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際

為了真實,痛恨欺詐
正文

宇宙的起源4

(2009-03-21 00:38:50) 下一個
“上帝的確在擲骰子” 我們是極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產物 早期宇宙中的無規性,意味著在有些區域的密度,比其它地方的稍高。這些額外密度的引力吸引使這個區域的膨脹減緩,而且最終能夠使這些區域坍縮形成星係和恒星。請仔細看這張微波天圖。它是宇宙中一切結構的藍圖。我們是極早期宇宙的量子起伏的產物。上帝的確在擲骰子。 在過去的百年間,我們在宇宙學中取得了驚人的進步。廣義相對論和宇宙膨脹的發現,粉碎了永遠存在並將永遠繼續存在的宇宙的古老圖像。取而代之,廣義相對論預言,宇宙和時間本身都在大爆炸處起始。它還預言時間在黑洞裏終結。宇宙微波背景的發現,以及黑洞的觀測,支持這些結論。這是我們的宇宙圖像和實在本身的一個深刻的改變。 雖然廣義相對論預言了,宇宙來自於過去一個高曲率的時期,但它不能預言宇宙如何從大爆炸形成。這樣,廣義相對論自身不能回答宇宙學的核心問題,為何宇宙如此這般。然而,如果廣義相對論和量子論相合並,就可能預言宇宙是如何起始的。它開始以不斷增大的速率膨脹。這兩個理論的結合預言,在這個稱作暴脹的時期,微小的起伏會發展,導致星係、恒星以及宇宙中所有其它結構的形成。對宇宙微波背景中的小的非均勻性的觀測,完全證實了預言的性質。這樣,我們似乎正朝著理解宇宙起源的正確方向前進,盡管還有許多工作要做。當我們通過精密測量空間航空器之間距離,進而能夠檢測到引力波,就會打開極早期宇宙的新窗口。引力波從最早的時刻自由地向我們傳播,所有介入的物質都無法阻礙它。與此相比較,自由電子多次地散射光。這種散射一直進行到30萬年後電子被凝結之前。 宇宙最終會再次坍縮嗎? 我們正接近回答這古老的問題: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 盡管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偉大成功,並非一切都已解決。我們觀察到,宇宙的膨脹在長期的變緩之後,再次加速。對此理論還不能理解清楚。缺乏這種理解,對宇宙的未來還無法確定。它會繼續地無限地膨脹下去嗎?暴脹是一個自然定律嗎?或者宇宙最終會再次坍縮嗎?新的觀測結果,理論的進步正迅速湧來。宇宙學是一個非常激動人心和活躍的學科。我們正接近回答這古老的問題:我們為何在此?我們從何而來?定律來製約,所以反對宇宙有開端的論證不再成立。據新華社香港電 按照計劃,世界頂尖科學家斯蒂芬•霍金今天將在香港科技大學主持一場題為“宇宙的起源”的公開演講。霍金出席了在香港科技大學舉行的記者會。因病導致全身癱瘓的斯蒂芬•霍金以親身體會向香港市民講述他對生命的看法,他說:“有生命就有希望。”患有肌肉萎縮症的霍金,全身癱瘓且喪失語言能力,隻能通過電腦係統和語音合成器回答記者的提問。 選擇結束生命是錯誤 雖然身體嚴重殘障,但霍金不怕艱辛,創造出震驚世界的科研成果。除了關於宇宙、黑洞的理論外,人們最為關心的是他如何戰勝巨大的挑戰而獲得不朽的業績。 有一香港青年曾因意外導致全身癱瘓希望能安樂死,有記者在一次記者會上以此為例詢問霍金是否曾因身體殘障而感到沮喪,又怎麽克服的? “他有自由選擇結束生命,但那將是一個重大錯誤。”霍金說,“無論命運有多壞,人總應有所作為,有生命就有希望。”聽來像老生常談,然而這發自霍金的心聲,就是最有說服力的勉勵,因為他的行動已證明了一切。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