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星際

為了真實,痛恨欺詐
正文

地震預報與邪教(四)

(2008-08-17 07:06:15) 下一個

這是一個不小的,但很有希望實現的“野心”。

InSAR是預測地震的重要技術,但並不是唯一的技術,而且它的應用主要有益於改進正統地震學對地震的認識和預測。在“正統”之外,還有許多打破傳統的“非專業”專家在為地震預測做出不懈努力,而這些研究及預測都跟“地震前兆”有著密切關係。

已知的地震前兆包括直接與地震過程相聯係和不十分直接與地震過程相聯係的兩大類。前者主要是地震活動性和地震空區等地震學前兆;後者包括地磁、地電、地下水位、地下水化學和動物異常等等。這些種類繁多的地震前兆涉及地球物理、大地測量、地質和地球化學等眾多的學科和廣闊的領域,但具有國際公信力的,“定量的、可測量的”地震前兆僅包括地震活動性圖像、地下水特性和地殼變形等35種。這種審核或許過於嚴苛,但如果不能與地震的發生確立有意義的聯係,所謂的“前兆”也就失去了意義。

耿慶國是在汶川地震後被人們談論得最多的地震學家之一。這位師從著名地震學家傅承義的“非主流”專業地震工作者所從事的研究就是尋找幹旱作為前兆與大地震的聯係,也就是所謂的“旱震關係”。

1966年邢台地震和1970年通海地震發生時,耿在地震現場工作時聽當地老農講到地震前一年的幹旱,這種樸素的知識給他很深的印象,也成為他日後研究“旱震關係”的起點。但耿慶國所研究的“幹旱”並不是通常意義上因為降水不夠引起的普通幹旱。在地震孕育過程中,不僅存在著力學過程,同時還伴隨著熱、電、磁等物理化學過程。在震源及其前兆異常的區域內,可能有由地下放出的熱能、電磁能、化學能以及載熱、載電的物質流上升到地表,這些都可能導致地熱增高,使近地麵出現幹熱特征,再加上地球內部電場和低空大氣電場的相互作用,經過一係列氣象反應,最終導致地表的幹旱。

耿慶國研究出的旱震關係是:在6級以上大地震的震中區,震前1-3年半的時間內往往是旱區。正如耿本人曾經表示過的,這是也一種中期預測,而非短、臨預測。

耿慶國並非唯一從正統地震學之外尋找地震預測方法的人,身在地球另一端的NASA地球物理研究員弗裏德曼·弗洛伊德(Friedemann Freund)就是其中之一。

2001126日印度的古吉拉特邦(Gujarat)發生7.7級大地震之前,弗洛伊德和同事在檢查NASATerra衛星發送回來的紅外線照片時,發現在印度西部出現地熱增加的異常情況,溫度提高了近4攝氏度。

沒有人知道為什麽岩石在壓力下會產生紅外線輻射,岩石彼此摩擦產生的熱量並不是原因。弗洛伊德在一次試驗中發現壓力下的岩石產生了電流,而敏感的攝像頭則發現了紅外線輻射。這讓弗洛伊德開始相信是岩層中的電流產生了紅外線輻射。

這種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但對於地震預測來說似乎非常有益——通過衛星監控岩層產生的紅外線輻射,從而監控、預測地震的產生。弗洛伊德在接收《環球企業家》的郵件采訪時表示,這種岩石在壓力下變成“電池”而產生電流的情況實際上應當存在於組成地球岩石圈的所有岩石中,不同岩石間的區別僅僅在於“量”,而不是“質”。

弗洛伊德的研究同時能解釋地震前的電磁異常、電離層混亂、近地麵大氣層的變化和動物行為怪異等許多異常現象,或許也是耿慶國的旱震關係研究的一個重要注腳。這是一個從來沒有人研究過的新領域,弗洛伊德表示:“我成功的理由是,一旦我懂得了複雜自然現象背後的基本物理原理,一切都忽然變得透明,或者用物理學的話來說,‘美麗’。”

並不認為自己是地震學家的弗洛伊德在讚同地震學家認為地震不可“預知”的觀點的同時亦指出,地震學家所做的是“傾聽”地球內部的聲音,並通過地震這樣的“閃電”照亮地球內部的瞬間來窺視地下深處,竭力攫取無論多麽微小的信息。在他看來,地震學家通過既有的科學手段,所能做出的預測隻是10-30年這樣的長期預測,即使通過科技進步將預測的窗口期縮小到幾年之內,仍然沒有太多用處,而他的工作就是通過地震學之外的手段來識別可能的地震前兆。

對於弗洛伊德的研究,曾與之交談過的蘭道對《環球企業家》表示,這類工作的一個問題就在於缺乏統計學意義上的有效性。無論是天氣、金融,還是地震的預測,都有公認的標準和統計方法被用來證明預測方法是可靠的。隻有這樣才能讓人們回到合適的時間,運用前後一致的假設,證明過往的大地震能夠基於更早的數據而被預測。

這或許就是所謂“主流”與“非主流”地震預測的關鍵區別之一。

盡管人們都想看到非常精確的地震預報拯救成千上萬的生命,但現實是在目前的科學水平下,所有的專業人士所能做到的僅僅是時空區間模糊的預測。正如馬科斯·懷斯在2004年時所說的,人們應當理解地震預測中的可能性因素,接受中、長期預測中的有益信息。從另一個角度看,認真地預防地震,或許反而比依靠地震預測從地震中一次又一次地驚險逃生更有意義。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