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資料
歸檔
正文

讀史有感

(2009-05-28 12:33:14) 下一個
讀史有感

夷陵之戰(猇亭之戰)是三國時的重要戰役,吳將陸遜在此大敗蜀帝劉備,弄得劉備不得不在白帝城托孤,終結了他統一中國的英雄夢。
人們總愛談論誰是三國時被低估的英雄,我總認為陸遜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
三國時的名將多如牛毛,但像陸遜這樣總是打大勝仗,不打敗仗卻難找。而且他的對手都不弱,先是設計把關羽套進去,然後完勝來報仇劉備,後來又在石亭大破十萬曹軍。
陸遜可不是那種隻會在馬上大戰三百回合行伍將軍,當戰勝劉備後,別人主張追擊,他認為不可,需得提防曹魏。他無疑看到了蜀將來對吳構不成威脅,曹魏才是吳國的大敵,後來果然如此。勝而知道何時止步,沒有過人的政治眼光是做不到的。
後來他為吳國丞相,再後來為孫權所猜忌,在鬱悶中死去。
《三國演義》說劉備太急於為弟報仇而遭此大敗,這恐怕不對。劉備是一世梟雄,他不是關羽,無疑成熟老練,真正的政治家總是以政治利益為第一訴求,不會以個人恩怨把國家都壓上,荊州對蜀實在是太重要了。看看曆史就知道了,這一戰敗使得蜀國隻能卷曲在一隅,再也沒有機會染指中原。如果劉備能勝利而奪回荊州,諸葛亮哪裏用得著在五丈原和司馬懿打得那麽辛苦。
諸葛亮是一個英雄,但劉備把米折騰完了,他做不出一鍋飯,英雄而不遇時運,隻能惜哉。
劉備更是一個不走運英雄,碰到了一個不出名奇才。
夷陵之戰後,蜀將黃權被斷了後路,回不了蜀,隻好降了曹魏。劉備知道後,並沒有大發雷霆或則冷嘲熱諷,隻是檢討自己的不是,並讓黃的家小去跟他團聚。
有人認為劉備虛偽,假得很,不知從何說起。很簡單,你就學一學劉皇叔,假個一輩子試試,有誰能,又憑什麽說你是假呢?
我不認識劉皇叔,就是認識,也不敢去問:你是不是像人們所說那麽假啊?
因此我不知道他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但我不會因為自己做不到像劉備那麽寬宏大度,就去懷疑天下沒有這樣的人。
看到劉備,我總想到了他的祖上:劉秀。類似的事劉秀也做過,他們確實很相似,看看劉秀是怎麽對待馬援,就知道劉備三顧茅廬是跟誰學的了。
劉備雖為“皇胄”,但開始時已破落到了擺地攤的地步了,就是城管都可以在他身上試一試“鐵砂掌”。血統,大耳朵又有什麽用,孫權,曹操那樣的家世背景才是硬通貨。
劉備的早年曆史上很少,大慨是那樣的家世不值得記。他一出世就是雄心勃勃,政治手腕老練純熟,是哪裏來的,真是一個謎。
劉備知道自己別的跟人不能比,隻能靠籠絡人心。要籠絡到英雄也隻有靠自己的真心實意來感化,靠自己的人格來折服英雄。
他的確幹得不錯,能在孫權,曹操這樣的一世豪傑眼皮底下硬刨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又毫無背景,這可不是凡人能做到的。
但他的運氣和劉秀相比實在相差太多,劉秀的對手根本就不夠檔次,而三國時代英雄實在太多,哪一個都夠分量,勢均力敵,隻能瓜分天下。
所以說,幹得好不如運氣好。劉秀和他一樣出道晚了,但卻能平定天下還做了幾年舒服皇帝,而他卻隻能在白帝城充滿擔憂中死去,連家都回不了。
劉備的才能應不在劉秀之下,結局卻大不相同。人比人,真是氣死人。

