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讀史有感(白門樓)

(2009-07-02 13:07:01) 下一個
讀史有感(白門樓)

據說劉備是西漢孝景皇帝第七子中山靖王劉勝之後,但劉勝有120多個兒子(有人說是子孫),他自己估計都叫不全名字,更不要說曆史學家了。劉備出生在東漢末年,中間隔了三百多年,實在無法確定了,同樣也沒有辦法否定,我們就承認了吧。
劉勝生活的時代正好是七國之亂剛結束,漢武帝先是猜疑兄弟,後來是猜疑兒子,所以日子過得不舒心,沒有說得出的事情,估計隻好在家生孩子,數孩子,但數來數去,也肯定沒有能夠數出那個兒子的後代是劉備。
由於劉備總是把這一點掛在嘴邊,今天人們知道劉勝卻是因為有這樣一個出色的後代,所以他就是活著在,也絕不會否定。
到了劉備的時候,“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不光是燕子,人也一樣。如果沒有了亂世,劉備最多會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
東漢末年的大亂給劉備了機會,原因很簡單,沒有亂世,皇帝是皇帝,大臣是大臣,加上高幹子弟早就卡了位,沒有了英雄的位子,而亂世就能憑真本事。
但千萬不要向往亂世,曆史學家說過,亂世出英雄;但也說過,亂世出獨裁,出暴君。這一點近代看得最清楚,從法國大革命到德國,俄國,中國,差不多是這樣。
總而言之,民主製度決不可能誕生在亂世,說到底,民主製度根本是大家來妥協。而亂世往往是全有全無,你死我活,不可能妥協。
也許是隻有非常人才能結束非常之亂世,而非常人就會走非常的路。
亂世老百姓肯定是要大大的受苦了,所以我這樣的普通人就怕亂世,不想做什麽英雄,隻想過小康的日子,你說我平庸我認了。也極度反感那些網上要打仗,想做英雄的人。
要做大英雄,現在可以到遊戲中實現,犯得著為自己的私念,而把千千萬萬人拖去陪葬。不過轉念一想,那不過是一些隻會亂叫的無能之輩,在亂世中做炮灰的料,現在的英雄,早掙大錢去了,
當然,不管願不願意生在亂世,是由不得自己的。像我父母的一輩,就在亂世中吃足了苦頭,他們哪裏願意。

劉備的起步非常不順利,剛剛打到了一點東西,緊接著一個敗仗,又喪失貽盡。徐州是一份不錯的家當,結果因為錯誤的收留了呂布,當他出去打仗,呂布反水,居然把徐州搶了。不過呂布倒是寬宏大量,反過來收留了劉備,但最後還是不能容,劉備隻好降了曹操。
這樣一來,劉備好像又回到了原點,隻能依附別人,但情況卻有有些不同了。
當劉備剛起步時,有一次孔融有難,派人向他求救,他大吃一驚地說:
“孔融居然知道我劉備。”
馬上派了三千兵馬,可見做名人還是有好處,既得到了救兵,還得到了appreciated,真是劃算。
而到了這個時候,曹操居然對他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這裏說的“本初”,是袁紹,當時擁有最強大的武裝。
可見他已經名聲在外,成了熱得燙手的期貨。
在那個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的時候,大大小小的割據武裝不計其數,最後成了氣候的不過三人而已。劉備起步晚,力量又小,這是為什麽呢?
至少有兩點劉備非常突出,一是屢敗屢戰,不氣餒;二是總有一些能幹人死忠於他,所以他能夠東山再起。他籠絡人心的確有一套。
看了那一段曆史,給人感受最深的就是:爭奪勢力,領土,國家,說到底就是爭奪人心,爭奪人才。
如果你能團結能幹之士在你的周圍,聽從你的領導,在哪個朝代都能成就一番大事,今天也一樣。
說起來容易,做卻並非易事。首先,你得要有眼光,知道什麽樣的人是人才,他可能是屠戶,趕大車的,甚至像個乞丐,在你麵前捉虱子;他們可能狂妄自大,瘋瘋癲癲,最常見是扭扭捏捏,要你往他們的家裏跑幾次,還住在深山裏,沒有出租車可坐,隻有騎馬,在風雪之中,苦不堪言。
一般來說,他們都相貌堂堂,但我懷疑那是假的,人們歌頌人總是從相貌開始,人個個都有虛榮心。大慨是:我肯定是極有才氣的,相貌就絕不會醜。
比如朱元璋,長得其醜無比,但曆史書上卻記載他長得很怪,那不叫醜,是“姿貌雄傑,奇骨貫頂。誌意廓然,人莫能測。”我無論怎麽努力,也想不出來人怎麽能夠“奇骨貫頂”,肯定是“貫”不了,隻有雨傘能那樣,倒是認為《明史.太祖本紀》的作者也是“人莫能測”。
千萬不要認為我有什麽別的意思,我自認為我長得並不“怪”。從解剖學上看,才幹和相貌並無聯係。
中國的傳統是人人都想當皇帝,現在當不成了,就人人都想當老板。所謂人才肯定都有點自視很高的,所以要他們折服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得要他們相信,跟著你打工比自己單幹更能獲取利益,不會掉腦袋,在今天的中國,就是不會被什麽局或委找麻煩,弄得蹲大獄。
這就是所謂領袖的素質,魅力,這個最難。

