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讀《西方哲學史》(三)(上)

(2011-04-21 08:44:15) 下一個
讀《西方哲學史》(三)(上)


我想還是應該來談一談羅素這個人,因為理解他的思想不可避免的要涉及到他的個人。
當然,隻限於為了理解他的哲學,至於他的私生活,那是狗仔隊關心的事。
而且還是我感興趣的並且是我知道的,這方麵的書有一些,我讀的的非常有限,主要是
他的自傳。

首先得提到他的家庭,因為現在的心理學認為:人成年前所受到的教育,周圍的環境是
有決定意義的。
羅素出身在一個政治世家,父母早亡,是由祖父母撫養長大的。他的祖父曾經兩次出任
英國首相,所以他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官二代,像這樣出自於顯赫家庭的大哲學家我隻知
道他。如果你印象不夠深的話,可以認為他是出生在現在美國總統的家裏,因為那時候
的英國是世界第一強國。
他在自傳中說道,他的激進的女權主義思想就來源於他的祖母。我想,他一生對政治,
對社會活動具有高度的熱情,這起碼是主要的原因之一。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他曾經認
真考慮過從政,這即是家族的傳統,又是家人的希望,但實在抵擋不了哲學對他的引誘
,有些內疚。
不過想象他會成為一個什麽樣的政治家倒是一件很好玩的事情。
從他的自傳看來,他的長輩都有些奇特,都不是那種循規守矩之輩,不知是不是有誇大
的嫌疑,因為他好像有一點以不與多數人意見一致而感到自豪。當然,也極有可能,不
然他那種卓爾獨行是哪裏來的呢。
他在談到他的祖母(他父親臨死的時候把他托付給自己的母親,所以他的祖母就相當於
他的母親)時說:“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回想起來,越來越意識到,她在塑造我的
人生觀上所起的重要作用。”這一段我讀起來格外感動,因為我也是當母親離開我以後
,才慢慢認識到她對我有多麽大的影響。
他繼續寫道:“她的無所畏懼,她的公益精神,她對習俗的蔑視以及她不盲從大多數人
的意見似乎一直對我有所助益,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認為值得我去效仿。她送
給我一本聖經,在扉頁上題寫了她最喜歡的經文,其中有一句是:“你不可追隨眾人去
行惡事”。正是她對這條經文的強調,引導我在以後的生活中從不害怕自己屬於少數。”
這句話來自《出埃及記》23:2,不可隨眾行惡。當然,我們得理解這句話的背景,不管
是誰寫下的,那時的基督教都還是少數,還是所謂“異見人士”,但是,仍然是聖經中
最好的真知灼見之一。
這大概就是羅素,有強烈的道德使命感,“從不害怕自己屬於少數。”像羅素那樣的哲
學家是不多見的。他的自傳有一段頗為搞笑的話,當他的想法慢慢被人接受了,又得了
諾貝爾,那些原來把他視為邪惡,洪水猛獸的政府,機構開始邀請他去演講了。他既不
高興,也不得意,反而想:自己是不是哪裏出了錯?
在哥哥死後,羅素還繼承了伯爵的貴族頭銜,可以想到,他從不把這當一回事,除了調
侃自己。我記得他曾經說過(不敢肯定):貴族頭銜隻能證明血統,而那隻對馬和狗有
意義,因為人們隻有根據那決定價錢。
當然他有自傲的本錢,認為自己的成就和名氣與這並無關係。不像某些人除了血統就沒
有什麽能讓人注意的了,可以理解。
大家好像也這樣認為,除了百科全書的詞條,好像很少有人稱他為“伯爵”。

