能以馬皮來包裹屍體帶回家鄉來安葬。但是,這恐怕隻是高級將領才能夠有的榮譽,一般士兵不過是草草埋葬在遠方罷了,敬請那些喜歡打仗又做不了將領的激進人士不可忘記,你是沒有資格馬革裹屍的。

劉秀考慮到他年事已高,而且出征在外,開始沒有答應,他當麵請戰,劉秀感動而答應了,不料結果卻是一個悲劇。那一仗極不好打(去過張家界就知道那裏的地形有多複雜),馬援使出渾身解數,進展不大,這時皇帝就不高興了。仗難打,遠在千裏以外的皇帝並不能看到,這時就要聽別人的匯報了,然而這時就出了大麻煩,好話不多。

封建政治大概的是這樣一回事:將領帶著一支大軍在遠方戰而僵持不能勝,皇帝肯定不能高興,如果有皇帝極信任又是將領的死黨出麵說話,情況要好一些;如果反而是有人出麵攻擊,又沒有死黨維護,那就極危險了。

從曆史記載來看,馬援不是結黨為私那種人,沒有人為他說話;而且出麵攻擊的是皇帝的紅人,前去考察馬援打仗情況的駙馬梁鬆,狀告馬援指揮作戰錯誤,在交趾打仗時又私下搜括大批的珍珠。

作戰是不是錯誤是一件很難說清楚的事情,但大批珍珠卻是一個誤會,實際上是薏苡,一種像珍珠卻是挺平常的中藥和食物,交趾那地方出這東西,質量好。但這個誤會的產生卻不是偶然的,有著深刻的原因。

史書上的記載大概是馬援弄了一車,給部下看到了。當然,部下不能去問,馬援根本沒想到會出麻煩,也沒有對人說,卻完全不知道這個事傳得沸沸揚揚,很多人都知道了。為什麽會把薏苡看成珍珠,那隻能是官場上大家都貪,自然事情就是那樣;而馬援為什麽為什麽不對人說,那是他因為相信人正不怕影子歪,根本沒想到會有這種事。

問題不在於馬援是不是貪,而是不能吃獨食,那就是一個道貌岸然的偽君子。也許馬援應該拿著薏苡送那些達官貴人一些,但我認為還是沒有用,別人會想,你自己拿了珍珠,還想用薏苡來忽悠我,虛偽得太過分了。

劉秀這時震怒,換個皇帝,恐怕性命不保。但劉秀是不殺功臣的,也隻是撤職,但命令到時,馬援已病逝,但劉秀仍然怒氣未消,接下來追回了馬援的爵位。這裏我有一點疑問,為什麽不查抄馬援的家產,那既不是就一清二楚了,難道劉秀還是手下留情?

可憐的馬援一世英雄,對皇帝忠心耿耿,到未了連一個葬禮都沒有,也不能安葬在家族的墓地,隻能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草草下葬。

這個案子恐怕是一個冤案,因為馬援的家人六次向皇帝上奏章申冤,如果真是貪官應該是好好去享受,不會生事。最後劉秀還是動了惻隱之心,允許馬援的家人將他正式安葬,當然,不能談平反,那些罪名依然存在。馬援的徹底平反是劉秀的兒子,漢明帝做的。

由於馬援在曆史上是一個完全正麵的人物,於是梁鬆就成為了卑鄙小人。他之所以跟馬援過不去,是因為馬援看不慣他的高幹子弟派頭,訓斥過他並且在劉秀麵前告過他的狀,讓他觸了一個大黴頭。但也許並不是那麽簡單,因為大家都說馬援貪,梁鬆恐怕認為不假,貪不要緊,大家都貪,但如果再擺出一付正人君子的樣子來,那就是虛偽,這個就有大問題。因為西漢為王莽所亡,而大家都認為王莽就是一個虛偽的典型(現代的看法所有不同,有人認為王莽是最早的社會主義著,像今天的委內瑞拉前總統查韋斯)。