孫權晚年疑心病極重,陸遜功高位重,名氣又大,正當其衝。不過孫權還好,沒有昏庸到加害陸遜和他的家人,這讓吳國多存在了十幾年,因為陸遜有一個跟他一樣傑出的兒子:陸抗。
談到陸抗,就不得不說他的對手:三國後期晉國名臣羊祜。
羊祜能文能武,既會打仗又有行政才能,但這在三國時期並不稀奇,陸遜也是這樣。他叫人敬佩的是為人處世的胸襟和眼光。
羊祜所處的環境比陸遜還要嚴峻,魏晉之交,曹家和司馬氏鬥得不亦樂乎,可想階級鬥爭有多麽複雜。一步走錯,輕的喪失政治前途,重的就會丟掉性命。
他的出身比陸遜還要顯赫,父祖皆為高官,是個地地道道的高幹子弟。他的妻子是夏侯霸之女,夏侯家與曹家淵源極深,夏侯霸的母親為曹操之妹,本人又是曹爽心腹。但羊祜的姐姐則是司馬師之妻。
羊祜這樣與兩邊都有親屬關係,這很常見,那時的婚姻就是以政治利益為目的。但這無疑是一把雙刃劍,好就左右逢源,壞就兩頭不討好,在我印象裏,搞不好的居多,特別是在你死我活的權位之爭中。
羊祜基本保持中立,但偏向司馬氏。原因可能有二,一是古代跟現在不一樣,更看重血親,從親戚關係來說,他和司馬氏要更近一些。第二是關鍵,他無疑看出了曹爽不中。
所以當權傾一時的曹爽拉他去打仗,建功立業,他沒有去,寧願在家伺候老人,帶孩子。他耐得住寂寞,情況不明,就等著,不像哪些淺薄的政客,隻要有好處,就是排泄物也會像蒼蠅一樣哄上去,到時候又哄回來,給人看輕。
到了曹爽失敗,“夏侯霸投降蜀國,其親屬怕受牽連,大都與其家斷絕了關係,隻有羊祜,安慰其家屬,體恤其親人,親近恩禮,愈於常日。”(百度百科)
看到這裏,不由有些感歎,中國古代還是有些真君子的,叫人賞心悅目,現代怎麽就沒了。文革中那幫所謂的馬列主義者為了權利,為了自保,一通相互亂咬,難道真是今不如昔?不過也可能是階級鬥爭太嚴酷,此等人物沒有了存在的空間。
司馬氏當權後,羊祜逐漸得到了重用,帶兵與吳國作戰,碰到了陸抗觸到了個大黴頭,給打得大敗。他肯定得到了跟曹丕一樣的結論:
“彼有人焉,未可圖也。”
隻不過曹丕說的是陸遜,他想的卻是陸抗。
於是他就沉下心來,一心一意充實力量,收買人心,等待時機,做這些事他的的確確有一套。
他長期帶兵在荊州與陸抗對峙,有一回陸抗病了,羊祜送去藥,有點奇怪是不是,更奇怪的在後麵,部下怕藥中下毒,勸陸抗不要吃,陸抗服之不疑,並說:“羊祜豈鴆人者。”
羊祜僅僅隻忌憚陸抗而已,一旦陸抗不能領軍,他馬上就建議伐吳。實際上後麵的曆史告訴我們,沒有了陸抗的吳國的確就是不堪一擊了。那麽他為什麽不把陸抗鳩死,這樣就不得到了勝利,完成了任務嗎。
當然,很多人認為這留下了千古美談,美談歸美談,做歸做,古今中外又有幾個政治家真正這樣做了的。今天不是有很多人談起毛澤東對階級敵人的狠毒,仍然津津樂道嗎。
對自己的敵人表示仁慈究竟是無知秀才的迂腐,還是精明之道呢?
坦率地說,我不能確切知道,因為我不是政治家,各人隻有自己下結論,還是談羊祜的好。
我隻能作二點猜想:一,羊祜是一個有底線的人,願意做一個有道義的人,不肯使用下三濫的手段;第二,還是要爭取人心,並不是說要收買陸抗,那不可能,雙方都知道。當然他可以不給藥,至於陸抗是不是會病死,那是天意。但他給了,就是想在道義上壓倒對方,他這是做給大家看的,我們仁義道德,而吳帝昏庸無能,民心自然會有取舍。
從後麵的結果來看,羊祜這一套還是有作用的,因為最後伐吳時,晉就沒有花很大的氣力,基本上是吳軍望風而逃,“一片降旙出石頭”,一年的時間都沒有用。而在此前那麽多年都奈何不得,這不是民心是什麽?
今天軍隊的機動性比過去不知道要快了多少倍,美國人在軍事該是多麽強大,但在越南失敗,現在深陷伊拉克不就是沒有得到民心嗎。所以說,如果毒死了陸抗,采取另一套方法,硬上,就可能失掉民心,也許結果一樣,但就會曠日持久,死傷眾多,老百姓就受苦了。而且結果會可能不一樣。
羊祜死前製定了滅吳的大致方針,推薦了杜預,王濬作為滅吳的人選,所以勝利後,晉武帝流著淚說:“此羊太傅之功也。”