我認為曹操並非真的想劉備是唯一跟他一樣的英雄,不過是在和劉備套近乎,表示對部下看重,拉攏人心。就像我們經常對太太說:你是天下最漂亮的女人,心裏並非這樣想。
要是曹操真的這樣看,劉備哪裏還會有性命。孔融的名氣不會比劉備小,擋了曹操的道,不一樣丟了性命嗎,他恐怕也沒有能想到劉備將來會成為自己的勁敵,小看了,當時劉備可是落魄的很,所以劉備的演技也不錯。
不知曹操在漢中打不過劉備隻好放棄時,有沒有後悔。
曹操劉備最後打敗了呂布,這就有了白門樓。這是《三國演義》中很少跟曆史書記載基本一致的段落,很能反映涉及人物的性格。
“呂布被捆到曹操麵前,曾要求鬆綁,曹操笑說:“綁老虎不得不緊。”呂布又說:“曹公得到我,由我率領騎兵,曹公率領步兵,可以統一天下了。”曹操頗為心動,但劉備在一旁說:“君不見丁原與董卓的下場嗎?”呂布死前說:“大耳兒(劉備)最不能相信。””(維基百科)
我們知道劉備素以仁慈著稱,在這裏卻出手就點呂布的死穴,最為凶狠,好心腸不見了。
劉備和呂布的過節應該屬於工作矛盾,兩人並沒有什麽私仇。雖然呂布搶了劉備的徐州,但後來在卻又“轅門射戟”救了劉備一回。劉備的妻兒曾落在呂布手中,從來沒有人說過呂布有過什麽不軌,而是好生奉還,那是為什麽劉備想要呂布的性命呢?
劉備無疑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因此還是得從政治利益上找原因。同樣,我們也隻有瞎猜。
劉備肯定是能打的,但不知什麽原因,跟呂布就沒有贏過。他知道自己肯定將來跟曹操要有一打的,光呂布就肯定要他頭痛,如果曹操那時用呂布來對付他,那就大為不妙。
呂布是大名人,好壞難說,自己殺他不太可能在形象上加分,現在用曹操的手,那是最好。
我說過劉備心思深沉就是這個意思。
最可笑的是呂布,到死都沒有搞清楚為什麽。說實話他不能怪“大耳兒”,而要找一找自己的原因。
陳壽對他的評價是:“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複,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前兩句是說呂布極能打而又無長遠的謀略,後兩句說他見利忘義,反複無常。
呂布在那一段曆史中的角色可最好用攪局者來形容,本人並無建樹,但影響極大。他殺了人人都痛恨的董卓,接下來就東投西打,不光是劉備打不贏他,個個都頭痛。
呂布數次“叛主”,丁原,董卓都曾是他的老板,卻都死於他的刀下。
政治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一種遊戲,遊戲就得遵守一定的規則。“叛主”的人多了去,但你得有一個能說服大家的理由,找一個,等一個,或則更高明,設一個局,讓“主”做一個。
利益大家都愛,不然為什麽要爭鬥。劉備借荊州,奪西蜀也不是那麽地道,但高明,在規則以內,大家就都不說什麽了。
曹操無疑極愛人才,想得天下的人必須如此,呂布肯定是個幹才,但天下固然重要,性命更重要。既然自己不敢用,那就沒有了存在的價值,猶豫歸猶豫,還是不得不殺之。
劉備的老練,曹操的多疑,呂布的自我感覺利好,在這裏都能看到。
但還是有個問題,劉備為什麽不想呂布現在降了曹操,將來再把曹操殺掉?這樣劉備不就少了一個強敵嗎?
也許是政治家跟華爾街一樣,最不喜歡的是事情沒有確定性。劉備並不懼曹操,堂堂正正地鬥劉備誰都不怕,但像呂布這樣的人,劉備可能就有點不知如何是好。
連起碼的規則都不遵守,就隻能出局。
不由想到了現在中國的一些所謂“大鱷”,無疑也是幹才,縱橫市場,操作股票,明搶暗奪。自認為有靠山,就可以見利忘義,什麽規則都不管。
陳壽說得好:“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所以做人不能太“呂布“。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