羅素曾經說:“我絕不會為了我的信仰而獻身,因為我可能是錯的。”
這句話可能有些不同解讀,在我看來,那就是不要太相信自己,別人可能是正確的,因
此做事不要太極端,要留餘地。
如果看了這句話,就認為他是一個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書齋教授,那就大錯特錯了。他實
際上是最積極的社會活動家,什麽都沒有挪下。“無數人將羅素視為這個時代的先知,
而與此同時羅素的許多政治立場卻又是十分有爭議性的。”《維基百科》
他是一個和平主義者,一生反戰。他反對英國參加一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他
曾支持過綏靖政策,但是後來又支持與納粹德國作戰,因為他意識到希特勒必須被消滅
,否則將給人類文明帶來災難。羅素始終認為,任何戰爭都是罪惡的,但是在一些特殊
的情況下,戰爭是在很多種罪惡中較輕的一種。”
1954年4月,羅素發表了著名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號召世界各政府體會並公
開宣布它們的目的不能發展成世界大戰,而我們號召它們,因此在解決它們之間的任何
爭執應該用和平手段”。除了愛因斯坦在臨終前簽字外,湯川秀樹和萊納斯•鮑
林等多位科學家都在宣言上簽字。1961年,89歲高齡的羅素參與一個核裁軍的遊行後被
拘禁了7天。他反對越南戰爭,和讓-保羅•薩特一起於1967年5月成立了一個民間
法庭(後來稱為“羅素法庭”),揭露美國的戰爭罪行。”《維基百科》
不過這不是他第一次坐牢,1918年,他因為反對一戰而被監禁了四個半月,這裏名人的
素質就看出來了,他在自傳中說:
“就各方麵而言,監獄的生活是滿愜意的。沒有任何約會,不必作出困難的決定,不必
擔心有人打電話,沒有人幹擾我的工作。我大量地閱讀,完成了一本名為《數理哲學導
論》的著作,並開始從事《身心分析》一書的寫作。”
居然是愜意的!看了這一段人們可能要得到一個不太好的結論,由於羅素的興趣太廣泛
,又容易受到激情的影響,最好是隔一段時間把他放到監獄去,好讓他安心讀書,寫作。
對他第二次坐牢的更不可太當真,英國警察肯定比他還要戰戰兢兢,他那時名氣極大,
可以說是英國最有名的知識分子,按照中國的虛歲,已經90了,要是把他給弄死了,那
就得有人來為此負責。
不過這一次沒有什麽著作,可能時間太短,我想法官大人一定不知道羅素認為坐勞是愜
意的。或者是一個極聰明法官,首先給他一點好處,然後再拿走,不許他太愜意了,懲
罰好像就應該是這樣的。

百度百科很多時候可以當著笑話看:
“他的最後政治聲明是有關中東的,譴責以色列襲擊埃及和巴勒斯坦難民營。這個聲明
寫於他逝世(1970年2月2日)的前兩天,這說明羅素在生命的最後時刻還在為世界和平
事業和人類的前途操勞。”
這個詞條的作者一定很有些崇拜羅素,因為使用了歌頌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詞匯,真是極
端搞笑。我從來認為無產階級革命家也好,資產階級政治家也罷,都是主要為了自己的
政治利益而嘔心瀝血,那也本來就是職業道德,無可非議。
同樣,我也不認為羅素在操勞,那出自於他的內心,他的激情,不這樣做,倒會使他難
受,與操不操勞毫無關係。
他就是那樣一個人。至於好壞,對錯,那則是另一回事了。
當然,這裏就有根本的問題,這樣一個充滿鬥誌的人必定有某種信念作為支持,他又不
肯為信仰而獻身,那是什麽呢?

我看到有些文章實在誇大了羅素坐牢的經曆,好像把他描寫成類似殉道者,這和實際相
差太遠。第一次坐牢還是有些危險,在那個普遍相信戰爭能解決問題的時代,的確是要
有相當的勇氣。當然,最後的化險為夷,那不是因為名人的素質,而是一些有影響力的
人為他安排。
羅素雖然經常十分激進,但並不反叛。他從來沒有要人去推翻萬惡的資本主義,而且從
來認為,在資本主義基礎上的西方民主固然有種種缺點,但還是他所知道最好的政治製
度。他喜歡邊沁主義的合情合理,也認為工商業和科學的進步才能給人類帶來永久的利
益。
在這一點上他的確是十分坦率,深知正是這個資本主義的民主給了他相當說話的自由,
反而在那種所謂人民當家做主的蘇聯,就會被送到勞改營,而且絕不會是“愜意”的。
要是我來猜想,那些當權者雖然不喜歡他那一套,但畢竟他是我們的孩子,知識分子,
還是一個哲學家,喜歡表現自己,愛說一些過頭話,一笑了之。在那個戰爭的年代,言
論自由,人權保護這一類法律都會暫時中止,不然他的麻煩恐怕不會是愜意的。
總的說來,羅素的一生用養尊處優來形容並不過分,他生來就是主流,就是精英,成名
還早,剩下來的漫長歲月就是享受著自己的名氣。
當然,他喜歡折騰,但再怎麽折騰也是在主流精英的圈子裏折騰,除了在哲學領域,並
不是我們所認為的那種“革命者”,我總認為這是理解他的關鍵。
當然,我認為這是一件好事,那種激烈的革命家總是逃不脫偏見,更幹脆一點,所謂革
命就是建立在偏見上的一個東西。而照羅素的看法,偏見是世界上最壞的事情。
可以認為,《西方哲學史》就是在分析人類偏見的由來,人們的偏見是如何產生了那些
以往的哲學,這些哲學又是怎麽樣影響了一代一代的人們,這委實構成了一些非常複雜
的因果關係,從而形成了人類充滿苦難的曆史。
總的說來,我的確是在他的書中找不到明顯種族,階級的偏見,考慮到他的出生,這一
點是極為難得的。這種偏見也包括對自己階級的偏見,像他這種人,由於對下層民眾不
了解,是很容易美化的。