羊祜死時,荊州一帶,“莫不號慟、罷市、巷哭者聲相接。”“吳守邊將士亦為之泣。”(《資治通鑒8226;晉紀》)那時的荊州晉吳各一半。自己的人哭,曆史上很多人做得到,但要敵國百姓和將士為自己哭,恐怕這是絕無僅有了。
做人做到這個分上,還有什麽話可以說!
“羊祜作為文學家,又喜愛山水,著述理應很多,而且他長期的政治、軍事生涯,也寫有大量的表、疏等文章。但由於他為人謹慎,很多手稿都被付之一炬,多是他人 書籍中的片段,已知他的作品是《老子傳》二卷,文集《羊祜集》二卷。流傳至今的隻有《雁賦》、《讓開府表》、《請伐吳表》、《再請伐吳表》等8篇,其中的 《讓開府表》可與諸葛亮的《出師表》相提並論。”(維基百科)。詩居然一首都沒有。
他的《讓開府表》在曆史上極有名,但今日很少被提起。
“臣自出身以來,適十數年,受任外內,每極顯重之任。常以智力不可頓進,恩寵不可久謬,夙夜戰悚,以榮為憂。臣聞古人之言,德未 為人所服而受高爵,則使才臣不進;功未為人所歸而荷厚祿,則使勞臣不勸。今臣身托外戚,事連運會,誡在過寵,不患見遺。”
“夙夜戰悚,以榮為憂。”有幾個人能記住這個道理,像羊祜那樣對皇帝的恩寵再三推辭,和珅要學一點,那至於丟掉性命。
“雖曆位外內之寵,不異寒賤之 家,而猶未蒙此選,臣更越之,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是以誓心守節,無苟進之誌。”
“何以塞天下之望,少益日月!”這更是千古名句,羊祜好像是盡力在做,舉薦晚輩,但像他這樣的人的確不多,曆史上很多麻煩都是因此而來。
關於羊祜曆史記載不多,基本都是讚譽之辭。我過去受那種“高,大,全,”的英雄忽悠得太多,讀後總有些感到不是那麽栩栩如生,反而像劉備,曹操,孫權這樣的英雄要覺得更真實一些。
在現實中也一樣,如果你看不到一個人的缺點,那就是那人在迎奉你,或則你愛得糊裏糊塗;同樣,看不到一個人的優點,那一定是恨得咬牙切齒而失去了判斷。都不是好事。
所以說他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總有點不得要領。我認為原因之一是他的詩沒有流傳下來。他留下的文章多半是公文,是寫給別人看的,隻有詩多半是為自己所作,更能流露性格。
我如果要是遇到了羊祜,倒是敢問:“怎麽書上盡說你好,你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人啊?”
他想必答道:“是以誓心守節,無苟進之誌。今道路行通,方隅多事,乞留前恩,使臣得速還屯。不爾留連,必於外虞有闕。匹夫之誌,有不可奪。”
還是不得要領。
據說他有一句名言:“天下不如意事,十常居七八。”這是壯懷激烈的人才應有的感歎,可見他並不是那麽淡漠名利。從他留下的文章來看,跟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絕然不同。這也不奇怪,他畢竟是朝廷高官,不是隱士。
我想他多半是那種城府極深的人,但待人卻胸懷坦蕩,當然,我知道這有點矛盾。城府極深,是他把自己的詩文都燒掉,在複雜的宮廷鬥爭含而不露;胸懷坦蕩,是要陸抗這樣的英雄都為之折服,靠裝假是做不到的。
不由我也生出感歎:追求名利卻堅持自己的原則,不急功近利;胸懷遠大理想卻知道順時而為,不做無望之爭,這簡直是一個完人。
世間不可能有完人,但曆史這樣記,我們也隻能這樣信了。
然而生出更大的感歎:連他都七八,那我們有個十二三並不稀奇。
最後,以孟浩然的一首詩作結尾。羊公碑即為紀念羊祜而立,又稱墮淚碑,在現湖北襄樊,三國時,那裏屬荊州。我曾去哪裏找過,無人知道。現在聽說有了,但多半是那種喧鬧的所謂古跡,與羊祜的風格迥然不同,不去也罷。

與諸子登峴山

人事有代謝,往來成古今。
江山留勝跡,我輩複登臨。
水落魚梁淺,天寒夢澤深。
羊公碑尚在,讀罷淚沾巾

[ 打印 ]
閱讀 ()評論 (2)
評論
群思 回複 悄悄話 好文,閱古明今。
南人1969 回複 悄悄話 好文。讚讚讚。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