皆因有緣

明哲達理,寧靜緻遠
個人資料
正文

歌劇《威廉退爾》序曲第四部分,羅西尼作曲 --- from Johnz002

(2007-11-10 01:11:06) 下一個

《威廉·退爾》是德國偉大的詩人和戲劇作家席勒的最後一部重要劇作,這部作品以十三世紀瑞士農民團結起來反抗奧地利暴政的故事為題材,歌頌了瑞士人民反抗異族壓迫、爭取民族獨立的英勇鬥爭精神。羅西尼的歌劇《威廉·退爾》即是根據這部作品而寫,為羅西尼的代表作,體現了其藝術的最高峰。劇序曲比歌劇本身更為有名,是音樂會上經常演出的節目之一。

序曲共分四個部分,連續演奏,是較罕見的分部分歌劇序曲。

第一部分富有詩意,出色地描繪了深居的寧靜和大自然的美景;

第二部分則是暴風雨場麵的描寫,天空烏雲密布,雷鳴電閃,體現了一場艱苦卓絕的鬥爭。

第三部分是描寫暴風雨過後,一片清新的田園景色,阿爾卑斯山在暴風雨後又恢複了原來的恬靜,英國管奏出的是一個美妙非凡的牧歌風旋律。 

第四部分,號角的合奏響起,這是一首充滿光和熱的進行曲,為聽眾所普遍鍾愛。部分開始時的軍號聲是進軍的號召,隨後的主題是瑞士軍隊的寫照;音樂充滿了罕有的熱情和英勇剛毅的精神。

吉奧阿基諾·羅西尼(''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1792年2月29日出生於意大利佩薩羅,1868年11月13日逝世於法國巴黎)是一位意大利作曲家,他生前創作了39部歌劇以及宗教音樂和室內樂。

羅西尼的父母也都是音樂家,他父親是一個小號手,他的母親是一個歌手。他很早就受到音樂訓練。六歲時他就在他父親的樂隊中演奏三角。

羅西尼的父親擁護法國,當拿破侖的軍隊進入意大利北部時,他歡迎他們的來到。但當奧地利軍隊重新占領這裏時,他被關入監獄。羅西尼隨他母親移居博洛尼亞,以她母親的演唱為生。羅西尼學會演奏小提琴和古鋼琴。他的演唱聲音也很好,從十歲起他在一個教堂合唱隊中唱獨唱,十三歲時他參加了一個歌劇的演出,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以歌手登台。他的舅舅建議將他閹割,以保存他的聲調,但他母親對此堅決反對。後來羅西尼為此對他的母親非常感激。後來他還跟他父親學會了演奏小號。

1807年羅西尼開始學作曲,此後不久他考入博洛尼亞音樂學院學大提琴。他學大提琴非常快,但對作曲卻沒有多少進展。他在這方麵的知識主要不是從學校裏學來的,而是在演奏約瑟夫·海頓和沃爾夫岡·阿瑪多伊斯·莫紮特的四重奏中自己琢磨出來的。

羅西尼十八歲時他的第一部歌劇''婚姻契約''(La Cambiale di Matrimonio)在威尼斯演出。從1810年到1813年他還寫了其他一些不很出名的歌劇。他的第一部成名的歌劇是《坦克雷迪》。1815年他成為博洛尼亞兩個歌劇院的領導人,按他的合同他必須每年為這兩個歌劇院各寫一部新歌劇,雖然如此他還有時間為其他歌劇院寫歌劇。從1815年至1823年他創作了20部歌劇。並非他的所有歌劇一開始都很成功。比如《塞維利亞的理發師》一開始並不十分成功。1823年他與他的第一個妻子結婚。他們後來於1836年離婚。1824年他在倫敦待了五個月,此後他移居巴黎。1829年的《威廉·退爾》是他的最後一部歌劇。

從1836年到1848年他回到博洛尼亞,雖然他繼續創作,但他的主要精力在於宗教音樂和室內樂。1846年他再婚。1848年博洛尼亞的動亂迫使他移居佛羅倫薩。1855年他再次移居巴黎。

在他的後半生中羅西尼經常患抑鬱症,這可能與他年輕時就已得的淋病有關。他死於一次腸手術的後遺症。

資料來源: http://blog.edu.cn/user2/59272/archives/2006/1275484.shtml, 稍有改動。

威廉退爾序曲第四部分,羅西尼作曲  

[ 打印 ]
閱讀 ()評論 (0)
評論
目前還沒有任何評論
登錄後才可評論.