從這裏可以理解為什麽他總是樂觀的,這個世界並沒有虧待他,也可以看到他和其他人
一些關鍵分歧的由來。
比如說:為什麽他會對盧梭極度反感,這不是因為階級,而是這兩個人實在沒有什麽相
同之處。盧梭沒有帶著寶玉出生在貴族家庭的,沒有一流的教育,成名還晚,一直受到
別人的歧視,還經常在羅素根本就不知道經濟窘困之中。羅素對社會雖然時常不滿,但
和盧梭那種激憤反叛完全不同,一個生來就高高在上的人,肯定是無法理解一個需要無
比艱苦奮鬥還到不了他出身就有的地位的人。
又比如說:羅素對維特根斯坦的神秘主義非常不滿。但是,維打過仗,負過傷,做過戰
俘,這些羅素都隻是聽說。當然,也許與個人的氣質有關,但是,有了這些經曆的人應
該對這個世界反複無常有更深刻的認識,從而導致神秘主義也就有了更好的理由。

羅素在筆頭上挖苦起人來,隻有魯迅能比,但是,他好像隻使勁挖苦死人,比如對盧梭
和萊布尼茨,對活人卻總是調侃,不過能看出善意和惡意的差別。 魯迅則是以愛好挖
苦活人著稱。
追究原因,他是一個相當樂觀的人,一個樂觀的人多半會與人為善。
這也肯定與他的幼年有關。從他的自傳可以看到,他的祖母真是非常地愛他,從小他就
不缺乏關愛。在書中他寫道祖母拿他的一些孩子話來調侃他,我讀起來真是非常親切,
我自己的母親也是非常愛我,於是也是經常這樣做。
羅素很有些敏感,祖母挖苦她自己的孩子那些話他都記得,感到難受,有些人對他不好
都記得清清楚楚,而他從來沒說過祖母什麽時候傷害過他,隻是說祖母是非常在乎他,
愛他。想必也是,8歲時他的祖父就去世,他又失去了父母,有點祖孫相依為命的味道。
他談到祖母極力反對自己第一次婚姻,甚至讓家庭醫生來對他撒謊,說他們家庭有精神
病史,不適合結婚,他祖母肯定認為他不過是一個讓愛情和性衝昏了頭的小傻瓜。從後
麵的結果看來,她恐怕是對的,最後以離婚收場,他經曆很多痛苦,時間還拖得長。
年輕人在這方麵大多不會聽老人的話,最容易吃苦頭。原因非常簡單,他們是過來人,
他們不在熱戀中。當然,那必須是長輩不從自己的利益來考慮,顯然羅素的祖母不存在
這個問題。
我估計他祖母肯定在他第一次坐牢的時候動用了全部的力量來幫他,她畢竟曾經是英國
最有權勢的人的夫人。但是,那時候在打仗,他不但不肯認錯,連沉默的承諾都不願意
,根本毫不合作,沒有辦法,也就隻好讓他監牢裏愜意一下了。
在羅素的自傳中,附錄了一些祖母給他的信,她寫到自己是多麽慶幸有了羅素,羅素給
她的生活帶來了多麽多的快樂。我讀時不禁淚下,因為我想起了母親曾經寫給自己的信
,要沒有愛,那種信是寫不出來的!
一個童年不缺乏愛的人,長大後就容易成為一個樂觀的人。
順便說一句,他將祖母留給自己的遺產全部捐了出去,盡管那時他麵臨著不小的經濟壓
力,想必他認為這是處理祖母錢財的最好方式。

羅素的哲學以多變著稱,經常否定自己,而且沒有表現出那怕一點點的不好意思。在他
看來,哲學是要追求真理和要有批判精神,這二點的邏輯結果就必須得不停地否認自己
。這就是哲學的靈魂。
有人說:要對羅素進行批評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為你會發現你要批評的那些話他自
己已經說過了。就像你要把一個人吊死,那人卻非常讚賞你的決定,這是不能令人滿意
的。
羅素好像對這個評價十分得意,因為他把這人的文章作為自己的一部書的前言。你是讚
成他的好像是托辭的說法呢,還是認為他的臉皮厚,自己做結論。

羅素對哲學,數學貢獻極大,上個世紀,很多人認為哥德爾不完備定理是在數學基礎領域最偉大的成就,而羅素卻是在數學邏輯化上做了最多的工作,可以說是創始人之一,所以在敘述那一段
曆史的時候,都會提到羅素,不然就有些不公平。
他和維特根斯坦的淵緣就更深了,他是維的老師,是第一個看出維的哲學才能的人,並
且不遺餘力地加以提攜。維曾經承認是羅素和弗雷澤對自己的哲學影響最大。從某種角
度來說,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是羅素哲學思想的一種合乎邏輯的發展,沒有羅素做的基礎
,維是難以想象的。
至於羅素為什麽沒有得到,他自己有一段話提供了一條線索。他認為維是一個罕見的哲
學天才,對哲學史所知不多,不是那種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家,隻是憑著自己直覺一下子
就進入到了哲學的核心問題。
結論就是,第一,他的哲學天才不如維;二,他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哲學家,對哲學史
所知甚多,條條框框自然就在那裏。羅素沒有明說,是哪一條,或者兩條都有,也隻有
大家自己做結論了。