中國有個說法,叫做“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大家都貪,你不貪就就危險了,連錢財都不感興趣,那麽必定是誌在天下,那既不是在跟皇帝較勁。馬援有些自視清高,卻不料犯了官場大忌。古代名相蕭何自毀聲譽,明代名將戚繼光送禮行賄跟他打仗一樣內行,原因就在於此。清高廉潔是沒有用的,還危險得很,人總是容不得異類。

馬援不能說缺乏政治才能,而隻是忽視了宮廷政治,這二者並不是一回事。當然,在一個理想的社會中,有前者就行,後者根本就不存在,但是,由於並沒有那種理想社會,所以根本就不能存在那種出汙泥而不染的成功政治家,那行不通,要碰壁。

馬援太自信,太天真,以為隻要皇帝信任就可以,卻不料皇恩似水,靠不住的。這裏不是偶然的,而大致可以看到那種靠武力而建立的封建王朝的一個死結。

要靠武力,意味著帶兵的統帥權力大,因為皇帝不可能處處都自己出馬,接下來就是君臣之間的關係變得極其危險了起來。劉秀是一個少見的明君,待臣下的寬厚又是曆史上最好的,但仍然逃不脫這個死結。

一個統帥帶著重兵到到遠離皇帝地方去打仗,此人一定是皇帝信任的。仗打輸了,自然沒有好果子吃;打贏了就好了?未見得,皇帝心裏也怕怕的,怕你轉過身來收拾他。這種猜疑會慢慢滋長,弄不好能打仗而且打贏仗的統帥麵前隻有二條路,不回家等死就是造反,那麽答案就是現成的。

沒有辦法,隻能是一種宿命,這在中國曆史上太多了,可以說是中國曆代改朝換代的主要原因。

皇帝找不到辦法,用能幹人,仗打得贏,但人心隔肚皮,不能知道別人心裏怎麽想。認真想來,由於人和人之間的完全了解不可能,那麽關鍵就是二個,使用武力和天下為私,隻要這二條存在,天下必定不太平,就像中國幾千年的曆史。

 

但是,梁鬆卻沒有料到陰皇後指定了馬援的女兒作為太子的正室,認為她最具有皇後的德性。劉秀有一個曆史上著名的賢良皇後(陰皇後),他的家庭生活在皇帝裏麵可以說是最美滿的,沒有什麽後宮,兒子之間的明槍暗箭,殊死搏鬥。所以劉秀不為怎麽為今人所知,因為電視劇,小說缺乏吸引眼球的題材。

陰皇後的兒子漢明帝,則是曆史上著名的孝子,被認為有戀母情結,有此情結的人一般對女人不至於太狠心。他和馬皇後(馬援的兒女)的關係也一直很好,看來母親對人影響真是太大了。

馬皇後並沒有生育,但漢明帝卻始終敬重她,把別的妃子生的兒子讓她撫養,她視如己出,這就是後來的章帝,章帝始終把馬皇後當著自己的母親,繼位以後封馬家而不封親母的家族。也許有些文人會歌頌一番,但我想這對於章帝的生母來說,真是太殘酷了,兒子活生生被人搶了。

沒有辦法,在那種封建專製社會裏,女人沒有地位,隻是生育的機器,男人也好不到哪裏去,隻是國家的一個螺絲釘,所謂好皇帝也無法改變這些根本的東西。

漢明帝對曆史的最大影響就是將佛教引入中國。“有一次,明帝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夢見一高大的金人,頭頂上放射白光,降臨在宮殿的中央。明帝正要開口問,那金人又呼的一聲騰起淩空,一直向西方飛去。夢醒後,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朝會時,他向群臣詳述夢中所見,大多數人都不知其由。後來他有個博學的大臣說那可能是西域的佛陀,明帝聽說西域有神,其名曰佛陀,於是派使者赴天竺求得其書及沙門(沙音娑,亦作娑門,亦譯作桑門),並於洛陽建立中國第一座佛教廟宇白馬寺。”《百度百科》

佛教到底什麽時候開始在中國傳播的並不可考,一般認為洛陽白馬寺是中原第一座真正的佛教廟宇,那一年也被認為是佛教在中國的元年,雖然佛教真正在中國盛行是南北朝的事情,那又過了幾百年。

 

