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有緣

明哲達理,寧靜緻遠
個人資料
正文

鋼琴大師阿勞演奏的貝多芬鋼琴奏鳴曲“熱情”奏鳴曲-- from DooDoo的介紹

(2008-01-05 02:40:18) 下一個
【作品簡介】   第七號鋼琴奏鳴曲,D大調,OP.10.3,是OP.10的3首中最傑出者,形式上重新回到早期的四樂章製:1.急板,D大調,奏鳴曲式。應該說,從這一樂章起真正奠定了貝多芬奏鳴曲式中以嚴謹的結構表達出的豐富的交叉與變化。其中的呈示部的結構已達非常完美的境界。2.淒涼的慢板,D小調。據說關於這一樂章,貝多芬曾告訴他的弟子辛德勒,是“將正陷於悲哀裏的人們的心理狀態,用各種光線和陰影的奧妙的變化描述出來。”在這個樂章中,貝多芬最後使用最慢板,貝卡認為,是因為“最慢板榨取了最精良的精髓,所以波貝多芬遺棄了”。3.快步的小步舞曲,D大調,中段是G大調,以右手三連音的動態為中心,左手再度反複跳躍很大的16小節的主題,然後返回小步舞曲而結束。4.快板叵旋曲,D大調。其主題有發問的動機之感,據辛德勒說,貝多芬是用此動機來表現他的憂鬱,並借以問自己:“這一下,你還憂鬱不憂鬱”。這一“憂鬱”的動機不斷發展、在尾奏中仍非常活躍,最後趨於平靜地結束。   第四號鋼琴奏鳴曲,降E大調,OP.7,作於1796—1797年,呈現給當時匈牙利貴族凱格勒維茨(Keglevics)的女兒巴巴拉 (Barbara),巴巴拉當時是貝多芬的學生,這首作品當時也有《所愛的女郎》(Die Verliebte)的標題。共4個樂章:1.精神抖擻的極快的快板,降E大調,奏鳴曲式。這一起伏很大的樂章裏,已充分寄寓了貝多芬戲劇性的生命感,在呈示部中,兩個主題有非常精彩的對比,而尾奏中兩個主題的豐富交織已接近於中期的作風。2.富有表情的最慢的慢板,C大調,三段體,是一個色彩繽紛的樂章。3.快板,降E大調,三段體。在第一段快板中主題借用卡農形式作發展,中段是降E小調,幾乎全部是三連音的分散和弦,中段完成後回到第一段。4.回旋曲,溫雅的小快板,降E大調。由高音域像波浪一樣下降的主題經過高音部和低音部,像交換對話一樣的經過部,多少有一些僵硬的第二主題與它的柔和形成有趣的對比,然後擴大發展。其中,最後一個回旋主題裝飾得十分優美,像是對可愛的女郎的歸結。   f小調,第二十三號鋼琴奏鳴曲《熱情》,作於1804年,這首樂曲是貝多芬中期創作中的鋼琴傑作之一,而貝多芬自己則認為本曲達到了他鋼琴奏鳴曲創作的巔峰。這一奏鳴曲是貝多芬所有作品中最富激情的一部,充滿鬥誌的“熱情”像巨浪一樣澎湃起伏。有關此曲,貝多芬:“去讀一下莎士比亞的名劇《暴風雨》吧! ”莎士比亞的名劇《暴風雨》的主曾說過題表現的是人類的智慧和毅力必將戰勝大自然的力量,這一主題與本曲所表達出來的熱情奔放、具有英雄氣概的中心思想是完全吻合的。   這首奏鳴曲創作於1806年。當時,他已寫作《英雄交響曲》,正在醞釀與寫作《命運交響曲》。時代在作曲家的作品中印下了深深的烙印。貝多芬所崇仰的“ 共和理想”的偶像拿破侖,曾是抗擊封建君主暴政的英雄,但取得政權,拿破侖卻加冕稱帝,這就粉碎了貝多芬心中的憧憬,使藝術家陷於深深痛苦之中。他意識到,自由必須由人民自己去爭取。   此時,他的耳聾疾患加重。時代的重壓與個人的不幸,使英雄貝多芬愈益顯出英雄本色。他選擇了鬥爭,用自己的音符構築起一座座英雄性的紀念碑。在這首奏鳴曲中,充滿了激烈頑強的鬥爭精神,洋溢著令人感奮的熱情。   這首作品在出版時,被加上了“熱情”的標題。由於標題與音樂情緒及作品實質相符合,多年來,一直沿用了這個恰當的標題。評論家把這個奏鳴曲比作“火山的爆發”。   全曲分為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 甚快板,f小調,12/8拍子,奏鳴曲形式。第一主題擁有莊嚴肅穆的氣氛,第二主題是充滿了光明與希望的優美旋律,與第一主題形成絕妙的對比。   第二樂章 稍快的行板,降D大調,3/4拍子,變奏曲形式。樂章主題使人感受到作者那激進而滿懷鬥誌的精神,整個樂章滲透著一種樂觀主義情緒。   第三樂章 從容的快板,f小調,2/4拍子,奏鳴曲形式。第一主題反映出一個宏大的戰鬥場麵,具有百折不撓的氣勢;第二主題同樣具有頑強的鬥爭精神。經過重複第一主題(以極快的急奏進行),最後以排山倒海之勢結束全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1)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