除了反戰,另二個跟他帶來不少麻煩的是他對教會反感和在婚姻婦女問題上的激進態度
,在這兩點上他從不隱瞞,似乎是存心要把那些保守的人士激怒,他就更容易找出邏輯
上的破綻,加以嘲弄,他好像是有些好鬥。
當然,那是有時間和地理的優勢,早三百年,他可能被燒死;要是在蘇聯,或者在中國
,大聲講出權力者,或者大多數人不喜歡的言論,結果都不會好。比如要是今天中國和
誰打起來了,能會有一個他這樣的精英大聲站出來反戰嗎,就是有,馬上就會給大眾和
統治者聯合起來處理掉了。
當我看到網上一些好戰的言論,我想那些人是很樂意協助政府把羅素這樣的人處理掉的
,好讓他們去不受幹擾地,興高采烈去打仗,等到他們真正知道戰爭是怎麽一回事的時
候,已經晚矣。
反戰好像用去了羅素的很多時間,不過不能全怪他,那個時代的確是在不停地打仗,至
於後兩點,就不能說是時代的特色了,他自己要負全部責任。
需要強調的是:他對宗教的反感應該僅僅隻是局限於教會,對耶穌和釋迦牟尼卻是相當
地欽佩和讚譽,這可以在這本書中關於尼采那一章裏找到。
這兩個就單獨來說,已經是難以對付的了,而他還把它們結合到了一起,盡管是大腕,
有時候還是讓他招架不住。
他被劍橋大學開除,在英國當教授有些困難,就想換個地方吧,於是就到美國來,但他
好像錯了,因為美國比歐洲要保守得多。紐約市立學院想給他一個永久職位,然而,這
個聘任引起了紐約天主教社團的反對,在一場著名的訴訟中被推翻。
主要他認為:“……清教徒對待性的態度是人類不幸的根源。他在1929年出版的《道德
與婚姻》一書中,他 倡導試婚和離婚從簡,對婚外性行為和同性戀現象持一種寬容的
態度。這很快招致宗教界人士的激烈反對,”《百度百科》
這次訴訟羅素認為完全是一場鬧劇,因為被告紐約市政府同樣希望官司輸掉,在強大的
反對聲潮中,他們已經後悔,巴不得有個台階下。
不過哈佛大學仍然堅持原來的邀請,讓羅素去作詹姆斯講座的演講,原因恐怕是哈佛大
學是一所私立學校。
不過他在美國還是發了財,費城 的百萬富翁巴恩斯博士邀請羅素在費城的巴恩斯藝術
基金會講授西方哲學史。後來巴恩斯卻解雇了羅素。當然不會是因為學術水平,因為這
是他就是《西方哲學史》的來源,後來一出版就被公認是名著。還是因為他在宗教,婚
姻和性方麵的直言不諱。
但這一次訴訟羅素贏了,因為他聽了別人的勸告先簽了合同。於是羅素得到了一筆數目
可觀的違約金,有人說,這使他永遠解決了財務問題。不過值得,將來人們知道這個有
錢人,也隻有在羅素的傳記裏了。所以說有錢人想名垂千古好像隻有這個辦法,這是不
是有錢人要資助哲學家,藝術家的原因呢?
不過這位老兄的做法卻不好恭維,因為那錢不能說是心甘情願,給了錢,卻恐怕不落好
,有點被杯具。

羅素並非隻是一個哲學家,廣義地看,他是一個所謂的哲人,一個真正的思想家。從現
在來看,人們把羅素看成是先知是有道理的,而且他是無比幸運的先知,“一戰後,羅
素日漸表現出對道德和社會問題的極大興趣。盡管他論述性關係和“女性解放” 的著
作隻占他作品的一小部分,但恰恰就是這些著作比他的其它所有著作都更強烈地引起社
會的普遍關注,並且產生了更直接的影響。沒有一個人像他那樣改變了整 個新的一代
人對性道德的看法,而且,在他的有生之年,他看到一度被視為一場狂熱者卷起的旋風
的女權主義運動這一事業大功告成,成為國家法律和人人接受的行為準則的一部分。”
同樣的,他的和平主義現在也同樣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讚同,曆史上還找得出來比他更
幸運的先知嗎?
所以,他的樂觀主義是有充分理由的。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