人年紀大了以後,一般會有二種變化,一是多疑固執,再是變得像一個好好先生。劉秀好像是後一種,非常不願意生事,對外不到萬不得已,不肯用兵。恐怕是看到了漢武帝的教訓,打仗是一件非常花錢的事情,必定造成內部矛盾激化。我知道漢武帝是很多好戰之人的偶像,但我是不怕磚頭的,說劉秀是一個好人,皇帝好戰,受苦的是老百姓。

但對內不生事就有些難辦了,因為結果是弄得朝紀有些鬆懈,豪族,特別是皇親國戚橫行,馬援的冤案是最大的敗筆。這的確很有些難以兩全,皇帝是獨裁者,讓別人不怕就不對了,不能做老好人。

劉秀死後,太子繼位,就是漢明帝。漢明帝和他父親可就是大不一樣,急脾氣,眼睛裏揉不得沙子。據說有一次一個小太監不小心把藥灑到了他身上,他煩了,拿起東西就要打。小太監跑,他就跟在後麵追,小太監一下子鑽到床下,當然他是不能跟著鑽的,隻好氣得大叫,要小太監出來,可這小太監好像並不怎麽怕這個皇帝,就是不出來,還機靈得很,在床下來了一個順口溜,大意是:

天子震怒,天下恐慌,

那有皇帝,棒打兒郎。

這一下漢明帝不好意思了,隻好算了。可想而知,梁鬆到了這樣的皇帝手裏,結果怎麽會好,本來漢明帝對權貴橫行就憋著一肚子氣。皇帝不見得知道大臣有沒有錢,但像漢明帝這樣精明的角色對枕邊人的家境應該是知道的。

漢明帝是還是太子的時候恐怕就知道馬援是冤枉的,卻不敢說話,做儲君的時候必須得小心謹慎,這是不是今天的規矩,而是中國自古以來的傳統。雖然處死梁鬆的罪名與馬援無關,但大家都認為說毫無幹係是不太可能。

漢明帝為了表彰,紀念東漢建國的功臣,曾經為他們立碑稱為雲台二十八將,但其中沒有馬援,因為有些人的功績並不如馬援,手下人不解,問漢明帝,是不是因為馬家是最大的外戚,漢明帝笑而不答。

這裏大概得了解一個背景,西漢的外戚從呂後開始始終是一個大問題,數次威脅到皇位,也就是國之根本,最後西漢就是滅在外戚王莽的手中,所以後來的東漢一直對外戚十分警惕。漢明帝是一個明白人,不以自己親疏而亂了朝綱。

但是走了外戚,卻來了太監,東漢的太監專國是曆史上有名的,這是獨裁政治無法避免的弊病。天下大權一人獨攬,那麽獨裁者身邊的人就必然有了權力,中國曆朝曆代都有這個問題,一直持續到現代。

 

想來馬援真是有些倒黴,地位是自己掙來的,外戚卻將他整了下去;雖然死後自己的家族成了最重要的外戚,但卻因為此而沒有登上雲台二十八將 ,好處是沒有,壞的都趕上了。我總認為如果馬援的女兒大一點,早幾年成了太子的太太,梁鬆未必敢下手,誰敢在太子的頭上動土,將來還要不要腦袋?

由於馬援在中國曆史上是著名的正麵人物,伏波將軍這個稱號就成為一種很高的榮譽,以後還有不少,但是,都無法與馬援相比。其實馬援還是很幸運的,被治罪的時候已經死了,死得其時;以後的平反更是與他毫無關係,隻是為了一個名字。

要是有所謂的在天之靈,不知他會做何感想?會不會看淡所謂平反,隻當作一些重複的鬧劇。不過從史料上看,他是一個挺認真的人,有些較死勁,這樣的人活著累,也容易倒黴。要不是遇到了劉秀,又在一個大動蕩的時代,恐怕得不到那樣的成功。而且他受到的不公對待,一貫為後人所同情。這樣來看,他也許不能算很倒黴。

讀了他的故事,我想到卻是,一個社會要是不需要平反了,那真是不錯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新中美 回複 悄悄話 “吐哺”應該是來自於“周公吐哺”。。。那可不是往別人嘴裏吐的意思。。。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